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方案调整后地理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2015-04-29鲁爱华
鲁爱华
高考改革牵动无数人的心,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适应这种变化,早准备早出发,不仅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还要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高考方案调整后会出现哪些变化
1.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考科目由原来的六个学科变为三个学科(语数英),虽然最后计入成绩的也是六个学科,但构成却大不一样。高三年级只学语数英,较原来学习负担明显减轻,高一高二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为语数英打基础,二是准备学业水平测试,并争取选考科目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需要从政史地理化生六个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根据报考院校要求选择三门计入高考成绩。相比于高考选拔,学业水平测试更倾向于知识立意,而高考是能力立意,因此难度上有所降低,学生的负担也相应有所减轻。
2.具有任务前置性的特点
高考改革之前,高三年级的习题量可以顶三年。高一高二以新授课为主,任务要轻得多,所以学校的一些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两年,到高三则一切为高考让路,学生的活动都减少或取消了。改革后,因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成绩可能会计入高考成绩,测试在高二完成,对于要选择的三个学科学生会像对待高考科目一样,重视程度也会比其他学科高,这样相当于高考科目前置了,将高三的大任务分散了,前移了。为将来高三减负,高一高二(特别是高二)的学习加强了。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关于学业水平测试的高考补习班。
3.增加了选择性,使选择更有意义
原来的高考,高一下学期学生就开始选报文理班,因此,有这样一种情况,直至高二下学期仍然有因为不适合而重新选择的情况。高考改革后,学生有两年的时间可以进行学习和体会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选择,因为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较高考低得多,调整起来相对容易,这样选择中会更多地考虑兴趣。从选报科目来看,去除了文理的分类,打破了捆绑式选择,而是六个学科中任意选择三科,偏科现象也将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原来文理科的界限会被打破,新的组合格局就会出现:如化学与政治、历史的组合也有可能出现。在高考的三个学科中,英语是社会化考试,可以一年两考,也具有选择性。
4.降低了竞争性
原来是六个学科以总分定输赢,报志愿时分高优先,一分可以比下几百人。改革后,考生需要将兴趣、专业与学习结合起来考虑选考哪些科目,具有多元性。在大学录取上,也不再是唯分录取,不仅要看高考成绩,还要看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不仅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综合实践能力等。英语按照等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竞争。
5.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
相对于改革之前,学业水平测试的整体要求提高了,涉及的科目不再局限于六个高考学科,还有其他学科,这些科目都有可能与学生未来的专业或职业联系在一起,考查上必然会更加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学生选择会出现理科与文科的混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理科的理性分析与文科的逻辑表达都会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考方案调整后地理教师的出路何在
1.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由高考科目教师变为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教师,教师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循环。教师要去除心理方面的落差,虽然与原来相比,学科的地位降低了,但因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仍然很重要,地理仍然可以成为一些大学的必考科目,即计入高考成绩。
2.教师的课业负担会降低
教师原来是在三个年级循环,现在是在两个年级,不再是强弱格局,人员上相对充裕,不会再出现闹“人荒”的现象。特别是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教学的难度会降下来,课业负担自然会减小。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学生、研究教育、研究教学。
3.地理教师教学思路的变化
(1)用课堂赢得学生的兴趣
改革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课堂艺术,挖掘地理学科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地理课堂之美,即地理教师应该去走特色教学之路。相比之下,地理这门学科还是比较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只要用心,一些新闻热点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2)用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的选题是比较容易与地理学科相结合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团队,指导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参与,促进他们在活动中成长。
(3)用生活启迪学生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从中发现地理问题,用地理眼看世界。比如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学会自我保护和应急预案。结合热点问题,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
(4)用问题促进学生常态思考
虽然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会降低,但相当地也会关注学生的能力考查,能力培养应放在常态课堂上,依托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允许更多的人在课堂上表达自己,以多样的观点构建多样化思维,问题会因为同学们的思想碰撞而得以解决。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