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现状的探讨
2015-04-29邢姝娟等
邢姝娟等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但也是最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发生纠纷的治疗方法。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被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静脉输液中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管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护患纠纷
静脉输液以其起效迅速、生物利用率高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据统计,90%以上的住院患者在医院接受过输液治疗[1],门诊患者接受静脉输液的数量也较大[2]。但它也最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发生纠纷的一种治疗方法。Harris J[3]等人指出7%的住院患者每年因用药疏忽而受到不程度的伤害;姚明莺等人[4]也指出静脉输液问题在患者的投诉中占28.28%。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原因
1.1输液环节
1.1.1药液配置环节 不恰当的配置方法不仅会影响加药剂量,还会引起药物污染,一旦输入患者体内,发生输液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王金娥[5]指出配药时针头置于药液中过少或抽药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大量气泡的产生。
1.1.2穿刺环节 姚明莺等[4]的调查研究中指出,由于排气方法不当而造成药液浪费是引起静脉输液纠纷的原因之一。此外,穿刺针头的选择也很关键,有些患者依从性较低,这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胡艳[6]认为,5.5号静脉输液针头即使全部放开,输液滴数也在安全范围内,且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和并发症的预防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患者血管的状态也是影响穿刺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2.1临床经验不足 Johanna I Westbrook[7]等发现,在没有对患者进行检查识别和静脉给药错误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安全意识淡薄还表现在护理人员法律观念不强,在工作中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在输液和更换药液时未按规定在输液未卡上签名,或字迹不清晰,以姓代替全名等,这都会为医疗问题埋下隐患。
1.2.2 操作流程不规范 操作流程不规范包括多种,其中不洗手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在李龙琼等[8]的研究中,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排在首位的为操作前后不洗手,整改后发生率仍然很高。
1.3监管体系不完善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输液安全管理问题,权威学术组织,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制定了与州《护理实践法案》相符的输液实践标准阐述护理责任细则和评价护理效果的框架,建立与输液实践标准相符的操作制度和程序。相对而言,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9],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模式,以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刻不容缓。
2 管理措施
Han PY等认为[10],错误的管理率是静脉用药管理中最显著的问题。建立正确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静脉输液安全问题的解决会事半功倍。
2.1输液环节的管理
2.1.1严格输液器械的管理 临床上常用的输液器械包括头皮针、留置针、输液器、PICC管、三通管等,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和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的完整性被破坏或超过有效期则不可使用。加药使用过的针头要及时处理,以免被再次使用。开启安瓿使用的滑轮再次使用前应用75%的酒精浸泡,保证不被污染。
2.1.2 严格配药环节的管理 在配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配药时要至少两名护士核对医嘱、配药。毛瑞鸿[11]认为,抽吸安瓿时,可以将针头置于安瓿的中部,这样既可以不浪费药液,又降低了污染率。王薇[12]认为,加药前排尽针管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针头置于液体中,缓慢将药液注入液体,会减少泡沫的产生,保证药物的剂量。
2.1.3 穿刺方法 周建日[13]认为,选择合适的血管,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路必琼等[14]发现针头越大,血管内壁损伤的机会越多,越易引起静脉炎。因此,在不影响药液疗效的情况下,成人输液可以选择5.5号头皮针。付银玲认为[15],在墨菲式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王晓利[16]认为,保持5度角的拔针不会对血管下壁产生切割,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疼痛。
2.2 护理人员的管理 由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张莉蓉等[17]认为要经常采取安全教育与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都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完善各种记录单的书写,对于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必须使其之情并签字同意。王春莲等[18]提出在静脉输液签名时应用护士与患者家属双方签名制度,使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知情,解决了用药过程中的疑问。
2.3 完善监管体系和管理方法 良好的静脉输液监管体系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新方法层出不穷。曹美凤[19]认为,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以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确保护理安全;方香等[20]探讨了流程式多环节安全管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提出多环节特殊设计与管理是解决输液环节质量问题的一种新方法。朱建英等[21]提出要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委员会,对输液护理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培训专业人才。黄娟[22]认为,督导员制度可以降低输液风险,控制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3 总结与展望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应统一建立静脉输液药物的配置,减少药物配置中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管理部门应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长监管科室护士实施应用情况,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科室查验。建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组织,规范各输液环节,对已发生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评估和质量改进。
各临床医院应不断完善自身监管体系,寻找适合本医院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M.Infusion Nursing: An Evidence - Based Approach[M].3rd ed.Philadelphia:Saunders,2009:5-9.
[2]Yu Tingxia. Investigat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vein transfusion[J].CHINESE NURSING ESEARCH,2013,27(5):1454-1456.
[3]Harris J,Schmitt 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guide safe care[J].J Nurs Care Qual,2004,19(2): 88-91.
[4]姚明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86-3187.
[5]王金娥.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98-299.
[6]胡艳.5.5号静脉输液针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3-164.
[7]Johanna I Westbrook.Error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s in hospital and the role of correct procedures and nurse experience[J].BMJ Qual Saf,2011,20:1027-1034.
[8]李龙琼.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585-587.
[9]李冬梅.构建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35-39.
[10]Han PY.Factors predictive of intravenous fluid administration errors in Australian surgical care wards[J].Qual Saf Health Care,2005,14:179-184.
[11]毛瑞鸿.静脉输液的相关要点[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9):41
[12]王薇.静脉输液的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8,7(5):57-59.
[13]周建日.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1):57-58.
[14]路必琼.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J].护理学志,2003,18(2):91-92.
[15]付银玲.输液完毕拔针时机的选择及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8):70-71.
[16]王晓利.静脉输液拔针角度与疼痛关系的临床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60-61.
[17]张莉蓉.国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3):774-776.
[18]王春莲.静脉输液巡视卡的应用对防范输液纠纷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0,16(6):758-759.
[19]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现代护理,2014,12(8):84-85.
[20]方香.流程式多环节安全管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1):17-19.
[21]朱建英.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及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53-155.
[22]黄娟,王在霞.督导员制度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154-155.
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