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建构与优化
2015-04-30黄亚鸿
黄亚鸿
【摘 要】初中地理是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可是为什么学生在听课时,兴趣激发不出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在活动中能与课本知识“近距离”地接触,能去亲身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应该培养他们“互动合作”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互动合作”
地理学科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地理知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很强。特别在人类日益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能更好地保护好环境。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笔者在此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建构与优化。
一、提出问题促“互动合作”教学
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总能发现一种现象:初中地理是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可是为什么学生在听课时,兴趣激发不出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在章节教学任务结束后,也没有进行一两次课堂合作互动。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要以问题来促“互动合作”教学,迫使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在讲授“气候”的知识点时,我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下列问题: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是什么原因导致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由以前的8848.43米降为8844.43米呢?同时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此问题的提出在学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结合地壳运动和气候的知识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互动合作”的教学现象出现了,学生在讨论中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寻找正确的答案,凝聚了大家的智慧。经过讨论后,大家认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什么会下降,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测量的技术有限,所以出现了误差;②地壳运动导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③全球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顶端的冰雪融化,致使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降低。所以说通过提问能够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开展活动促“互动合作”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在活动中能与课本知识“近距离”地接触,能去亲身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授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形面貌、水土流失严重等知识点。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要求这四组的学生熟悉教材上的内容,然后每组把这一章節的内容通过戏剧或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由学生扮演戏剧中的角色。这样贴近生活的表演,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生活教育情境,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自我发展,有效地展开了学生的互动学习策略。
三、结合生活促“互动合作”教学
地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发掘出和地理知识相关的现象,使它们“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以助于地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二节《气候》,在讲解这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南安市的气候特点,特别是结合南安市2014年上半年的天气状况,然后再思考:我国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个特点在我们南安市的气候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能很快地回忆起南安市2014年上半年的天气——3、4月份细雨绵绵,多日不见阳光。然后再给他复习原有的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学生就能理解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所以说,地理教师只要能结合当地人们的生活现状,善于发掘出生活现象与地理知识的相关点,引导学生以互动合作的形式去思考这些现象,分析探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必能使学生感悟地理知识,学习地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合作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应该培养他们“互动合作”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对地理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研究,结合这些研究,来启发学生“互动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听课、透彻地理解,使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汤庆庆.《初中地理“互助合作”教学方式的构建与优化》[J].新课程(中).2014(05)33—34
[2]张晓维.《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优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21—22
[3]许淑娟.《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探究》[J].新课程(中).2013(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