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待艺术

2015-04-29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5年5期

在尽情享受当地风土人情和美食之外,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把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也写进了日程。但是,源于西方的艺术展常常让身为东方人的我们感到羞怯和紧张。所以,请跟随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副馆长尤洋,学会如何成为一位得体的观展者。

优雅看展

要了解看展礼仪,首先应明白艺术展的历史,艺术展览绝大多数在美术馆和博物馆里举办,其前身就是一百多年前法国的艺术沙龙。当时,社会的财富大多掌握在贵族的手中,艺术当然不会例外。民主运动后,随着贵族阶级的消失,国家在推行民主政治的同时,也开始推行审美的民主化进程,其主要举措就是创建大量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受美育教育。尤洋觉得,当人们走进美术馆,试图穿越作品图像层面去感知其背后的知性空间,在今天是尤为重要的,这也是公众对于知识生产所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

而正因为艺术展是一个公共空间,当参观人数过于密集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问题,有时候无论艺术品如何惊天动人,也让人无法细心品味。“特别是卢浮宫,那里几乎变成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场馆,”尤洋苦笑道,“每个人都想观赏《蒙娜丽莎》等三大名作,你可以想象自己被世界各国游客推搡着向前挪动的处境,完全无法感受到任何的艺术。”

在尤洋看来,观展的最基本礼仪就是不妨碍他人观赏艺术品和享受整个知性的空间。因此,在拍照这件事情上,要特别留意。首先要确认展览作品是否可以拍照,一般在入场时,工作人员都会告知。如果并不明确,那么务必在拍照前咨询一下。其次,如果展览允许拍照,也千万不要使用闪光灯,刺眼的闪光不仅会损害艺术品,也可能让周围的人们产生不适。此外,最近整个亚洲都十分流行的“白拍神器杆”,据尤洋说,已经在一些艺术场馆被明令禁止。当然,即便你被允许在美术馆内拍照,所有在美术馆内拍摄的照片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也不应进行商业用途。

除了拍照的问题外,尤洋认为,一些人在参观展览时大声喧哗或是对艺术品充满不屑也十分失礼。“有很多当代艺术作品的确很难明白,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中曾有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被清洁人员当做垃圾给清理掉了”。因此,无论你是否能理解艺术家想传达的内容,都请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观赏,不要摆出一剐充满批判的面孔,对着作品大声指点。

得体着装

不少人认为,美术馆是高雅的场所,因此在着装上过干“紧张”,其实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T恤、短裤、球鞋的打扮就可以去看展了,即使作为游客也不必在整理行李时太过焦虑。不过在旅途中,如果有些场馆是你首次参观,建议提前阅读美术馆或博物馆的介绍,在一些特别的展览开幕日,可能之后还会安排酒会,这时你就需要略微正式的着装;还有一些欧洲老牌的美术场馆,依然会有具体的着装要求。如果是慕名去参加某个策展人或者艺术家的展览,你也大可通过自己的着装去表示对作品和友人的尊敬—一正装、领结、及膝小礼服,为了你所爱的美好事物,举起香槟杯。尤洋记得自己在去年12月策划的一个展览,开幕时前来的宾客中一半以上的男性都戴了领带,甚至还有一些佩戴领结前来,“其实策展人和艺术家还是会把这些细节看在眼里,有些时候,客人们的表现对我们都是鼓励”。

如果有些美术馆或博物馆是首次拜访,最好提前了解这些场馆的前世今生。在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某些展览的开幕日,很可能有机会出席随后的酒会,请记得准备一件得体的衬衫。

不要错过礼品店

大部分的美术馆都不以展览门票盈利,许多展览都是免费的或是收取少量的参观费。对这类的美术馆或非营利性美术机构而言,他们或是靠公民的税收运营,或是靠基金、组织资助。但一般这样的场馆都会在入口或出口设置捐助箱,这时不妨留下自己的小小心意,支持场馆的运作。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光顾美术馆的咖啡厅、礼品店或艺术衍生品商店。其实,不少美术馆或艺术机构的商店都非常有特色,其中售卖的书籍和艺术衍生品都十分独特。前不久,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商店还推出了“艺术品快闪店”,售卖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不少作品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下,在观赏艺术品的同时,带一件回家,也是别样的收获吧。

得体行为指南

YES 请确认展览作品是否可以拍照,—般在入场时,工作人员都会告知。如果并不确定是否可以拍照,请务必提前咨询。

NO 即便有些艺术品不好理解,也请不要在场馆内大声议论或是批评艺术作品,尊重艺术,尊重周围的人。

YES 如果你将参加展览的开幕酒会,请穿着商务正装,女生可以穿着及膝小礼裙,男生最好佩戴领带。

NO 艺术家因为金钱的流动,能够为大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但请不要在展览现场随意询问艺术家以及工作人员作品的价格,这十分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