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需适应少年儿童的特点
2015-04-30葛建龙
葛建龙
【摘 要】体育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发展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的品德,同时还有利于提供学生的运动水平,发现和培养有体育特长的人才。而且,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的体形发育、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生理机能发育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少年儿童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将会促使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所以,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所贯彻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运动精神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之所以有些人会长大之后变为坏人,在我看来,这都是环境的影响,所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儿童的身心成长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对少年儿童的终身成长都有莫大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对于体育活动中的项目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兴趣选择和爱好,老师可以以此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学生的体质为前提,将其组织起来进行体育技巧训练的组织,可分为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游泳队、象棋队等,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
喜欢运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学校除了专项活动小组外,还应该针对全体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器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活动项目进行经常性的锻炼,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意志力和体能的提高。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老师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营造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氛围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
二、体育锻炼与健康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首先,对体形发育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一般高于不经常锻炼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还可使脂肪消耗增加,体形得以协调匀称的发展;其次,对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影响,少年儿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明显改善骨的血液供应,使其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促进骨的生长,运动时会使血液循环加速,使肌肉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最后,对生理机能发育的影响,由于体育锻炼带来的心脏质量增加是良好的生理适应的标志,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經系统过度紧张,并且按大脑皮层功能轮换的原则,可以消除脑力疲劳,这对于学习负担很重的儿童青少年无疑是及其有利的。
三、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性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儿童的本性,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对其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将游戏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样可有助于养成学生热爱生活、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让游戏活动科学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游戏中解放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和形成各种社会性知识、能力,提高其心理综合素质。比如:可进行抛球游戏、词语接龙游戏、飞碟游戏等等。
四、体育教学活动原则
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要学会健体。第一,作为青少年儿童,在安排体育锻炼时,应控制好强度和活动量,并逐步提高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之下,带领学生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第二,由于小学儿童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原则,对儿童锻炼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确定要做到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
五、小结
综上所述 ,体育锻炼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团结互助的品德,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丰富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就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需适应少年儿童的特点做出了分析,首先,对于少年儿童的体育教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运动精神;其次,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健康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再次,体育教学中适当的融入游戏;最后,根据体育教学活动原则来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晓武,快乐体育 教学思想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5期
[2]邹黎,郑樊慧,我国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与中小学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