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

2015-04-29曹婕刘炜魏国文

医学信息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低体温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曹婕 刘炜 魏国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预见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比较两组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低体温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导致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因素,预见性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手术期;低体温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一现象一直被医务人员所忽视。随着近年来各种研究报告表明围手术期低体温不仅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这一现象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特殊性,使其在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手术室传统常规护理已经满足不了临床需要。本文对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 132例;女 68 例,年龄20~74岁,平均(43.3±10.02)岁。其中,108例胃肠道等腹部手术患者,40例肺等胸部手术患者,52例四肢手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加静脉复合麻醉。体温测量方式为术中采用监护仪测鼻温探头动态监测体温并记录。

1.3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预见性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①术前预保温: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将室温控制在26℃,湿度保持为55%~60%。②防止体热量散逸:手术过程中避免患者身体不必要的暴露,非手术部位的躯干及四肢等加暖棉被、保暖棉垫、肩垫等。③液体加温:静脉用液体应在恒温箱内加温至38℃,然后向患者体内输注。对冲洗所用液体进行加温,以避免低温冲洗液体。④患者情绪:手术室护士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缓解其焦虑情绪,制定护理方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 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3 讨论

体温的恒定才能保证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术中针对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术中患者低体温的护理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患者情绪:由于术前紧张,恐惧等情绪波动,患者血液重新分布,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因此情绪不稳定术中易发生低体温[1]。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心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冷刺激阈值降低,因此术前进行心理预防咨询能有效降低低体温的发生。②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规定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1~23℃。研究显示,手术室室内常规温度及室内空气快速对流两个因素会增加患者的体热散失,导致患者体温下降[2]。Deren等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以24℃的温度预热手术室,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3]。观察组将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有效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③"冷稀释"作用:低温液体进入体内后会消耗机体热量,导致体温下降。研究人员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输注液加温至37℃输注,可以有效地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4]。有文献报道,因为加热液体通过延长管连接静脉,造成热量损失,所以加热温度应略高于37℃,应加热到39~40℃,因此,手术时间长,输液量大,特殊人群,可静脉滴注41℃的液体[5]。输血温度应严格控制,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引起溶血。可将库血置于37℃水浴箱10min后再输入。观察组于术中输入40℃的液体、37℃的血液。④皮肤覆盖由于约90%的代谢产热量是通过皮肤表面丧失,因此保证皮肤温度可有效地防止体温降低,使体热丢失减少30%,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量减少身体暴露,特别注意四肢保暖。⑤体腔温度丢失由于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胸、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水分的挥发带走了大量的热量[6]。观察组手术患者术中采用温湿盐水纱垫覆盖肠管。顾超琼等对6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采用36~37℃加温冲洗液,研究结果显示对冲洗液加温可以有效地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7]。观察组术中采用37℃液体进行腹腔冲洗,并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粘贴含碘的3M手术粘贴巾,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减少散热和避免低温液体渗入人体后吸收大量热量而致血管收缩、寒战等不利情况发生。⑥被动加热装置的使用:目前临床常见的加热装置主要为充气式保温毯和循环水变温毯。充气式保温毯是目前临床上公认最有效的术中保温方法[8]。但缺点是不能有效地维持围手术期的体温稳定。因此我院只在中小型手术中使用。循环水变温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循环水变温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术中患者的体温下降,使患者体温增加0.6℃~1.5℃。有研究显示,水循环比强制空气加温系统能更好地维持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因此对于手术暴露面积大、手术时间长者,采用此方法保温,如条件允许和充气式保温毯合用效果更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水循环变温毯进行保温。

术中低体温现象已经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与传统手术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梅,王娟英,高小平,等.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1600-1602.

[2]陈云超,张晖,温秀芬,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819-820.

[3]Deren ME,Machan JT,DiGiovanni cw,et al.Prewarmingoperating rooms for prevention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during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ies[J].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1,26(8):1380-1386.

[4]Xu HX,You Z J,Zhang H,et a1.Prevention of hypother-miabyinfusion of warm fluidduring abdominaI surgery[J].Joum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20l0,25(6):366-370.

[5]马蔚蔚,李春娥,汪世高,等.围术期"温暖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B):31-33.

[6]马绪伟.腹部手术60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86-87.

[7]顾超琼,刘刚,黎晓燕,等.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患者保温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6-108.

[8]sury MR scuplak s.water filled garment warming pf infantsundergoing open abdominal or thoracic surgery[J].PediatrSurg Int,2006,22(2):182-185.

编辑/苏小梅

猜你喜欢

低体温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对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