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骤然间发现父亲还在那里等!

2015-04-29

现代阅读 2015年7期

1945年,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在这一年,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大获得了硕士学位,并顺利通过了清华的留美考试。1945年8月的一天,杨振宁动身,乘坐飞机到印度搭乘运兵船赴美留学。

启程那天一大清早,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陪他等候去机场的公共汽车。

上车前,杨武之对杨振宁说:“艰苦和漫长的抗日战争看来即将过去,反德国法西斯战争也将结束。我家经受了战乱的洗礼,虽有精神和物质损失,但是我们家七口人都身体健康,学业有进,更可喜的是儿女们都孝顺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亲情常在,我们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确非比寻常,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珍视的。”

汽车缓缓地向前行驶,一开始杨振宁还能从拥挤的车里看见父亲向他招手,可是几分钟之后,他就看不到父亲了——父亲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里去美国的同学较多,杨振宁跟他们说起话来。汽车行了10多分钟,因为还要等人又停了下来。此时车厢里有个美国人不停地向他打手势,让他朝窗外看。突然间,杨振宁感到心里热热乎乎的,原来父亲又在拥挤的人群中钻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一袋水果,急切地向车边挤来。这时,车子又启动了,杨武之终究没能将水果送到儿子的手中。杨振宁看见父亲满面焦急的样子,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40年后,杨振宁如此写道:

“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得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时期,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管怎么样,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又是最令人惆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