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极去
2015-04-29DavidYeowPaulin
时至今日,北极已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但选择哪条线路出行依旧令人纠结。火山或冰川,峡湾或荒原,如何将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沧海遗珠巧妙串起,确实要颇费些心思。冰岛、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这“北极三岛”景致各异,最引人向往的那些自然、生物、人文要素尽可在其中觅得。踏足此间,亲身寻访各不相同的地貌以及身处其中的生灵,所获体验总比想象中更丰盛独特。
挑战 北极的极致纯净不是寻常风景可以比拟,但极地探索的挑战却也无处不在。欣赏冰川时需谨记它随时可能坍塌,追寻野生动物时也要防备它们突然袭击。此外,如何挑选合适的路线,尽可能多地看到北极特有的景致,也需费一番脑筋,并要一点儿好运气。
策略1 兼得北极光和北极熊的“北极三岛”是各大极地游轮公司主推的目的地,但比之自行预订,还是找个定制旅行社更靠谱些:一来旅行社会早早“瓜分”游轮座位;二来他们还能提供个性化的贴心照顾,对于旅行条件整体偏艰苦的北极而言,这-点尤为重要。 ,
策略2 北极的旅行体验和游轮的抗冰能力直接相关,国际上通行的《芬兰·瑞典冰级规范》将船只的抗冰能力由高到低分为1A Super、1A、1B、1C几级,预订行程时,可特别留意那些抗冰能力较强的船只,以深入更多的地方。
时机 由于气候原因,高纬度的北极探索只在夏季左右较为适宜,且预订需趁早。
专家 恒众国际是她最推荐的游轮公司。
第1天 朗伊尔城
与众多到北极探秘的旅行者一样,我们航程的起点也是朗伊尔城①。9:55从奥斯陆乘飞机告别欧洲大陆,四小时后便抵达了这里。“北极三岛”中,斯瓦尔巴尤为遥远,最为陌生。朗伊尔城正是斯瓦尔巴的首府,因此飞机甫一落地,我便趁着登船前的时间四处闲逛起来,希望能仔细端详-T这座陌生的“大城市”。
极地严寒,即使在“大城市”朗伊尔城,久居者也不过一两千。因为冻土层很厚,这里的房子都建在木制或水泥支架上,两层的小木屋覆以红、蓝、绿各色,很有几分独特的北欧风情。远处的山坡上能看到不少废弃的木质缆车道,那是小城早期历史的遗迹。在2f)世纪初那个煤炭工业盛行的时代,远在极地的朗伊尔城也被采矿者们发现,成为掘金地。
除了采矿者,当年肯冒着严寒到访此地的,就只有为北极熊而来的猎人们了。时至今日,朗伊尔城还常有北极熊出没。闲逛间,正好在路边看到了“熊出没”的三角警示牌,这让我隐隐体会到,到访北极不比寻常旅行,虽有专业向导陪护,自己也要多加注意才好。但居民们似乎并不以此为意:为防备野生动物的突袭,来福枪几乎人手一支,并因此成就了朗伊尔城的零犯罪率。
宁静、安详的氛围之外,城中却有一项听来十分严苛乃至不近人情的政策:所有的病人必须被送离,不能在岛上进行救治,更不允许在岛上过世。冷酷到剥夺了人们“死亡”的权利,盖因这里资源匮乏、环境恶劣。朗伊尔城医院只有八张床位,供急救使用。在岛上,尸体不腐,却会随着冻土层逐渐抬升,小城中唯一的墓地在70年前便不再接受任何新的埋葬了。
16:00,逛到有些寒意,我登上了夸克公司的游轮“海精灵号”。此行船上大概有一百位旅客,来自三个不同的旅行社。因为未来几天都将生活在一起,大家上船后便寒暄了起来。一切安顿妥当,向导和船员②招呼大家集合一处,讲解了此行的航行信息、日程安排以及各种需要注意的事项。l9:30,我们品尝了船上的第—餐,三道主菜味道都很不错。原本担心航行期间的餐食难免单调,查阅手册后,心里踏实了许多:每天中午都有不同菜式的自助,晚餐也会像今天这般多样。23:00左右,带着对未来十几天的满满期待,我回房睡下。
第2天 朗伊尔城一新奥尔松
7:30,工作人员准时叫早。此时,窗外已是积雪为盖的冰山,太阳在云层后隐约可见。昨天肩程后,“海精灵号”一路缓缓向北,现在到达了孔斯峡湾的北口。我们在这里转向东南,穿过峡湾,前往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也即此行的首个登陆点——新奥尔松。
这天上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登陆做准备。9:00,向导哈德利仔细讲解了活动的注意事项,包括如何防范北极熊、如何使用橡皮艇等。一个半小时的讲解结束后,工作人员为大家一一发放了登陆靴,接着,探险主管简要介绍了下午登陆的主要行程。14:30,我们乘橡皮艇登陆。新奥尔松地处北纬78度56分,是全球最靠北的非军事社区。许多寻常的事物在这里都变身“地球之最”,而最北端的火车和最北端的邮局在这冰封之境都让人倍感亲切。
小镇给我的第一印象正如它“小联合国”的别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让它成为了地质学、生态学和物理学的理想研究之地。步行几十分钟即可走遍的小镇,却容纳了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众多国家的野外观测和考察站。中国的“黄河站”也在其中,它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红色二层建筑,曾作为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使用。虽然镇上没有常住居民,但酒吧、商店、码头一应俱全,各国科考工作者也让这里比朗伊尔城更多了几分活力。
向导说,在如今驻扎于此的科学家们到来之前,也早有探险者登临这片土地。1926年,罗尔德亚孟森曾和同伴一起乘“挪威号”飞艇③从这里出发,横越北极并在阿拉斯加成功降落。当年“挪威号”的系留塔如今还完好地留存在这里,向后人诉说着探险者们曾经的勇敢无畏。围观了系留塔后,时间已接近18:00,天空飘起了小雪,我们便返航回到了“海精灵号”。
第3天 新奥尔松一洛格岛
离开新奥尔松,我们向西北航行,并在早晨抵达了洛格岛。Lagoya意为“低岛”,这个名字恰如其分,由于周围水流较浅,不少软体动物在附近栖息,喜食软体动物的海象因此时常盘桓四周。
今天上午就要登陆,我特意早些起床准备。收拾停当后,发现时间才刚过7:00,于是去大厅用早茶,此时已有好几位旅友在此谈天,讨论着抓拍海象的技巧。
9:00在洛格岛登陆后,与一群正在嬉戏觅食的海象相遇。我们蹑手蹑脚靠上前去,接着是一连串快门声,此行首次和野生动物如此接近,大家都不免一阵兴奋。在岛上继续探索,地上还有鲸鱼的骨头和动物的粪便。当我们为每个新发现兴奋欣喜时,向导则四下留意着北极熊的行踪——他们既希望让我们亲睹北极熊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也得确保安全。
中午回游轮用餐,14:30再次出发,几人一组乘橡皮艇围绕海冰巡游。浮冰晶莹剔透,水中的倒影也洁白纯净。向导说,伴随着海水缓慢的凝结硬化,海冰也可以冻结成宽阔的“平地”,北极熊很可能会在这样的海冰上出没。他挑了一块结实的海冰,看起来足可以承受同船几个人的重量,我们走上去,体验了一把“水上漂”。
之后回到“海精灵号”,继续向北。这一天游轮穿过了北纬80度,船上的游客也随之刷新了自己“旅行最北端”的纪录。大家都为新成就感到雀跃,并用各白的方式庆祝着,胆子大的更直接跳进海中,和北冰洋来了个亲密接触——一切都是在专业的保护下进行的。
21:30,游轮放送了电影《冰冻星球:地球末日》,有的游客选择在房间里独自观看,我则约上了几位同团的旅友一起欣赏。此后几天,看电影成为了每晚的固定活动——当然,题材都与极地相关。
第4天 Alkefjellet ——欣洛彭海峡
就在昨晚赏看电影时,“海精灵”号已由此行的最北端调转向南。7:00,待我睁开睡眼,已到了欣洛彭海峡。海峡的一侧是Alkefjcllet,壮美的纵行玄武岩高达100米,崖壁表面还点缀着深色的粒玄岩颗粒。向导告诉我们,灼热的石头在侵入地表的过程中使接触区域的石灰石重新结晶为大理石,形成了这深浅不一的岩层。我们原本的计划是乘橡皮艇欣赏岩壁的近景,但风浪太大,安全起见,只得退而求其次,在游轮上远远观望。
Alkcfjcllet又称“鸟崖”,是众多海鸟的栖息之所。在这里,鸟儿在岩壁间穿梭飞行,在海浪上方几米处的岩壁上筑巢,更有几只勇敢的象牙鸥、三趾鸥和北极燕鸥在游轮旁迎风而上,我们因此得以近距离捕捉它们的美貌。而在此时,向导仍仔细搜寻着北极熊的踪迹,可隋它们都隐藏得极好,我们未能得见。
“海精灵号”继续向南,14:00风浪渐小,我们于是再次乘橡皮艇出发,这次要围观的是冰川。欣洛彭海峡的冰川在厚重的冰雪层中还夹杂着些许泥土,这也正是属于它的历史痕迹:冰河时期,大片的冰层原本覆盖在陆地上,厚重的冰层造成地面下陷,其中因此有泥土掺杂。
每个人都透过望远镜或相机观察着、等待着,期待能及时捕捉到冰川坍塌的一瞬:整块的冰川冰坠落入水,壮观到无与伦比。我们等到了几次小规模的塌陷,已然觉得十分有趣。不过极地天气多变,17:00,风浪再起,我们不得不回到游轮上,巡游提前结束。
第5天 欣洛彭海峡一摩纳哥冰川
由于之后要前往西北方向的格陵兰岛,欣洛彭海峡的游览一结束,“海精灵号’便向斯瓦尔巴群岛西侧驶去。9:00,我们造访了此行遇到的最美冰川—摩纳哥冰川⑦。
摩纳哥冰川表面约五公里宽,冰山底部融化的水流上涌,将浮游生物卷带到水面,吸引了很多三趾鸥和北极燕鸥前来觅食。乘坐橡皮艇靠近冰川,好像身处一幅巨型的立体壁画跟前,纯净的冰雪幻化出姿态各异的形象,让人遐想无限。
我尚在细细端详冰川的造型与哪些记忆中的画面神似,却只听轰然巨响,一大块冰坍塌入水,激起的浪花足有两米多高。我于是又全然震撼,沉浸在这难得一见的场面中。只有在北极,才能像这样真切体会大白然的雄浑,为她心生敬畏吧。向导见状却立刻紧张起来,马上将橡皮艇划到了安全的位置,以避免浪扑船覆。
待我们醒过神,向导引领我们一起驾驶橡皮艇返回游轮。冰川坍塌时落下的浮冰漂浮在周围,很是明净。向导说,冰川上的冰最初也是半透明的,在数千年的时光里,其中的空气和杂质逐渐散失消弭,才有了如今的坚硬和通透。我想不出有什么能比这千年遗冰更适合搭配船上的威士忌,在这极地的冰雪间小酌,口感一定相当凛冽。
可惜此刻我们来不及推杯问盏,15:00,海浪又起,游轮的甲板都被打湿了,下午在Worslcvncset登陆的计划只能作罢。船体摇晃,很多人都有些眩晕不适,恒众国际的工作人员见状,马上过来询问是否需要药物,贴心的照拂一如既往。而顽强的船员们此时正驾驶“海精灵号”前往相对平静的Raudfjord峡湾躲避风浪,让我们在那里慢慢平复今天的兴奋、紧张和辘辘饥肠。这一晚我们就停靠在了Raudfjord峡湾,晚饭后是卡拉OK晚会,可能由于晕船的人还没缓过神,来的略有些少,不过精神尚佳的旅友倒都乐在其中。
第6~8天 斯瓦尔巴—格陵兰
第六天的主题只有一个——海冰探索,寻觅野生动物的行踪。游轮在开放的水域(流冰面积小于海面1/10的大片可巡航水域)缓缓行驶,船员们不停仔细搜寻着。
9:00,不少人走到了甲板上,拿着望远镜或相机加入搜寻动物的行列。大家仔细地观察着周遭的浮冰,特别是面积比较大的那些,希望能有幸觅得北极熊的身影。整艘船都在静静期待,一群群海鸟在“海精灵号”周围盘旋着,与我们为伴。此时,只听船的另一边有人喊道:“鲸鱼!鲸鱼!”大家赶忙过去围观,紧接着是快门声——那是一头小须鲸。
一整天的航行,我们还是没能与北极熊相遇,但与鲸鱼邂逅也算是意外之喜了。19:00,“海精灵号”改而向西,开始了前往格陵兰的漫长航程。由于下一站是“绿色的土地”,晚餐后,游轮上举行了“让我们去格陵兰”主题派对,每个人都身着绿色服装高歌热舞,就此和斯瓦尔巴群岛告别。
第七、第八天,我们都在前往格陵兰的航行中度过。首日的旅途比较辛苦,海上风大浪急,19:00前后,浪高一度达到五米。幸好一段颠簸的旅程过后,海面随着清晨的到来归于平静。开放海域的旅程是欣赏日出日落的最好时机,海天相接,极目千里,视野最开阔。第七天夕阳西下时,目送太阳渐渐落入无垠的海水,时而有海鸟从余晖间飞过,风景无限宁静。而第八天清晨朝阳初起时,海天之际有暖色蔓延开来,很快将灰暗的水面洒满金黄,又瞬间让这极地充满了暖意。晴朗的天气让我们目睹了北极最完美的日出与日落。
略显漫长的航行中,游轮上的几场讲座不错地调剂了气氛:海洋哺乳动物专家利林介绍了北大西洋的鲸鱼,历史学家朗纳讲解了格陵兰的历史,地质及冰川学家威尔讲述了冰川、冰山和碎冰的故事,中国探险家高登义教授则通过地球在漫长历史中经历的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阐释了哲学家罗素所说的“不确定中的确定生活”。
待到第八天日落,我们已能遥遥望见格陵兰岛。此时游轮回到了北纬75度以南,我也终于看到了阔别好几日的“黑夜”,到处漆黑一片,竟让人感到几分亲切。23:00,我们在深邃的夜空中不仅看到了一轮圆圆的满月,更隐约瞥见了绿色的极光,大家又兴奋起来。
第9天 Kap Brewster -伊托考托米特
7:00左右,“海精灵号”终于抵达了格陵兰岛东岸的斯科斯比松峡湾。今天登陆的首站是Kap Brewsrer’,这是峡湾东口南岸一个著名的狩猎点,由于临近冰间湖(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几乎无冰状态的冰间水域,鲸和海豹可以从这里升到水面呼吸),是捕猎海豹的好地方,也常有北极熊造访。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走上一个小山坡,俯视周遭的景色。我恰巧看到一头机警的海豹将头探水面观察我们的行踪,随即,它转身逃盾。
这儿有供狩猎人临时居住的小屋,地上还散落着不少动物的骨头,的确很有狩猎点的样子。我们甚至还见到了一块北极熊的头盖骨。受此激励,大家分外仔细地观察了河流所经之处,希望能一睹北极熊的真容,但最终仍无功而返。其实,终此航行,我们都没能有与北极熊相遇的机会,这或许是因为“海精灵号”的抗冰能力相对较弱,以致难以破冰前行,深入冰河腹地。
12:00,横穿峡湾口,在北岸的伊托考托米特登陆探访。这个小镇是因纽特人的居住点,各色的房子为灰褐的山丘增添了几分亮色。几个小姑娘为我们热情地提供了导览地图。路上我们看到了几条雪橇犬,它们挺直站着,仿佛随时待命。住有几百位居民的小镇上有教堂、学校、旅馆、纪念品商店和儿童游乐园,与前几日的旅行相比,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18:00,在商店里购置了几件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后,我们回到游轮上,继续深入峡湾。22:00,夜幕降临,我和几位同伴走上甲板,等待那让我们一直挂念的自然奇观—一极光。临近24:00,极光终于出现了。绿光仿佛沉浸在优雅的舞蹈中,在空中不断变化着,在这里消失,又在那里出现,还有流星不时穿越其间。我们的随团摄影师极为专业,晚上,他早早来到甲板上等待,极光一出现,便亲自当模特,测试了合影的最佳位置,然后逐一叫醒同团的旅行者前来拍照。虽然夜已深,到甲板上看极光的人却越聚越多,快门声此起彼伏。
第10天 伊托考托米特一Ruin - OFiord
7:00,我们抵达了峡湾深处的Ruin,也即通常所称的“废墟岛”。这是周围几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保留了许多人类生活的遗存。因为这里人迹罕至,文化也少为人知,因此我们都把今天上午的探秘之旅视作最有考古学色彩的行程。大家一边在岛上慢慢行走着、观察着,一边听着同行的历史学家介绍这些古迹背后的故事。不过,相对于古迹遗存,我却对覆在山上的红莓苔子更感兴趣,对于在极地冰雪之中行走多日的我们来说,岛上暗暗的彩色植被已算得上明艳夺目了。
12:00,返回游轮途中,我瞥见一只北极野兔,它洁白的身躯在红褐色的植被间十分显眼。这只野兔仿佛有灵性,我们悄悄靠近时,它竟在原地静静逗留了一会,似乎有意留下围观和拍照的机会,待到拍摄结束,它便倏忽跑远了。
14:00,我们回到游轮,进入OFjord峡湾。峡湾两侧都是山,航行其中,很有“两岸山峦相对出”的感觉。近两千米高的花岗岩让人印象深刻,它脚下是在山谷中缓缓漂移的小块浮冰,阳光洒在峡湾里,浮冰也染上了光晕。
傍晚时分下起雪来,还好我期待许久的甲板烤肉派对未受影响,在19:00如期举行。这一次的主题是“疯狂帽子”,每个人都要戴上一顶自己发挥奇思妙想制成的搞怪帽子前来参加,我们就这样体验了一次夹杂格陵兰飞雪的狂欢。
第11天 OFjord-Harefjord - Rodefjord
次日早晨醒来时,周遭的风景又变得大不相同,之前暗红的底色归于一片雪白。9:00,我们在Harefjord登陆,据说这里曾被发现有大量野兔栖息,所以也叫“野兔峡湾”,但我们此行没能再与那可爱的生灵相遇。白雪为盖的道路十分难走,但在小心翼翼爬上冻原到达山顶后,我顿觉方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眼前是斯科斯比松峡湾最壮美的冰川,沿着冰川向峡湾下方延伸的方向走去,我们再次亲见了冰川坍塌的瞬间。但这一次不是在冰川脚下远远仰望,而是居高临下鸟瞰全貌。看着冰川坍塌时无数碎冰飞溅到四周,听着冰川入水时动人心魄的声响,我再一次想到了那个古老的命题——人类在自然面前终究是渺小的。
13:00乘坐橡皮艇返回游轮,我们驶进了Rodefjord。峡湾的西侧大多由醒目的红色砾岩峭壁构成,因此也被大家称作“红峡湾”。14:00,航行中的游轮突然停止,大家不明就里,都来甲板一探究竟。原来有人看到一群麝牛行走在远山上,就在褐色的山石间。远远望去,它们就像若干个共同进退的“斑点”。
我们乘橡皮艇前往登陆围观,向导领着大家徐徐前行,尽量低声,到达安全距离所能覆盖的最近区域时,每个人都自觉拿起相机和望远镜观察起来。麝牛们低头飨用着地上的食物,不时也会停下来机警地环望四周。待麝牛渐渐走远,我们慢慢折返,途中还顺路近距离欣赏了峡湾中的浮冰。此刻天朗气清,浮冰如同一座座形态各异的雕塑,阳光在上面熠熠生辉。
回到游轮,向北沿着Rodefjord航行,22:00,在即将驶出峡湾时,我们再度与极光相遇,远山的轮廓和飞舞的绿光再次点缀了夜空。很多人都不愿错过这奇幻的视觉体验,在甲板上待至深夜。
第12~14天 Rodefjord -冰岛
9:00我们抵达Frederiksdal,它位于斯科斯比松峡湾的北段,是西北峡湾下方一个冰川流丰富的山谷。Frederiksdal附近的水域有不少巨型浮冰,有些甚至有几层楼高。穿过浮冰区,10:00,我们在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登陆,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然公园。在公园的小山上回望峡湾,美景开阔,披被白雪的山峰底色若隐若现,平静的峡湾中,浮冰点缀其间。
12:00,乘橡皮艇返程,我们再次细细端详了周围这些高大的浮冰:它们肌理各不相同,有的平滑如镜,有的参差嶙峋,也有的笔直立于水中,以垂直的纵面示人。13:00,我们再度回到“海精灵号”,慢匣驶出峡湾,前往格陵兰的最后一站——Sydkap。
Sydkap是个向南突出的半岛,我们登陆的地方布满随峡湾水流至此的浮冰。平静的水面好似明镜,浮冰和它水中的倒影互相映照。附近有不少捕猎用的陷阱,大概其中不少是伊托考托米特的猎人们精心布置的,他们从大约1934年便在这里捕猎。在Sydkap,我们还看到了动物留下的痕迹,或许是野狼追逐野兔时留下的吧,这场景仿佛就发生在不久之前。循着足迹前行,我们没能见到动物们,但并不妨碍对这里时常上演的捕猎故事展开无尽想象。
17:00,告别Sydkap,也告别了格陵兰。我们在夜幕中驶出峡湾,前往冰岛。此后的一天一夜,“海精灵号”都在开放海域中航行。期间,科林为我们介绍了海上霸王——逆戟鲸的凶猛,朗纳也再次为我们普及相关历史知识,介绍了冰岛的前世今生。最后一晚的19:00是“告别船长”主题鸡尾酒会,次日7:30,船抵达了冰岛的阿克雷里。早餐后,我们分批上岸,带着格外的不舍,与“海精灵号”别过。
阿克雷里有个植物园在当地十分著名,我便顺道前往一观。走进园子,瞬时回到了色彩的世界。然而,行走在色彩中,我心里却无比怀念刚刚度过的十余个日夜,极地的风景无关绚烂,但那般冰雪纯净让人永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