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征祥,签署“二十一条”以后

2015-04-29杨雪舞

现代阅读 2015年7期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外交总长陆征祥负责中国与日本的谈判。在日本的胁迫与威胁利诱下,袁世凯因急着当皇帝,需要取得日本的支持,便同意了“二十一条”,由陆征祥执行签字。

签字后,国内震惊,陆征祥一时为国人所痛骂,皆指他为卖国贼。这位风云一时的外交总长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由于受到人民痛骂,舆论指责,陆征祥也感到无颜面对国人,所以,后来袁世凯称帝,要封他为侯爵,他坚决予以拒绝,并偕夫人逃往北戴河暂避。袁世凯死后,陆征祥才回到北京,继续担任外交总长。

据陆征祥回忆,“二十一条”的签订很仓促。袁世凯得知日本公使日置益回国述职,请公使转达对天皇的问候。述职完毕,这位日本公使返回中国,不但向袁世凯转达了天皇的问候,还给袁“另外带了一点东西”,这就是“二十一条”,并要求袁绝对保密。

处事圆滑的袁世凯对是否接受条约未置可否,而是将皮球踢给时任外交总长孙宝琦。孙宝琦当然不愿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便把此事推给了刚从欧洲回来的陆征祥,并商请陆接替他出任外交总长。40岁出头的陆征祥自认能出任国家最高外交职务,是莫大的荣幸,深感国家面临危局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袁世凯一面命陆率外交部门同日本谈判,并暗中拖延时间,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陆征祥及其他中国的谈判代表与日方反复交涉,多次拒绝“二十一条”中的部分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

马拉松式的谈判持续到5月7日,日本看到中国国内反日情绪日渐高涨,则以武力威胁中国,并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凭着多年的外交经历,陆征祥当然知道“二十一条”的份量。签字前夕,他向袁世凯说:“从此我陆征祥千秋万代被人唾骂!”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11时接受“二十一条”中第1条至第4条的要求,并于5月25日完成签字。5月9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

陆征祥身为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代表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为此背下“卖国”的恶名,是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陆征祥也不断为之忏悔而痛心疾首。

1926年,与陆征祥共同生活27年的比利时籍培德夫人去世。1927年,年近6旬的陆征祥辞去中国驻瑞典公使之职,告别中华民国官场,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了一名修道士。这位大名鼎鼎煊赫一时的八任外交总长、内阁总理,晚年却脱离红尘遁入空门,远在比利时当了洋和尚。

时光流转,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利用比利时报纸,将中国国内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介绍给爱好和平的欧洲民众。他还四处奔波,到欧洲各地发表演讲,介绍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情况,呼吁欧洲各国人民支持中国抗战,共同抵制日货。陆还利用传教的方式反抗纳粹对比利时的占领,一度还上了盖世太保的“黑名单”。

抗日战争结束后,陆征祥在比利时接待专程从中国国内赶来采访的记者时,仍然没有忘记他签署“二十一条”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回首1915年签订的“二十一条”,年过70岁的陆征祥感慨万千地说:“30年来,我一直为此深深负疚。因此,从不愿和人提起这件事。即使被问到,我也礼貌地拒绝回答。”得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陆征祥无限感慨地说:“我初涉外交之时,正值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今天,我看到被日本践踏的祖国领土主权一一收回。”

当纳粹铁蹄踏碎比利时国土时,陆征祥所在的圣安德诺修道院也被德军充做了军营,包括陆征祥在内的修道士被赶出修道院,这位昔日位高权重的民国国务总理,开始饱尝生存的艰辛,他用传教的方式反抗纳粹对比利时的占领。“二战”结束,盟军解放了比利时,四处逃亡的陆征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圣安德诺修道院。为了嘉奖陆征祥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不畏纳粹强权的精神,罗马教皇亲自任命他为比利时圣伯多禄修道院名誉院长。

晚年的陆征祥在修道院期间曾多次表示,自己20多年没有看到祖国了,非常思念,希望能有机会回去看看。然而,1949年初,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风起云涌,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陆征祥却走到了自己的生命尽头。此时他仍然挂念着战乱中的祖国,当修道院长到医院看望他时,病危的陆征祥用力说出了“中国”二字。1月15日,中国现代史上唯一的一位“修道士总理”病逝,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