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在中东进退两难

2015-04-29吴正龙

现代阅读 2015年7期

美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成员国峰会于5月14日结束。会议很别扭,凸显了美国与沙特等海合会国家在伊朗问题上的分歧以及美国号召力的下降。

在4月初,伊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就解决伊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的同一天,奥巴马就邀请海合会国家元首出席在戴维营举行的峰会。奥巴马希望借此加强美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关系。然而,沙特先是承诺萨勒曼国王将与会,但在峰会召开前夕突然宣布国王不能出席,改由王储率团代为参加。此外,海合会六国中阿联酋、阿曼、巴林等国国王也因种种原因不能出席,由高级官员代表国王与会。这令奥巴马颇为尴尬。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反对伊核谈判的做法不同,沙特等海合会国家通过降低与会官员的层级,表达对伊核框架协议的不满,让奥巴马碰了个软钉子。

沙特等海合会国家对美国中东政策不满由来已久。他们认为,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支持“阿拉伯之春”,导致伊朗什叶派势力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迅速坐大,不断蚕食逊尼派控制地区。现在又要取消对伊朗制裁,让伊朗放手扩大什叶派势力,直接威胁沙特等海合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为防止并挫败伊朗对海合会国家“入侵”,沙特等海合会国家提出峰会期间与美国签订类似日美之间的安保条约,遭到美方的拒绝。作为替代方案,美方提议由奥巴马发表一个不具有约束力声明,表示美国将对海合会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但沙特等国不买账,双方没有谈拢。

此外,在美方向沙特等国家出售先进武器问题上,双方也存在分歧。美方可以向沙特等国家出售尖端武器,但性能不能超过美方卖给以色列的武器,这也是令沙特等海合会国家不爽的地方。

作为峰会的成果,美国承诺同海湾国家一道“威慑和应对任何针对海湾国家领土完整的外来威胁”。会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泛泛表示“一个全面的、可核实的伊核协议符合海湾地区的利益”,而沙特王储在记者会上却说,“现在断言伊朗能否接受应接受的条件还为时尚早”。看来,奥巴马并没有达到弥合双方分歧的预期目的。

显然,此次戴维营峰会,在伊核问题、军售武器性能等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解决伊核问题的同时,也得罪了以色列和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逊尼派国家,应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俚语,美国在中东是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