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坛老顽童的杂文创作

2015-04-30马婷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杂文漫画

摘 要:韩羽八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杂文,“奇事奇思”是其杂文突出的特点。在其作品中,无论调侃、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还是近乎荒诞的漫画都让人感到其身上的一种天真之态,一种童心未泯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韩羽;杂文;漫画

韩羽著有杂文集《闲话闲画集》《陈茶新酒集》以及《杂烩集》,他的《韩羽杂文自选集》收录了这三部杂文集的部分作品,集中反映了其杂文创作上的成就和特点。

韩羽兼有漫画家、杂文家两种身份,其杂文往往配以漫画,亦文亦画,相得益彰。韩羽喜欢用一个“玩”字概括自己的艺术追求:“我之所以说艺术是‘玩,又是着重在画者在挥毫之际的心态,因为‘玩,纯粹是愉悦自己,而不计其他。是充分地展现着‘自我。只有在‘玩中,在超脱物外的状况下,想象活动才能得到充分地驰骋,直到忘我的痴的境地。也只有在‘玩中,性情、愿望、才、学、识才能得以最充分地流露与发挥。更敏锐地感悟真、善、美。其极致,就是玩到认真得‘不是玩”。[1]由此不难看出,韩羽其人,自然、真诚、倔强、坦率;韩羽其文其画,貌似在“玩”,实则是摆脱了羁绊之后的自由创作。这种自由的状态极大地拓展了其杂文的思想内涵。

一、博古论今

韩羽杂文涉及面极广,评人、议事、说理、录言、记闻皆能成文,通今博古,古今一线,足见其杂文的丰富与广博,这也与他读书作文的勤勉与痴迷密不可分。其杂文熔现实、荒诞、幽默于一体,借古代的故事和典故表达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他对现实极大的关注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文革”的深刻反思。在杂文《“古瓷饲鸡图”解》里,作者通过古代一位店主不识“古铜器”而只将它作为祭祖时的摆设,一位老乡将“古瓷器”做了“饲鸡的食料盆”这样的故事与现实对比,这样的故事虽令人啼笑皆非,尚可原宥。而在“文革”中,“四人帮”“尊法坑儒”,将因妒才而杀了同学的李斯赞为卓越的法家,却是颠倒是非,歪曲真相做法,引人深思,作者透过理性的观察窥见了“文革”的实质。情理无论古今都是相同的,作者正是利用这一点将古今合一,使文章更加活泼生动起来。

第二,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官僚主义的问题从古到今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话题,这样的“新”主要体现在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上,杂文《垃圾新闻》中,作者写到一位老工人在“干疗所”门口的垃圾箱里捡到一条鱼。这鱼既没坏,而肚子里还塞满了钱。事件背后隐藏的事实不言而喻。让人恍然大悟,行贿以各种方式存在,“官僚主义”之风经久不衰。而杂文《官衣》中,作者通过细致地描写了当官之后人们的表现,“腰板直了,撇腔拿调,直想训人,大摇大摆,架子十足”[2]将当官之人的特点一一刻画出来,形象而深刻。“官”字背后的权力、利益、话语权之间的关系昭然若揭。《拟某编辑信》中作者用五篇信件鲜活地表现了一个出版社编辑以出书为“要挟”一而再、再而三的“索贿”现象,可见这种风气已不仅仅止于官僚内部。它所反映的还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第三,对文艺特性、功能的思索。作者从艺术的真实性问题(《曹操羞见曹操》),对文艺作品的肆意曲解(《“人可尽夫”的林黛玉》)以及“何为经典作品?”(《裸体、刘伶、竹林》)等方面提出对艺术诸多见解,话剧里的曹操与京剧里的曹操竟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各种艺术形式虽有虚构的特点,但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就会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单身抑郁而死,而在其他的一些作品里竟然又被嫁给了顺治皇帝、纳兰性德,更有甚者,将她嫁给了西门庆,令人不禁哑然失笑。韩羽采用古代艺术作品支撑他的论点,内容虽是古代的,观点却十分新颖,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羽用一种新颖的角度改善了那种普遍使用典故而无新意的局面,为打通古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使他的杂文深刻而富有丰厚的内蕴,不仅令人会心一笑,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思索。

二、文画合一

杂文作家符号说:“杂文与漫画,其实是双胞胎,他们的母亲都是思想。杂文是文字的漫画,漫画即画的杂文。昔人云:歌之不足,则舞之蹈之。那么文之不足,则难免要涂之画之!文让画境深化,画使文意显豁”[3]。可见文、画各有所短,文之不足,以画补之,画之不足,以文补之。而漫画与杂文又有其相通性,这也使得漫画与杂文组合在杂文创作中另辟蹊径。当然,这种组合并非韩羽首创,黄永玉、高马得、方成等都在这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

韩羽是这样说他的杂文与漫画组合的,“尽管漫画讽刺的意味很浓,但仍觉得有些意思很难表达。比如,‘官僚主义,画面上只能画个大胖子。但事实并不这样简单,‘胖,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或没有全部表达出来……我对漫画只能表现表面的不满足,就试图用文字来弥补这一缺憾。……就这样,我开始了杂文漫画组合的创作……我认为:有画无文讲不清,有文无画不够味”[4]。比如,作者针对“公款消费”写了《续貂篇》,采用文言对照,绘声绘色的描写了“饕公”大快朵颐的场面。之后,作者又借助漫画来弥补文章的不足,画了一幅官员吃的脑满肥肠的漫画,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了这些人的贪婪。将这幅“大嚼图”与杂文配在一起,通过漫画夸张而有张力的表现,使两者互补,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社会有丑恶的东西,也就需要鞭挞,漫画使人发笑,又在这笑声中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寓意。漫画加入了杂文中,也自然使这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老少皆宜,扩大了杂文的读者群,也进一步达到了让杂文更加普遍化的效果。

三、亦庄亦谐

韩羽杂文在语言表达上并不犀利,而更多的是呈现出幽默化的艺术风格。这也是许多人评价他的创作有趣味的原因。韩羽说:“漫画、杂文、相声却又不单是引人发笑,它的诙谐与讥刺还‘有无限大的暗示能力,平常要千言万语才能说尽的意思,有时轻轻一句冷刺或者几个好笑的字眼就弄得非常清楚了,而且表现的非常恰好”[5]。杂文《垃圾新闻》中文章最后的一个“官”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假若我们没有读到那一字或者忽略了这个字都难以体会到作者的用意,韩羽往往就是采用这种非常含蓄的语言,把“理”寓于形象之中,在叙述里自然而然的展现生活现象和人性丑恶,寓庄于谐,展现文字的魅力。

韩羽对“形象”如绘画般的描写也是他“幽默”的表现方式之一。《景阳冈武松打虎》新补中,演绎了一段狐假虎威的闹剧,通过猎人对死虎又是呐喊,又是拳打脚踢,还狠吐几口唾沫虚张声势,将这群人装腔作势的愚昧心里昭然若揭。韩羽在评价陈四益时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通篇无调侃之言,风趣寓于庄重之中,又似乎无意出之。这是不懂声色的幽默,这类幽默时而见之于《史记》、古典文学与明、清人笔记中,作者深谙此种三昧”[6]这段话也同样可以形容他的作品。

韩羽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写杂文,丰富了当代杂文的创作,也为杂文增添了新的血液,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写作并非作者的一时兴起,在他的作品里都可见其深刻的思索。以“俗”的图画配以雅的文字,让读者读后感到“妙”不可言,这样的“妙”不仅体现在杂文漫画这样的新颖的表现方式,也体现在作者不拘一格的文字表达中。另外,韩羽博古通今,将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像“一首小诗,一首民歌”(张仃语)。让人感受到酣畅淋漓的骂虽犀利、深刻,却并非是杂文唯一的表达方式。杂文不止可以讽刺,它还可以温文尔雅的的表达,寓教于乐,韩羽杂文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注释:

[1]韩羽.韩羽文集 (2) [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页424.

[2]韩羽.韩羽文集 (2) [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页48.

[3]符号.关于漫画杂文的思考(有删节)[J].杂文月刊,2000(12).

[4]陈柯、李安敏.杂文、漫画,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韩羽访问记[J].杂文界.1990(3).

[5]韩羽.韩羽文集 (2) [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页354.

[6]韩羽.韩羽文集 (2) [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页244.

参考文献:

[1]韩羽.韩羽文集(1、2)[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韩羽.杨贵妃撒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3]韩羽.韩羽杂文自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4]袁勇麟.杂文漫画组合[J].杂文界,1992(5).

[5]袁勇麟.繁荣与拓展—1977—1997年杂文一瞥[J].文艺评论,1998(4).

[6]陈柯.杂文漫画,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韩羽访问记[J].杂文界,1990(3).

[7]符号.关于漫画杂文的思考(有删节)[J].杂文月刊,2000(12).

作者简介:马婷(1991.5—),女,回族,宁夏人,宁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杂文漫画
画与理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3年2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