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车轮上的米兰

2015-04-29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5年5期

米兰城在描绘城市命运时似乎总有属于白己的独特方式。打开地图,整个米兰的轮廓令人即刻联想到白行车轮——从市中心向四周发散的道路如同车轮的辐条,城市环路如同胎国。这个四通八达的大车轮正是米兰城的根基,也成就了今日的单车之旅。

我从这个大都市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是伦巴第大区乃至意大利北部(说是整个意大利也不为过)的中心——米兰大教堂开始。这是早春一个朝阳灿烂的清晨,我的单车运作良好:车胎的气充得正好,链条刚上了油。我可以就这样在城市里一公里一公里地骑行一整天。

米兰的轴心是海拔123米的米兰大教堂广场,城市主干道从这里像射线一样向四周发散,这些主干道被称作“大街”( corsi),与各个街区的中心相交,直通城市外围的环线。将视线再次转移到地图上,不难发现,市中心周围的环形“大道”成为划分各个街区的分割线。环形大道的第一层统称“运河”,这些曾经的运河水道如今部分已被土掩埋成道路;环形大道的第二层叫作“堡垒”,作为西班牙统治时期修建的堡垒城墙,这些文艺复兴风格的遗迹如今还依稀可见;“堡垒”外的环形大道已接近城市外围,再向外拓展一层,就到达城市边缘的环城高速公路。构建这些环形大道的历程如同树干年轮的积累,从古罗马时代建立的历史中心一路走到现代,从城市最外围的街道和社区中,你将目睹20世纪60年代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和都市进程的缩影。

跨上单车座椅,蹬一脚踏板,用力骑行出发。旅程的第一段,要在米兰大教堂的周围转上一圈。这座宏伟的白色建筑是米兰的象征,1386年第一块大理石的奠基开肩了长达五个世纪的漫漫修建之路,没有一刻懈怠。米兰人因此有了“就像大教堂的建设一样”这句家喻户晓的俚语,用来形容事物发展不曾停歇。

大教堂最初的建筑理念是沿袭当时北欧流行的纯粹哥特式风格,以高耸的尖顶制造出形体向上的动势。然而,随着政治气候和宗教信仰的变化:北欧进入新教时代,哥特风格也被意大利天主教徒敌视,教堂的建筑风格至此第一次被修正,并在随后的年月中被建造,也被拆建重塑。随着城中的流行品味一直发生变化,米兰大教堂从未真正完工。圣母玛利亚的金色塑像——这座城市标志建筑物上的耀眼明珠于1774年被放置在大教堂108米高的尖顶上。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米兰都处于运河的环绕中,可谓波河流域的“威尼斯”。彼时,为了保证大教堂的建设,达芬奇为此设计了运河水道,将建设所需的白色大理石源源不断地运抵施工现场。想象一下,为了一座教堂、一整座城市穷尽方法日夜不停地工作。无以计数的大理石块被辗转运送而来,被嵌入建筑中,又被从建筑中移除。直到19世纪的一天,有人说:“够了!”于是,今天所见的大教堂才被定格。

米兰大教堂延伸出去的大街是米兰最闪耀的街区,踏着单车悠闲地穿梭在市中心最摩登的餐厅和闪闪发亮的精品橱窗之间,这儿的房价可高达每平方米12,000欧元(约¥84,300)。令人咋舌的房价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所以毫不奇怪的是,比起全城130万居民来说,住在市中心的105,000人的确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狭窄的巷道还给人留有中世纪街道的错觉,你会在不经意间遇见古罗马遗留的古迹。

此时正值早高峰,精心装扮的女郎与西装革履的男士行色匆匆。各个咖啡馆都火力全开,为上班族们供应经典的意大利式早餐——浓缩咖啡、卡布奇诺、牛角包。我加入他们的行列,在创立于1888年的Luini面包房等候特有的美味——Panzerotti。这是一种填充干酪和水牛奶酪(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填充其他馅料)的袋状面点,热油中煎炸几分钟后趁热食用。Panzerotti绝对是早餐不容错过的美味,以致Luini门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甚至需要身穿白夹克的大块头保安来维持秩序。

心满意足之后,该去哪儿找一杯真正的好咖啡呢?看起来周围每家咖啡馆都能做出一杯浓缩咖啡,但它们都逊色于米兰最受欢迎的咖啡馆——位于市中心的Cova。Cova在蒙特拿破仑街的中段,沿着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直走到San Babila广场左转,距离大教堂不远。就在一百多年前,音乐家普契尼和威尔第的声音还回荡在店内。琳琅满目的面点、巧克力、甜品都摆放在一望无际的橱窗里,透着梦幻一般的华丽色彩。蒙特拿破仑街是城市最高端的街区,目不暇接的橱窗里展示着世界上最著名、最流行的设计师作品。当然,清晨此时,时尚与设计的米兰仍然在熟睡中。好消息是现在的你无须排队就可以欣赏世界上最好的橱窗展示。当然,代价是失去与富豪和时尚潮人比肩接踵抢购前沿时尚的机会,错过每天下午上演的一出又一出时尚大片。

口中还留有咖啡的余香,蒙特拿破仑街的尽头是另一条拥挤的交通要道曼佐尼街,咯吱作响的黄色有轨电车途经这里,出租车也在这里排队等候上客。左转在黄色的石板路上骑行几百米后到达米兰最美的广场之——斯卡拉广场。广场左边是市政府所在地(海军大楼),右边则是米兰的另一座标志性建筑——斯卡拉大剧院。

剧院由建筑师朱塞佩.皮尔马里尼于18世纪设计建成,并在2004年由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主持重修,这次重修中增加了歌剧院的功能性结构“舞台塔楼”。然而,博塔的这次重修在城中颇受争议。因为他明显使用了与原始建筑不同的设计语汇,在建筑风格上与前者完全不兼容。但不管外形如何变化,斯卡拉大剧院在历史文化上都已成为米兰人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最重要的日子就是每年12月7日——米兰守护神节。这一天,来自各行业的杰出人士、名流、时尚设计师手持邀请函出席斯卡拉剧院“戏剧季”的开幕仪式,有时文化部长和总统也会光临。当晚,身着高级晚礼服的女士们款款而来,入座包厢,奉上皮草、珠宝和盛装的嘉年华会。与此同时,抗议者们聚集在剧院外的广场上抗议过度奢侈,动物保护者们对身着皮草的贵妇恶语相向。这是意大利最真实的一面:政治、矛盾、奢华和抗议。除此之外,戏剧季的其他夜晚,大剧院都平静地向所有公众敞开大门,这里上演音乐会、芭蕾舞剧,更奉上米兰和意大利的传统精粹——歌剧。

米兰城大车轮的轴心是米兰大教堂,所有一切围绕着中心旋转。其实,各个街区还分布着更小一些的中心。纳维利区因两条运河而得名(环形大道的第一层),大运河与帕韦塞运河在码头交汇,货船曾在这里停靠,装卸泥沙和大教堂所需的大理石等建筑材料。“米兰比威尼斯美多了!”l9世纪时,法国作家司汤达曾经对纵横米兰的运河河道发出感叹。随着铁路和汽车的出现,最后一艘货船于1979年停靠于此。从那以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码头成为最繁忙的市场集散地。沿着运河,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时装设计师开设了工作室,运河里的水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增添了风景,这里的夜生活也因此别具情趣。入夜时,你可以在数不清的餐馆、比萨店、咖啡馆中,走进年代久远的爵士酒吧Le Seimmic边喝酒边听音乐。除了爵士之外,现在可以欣赏到许多其他类型的音乐,比如人声、蓝调、摇滚和电子乐。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大运河沿岸举办的二手市场是一场盛会,来自意大利北部的商贩们带来了数目相当的油画、家具、灯具、二手服饰和各种老物件。交易的货品年代不一,涵盖了整个意大利历史时期,非常值得—看。

穿过蓝绿色的铁桥,紧靠纳维利区的PortaGenova车站身后,Tortina路与Savona交汇的区域是画室、展馆、设计师店和知名建筑师的创意中心。布雷拉( Brcra)是靠近斯卡拉大剧院的老城区,这里艺术家云集。布雷拉与纳维利有些相似,但消费更高,旅游业欣欣向荣。如今这里夜晚的灯光更加昏暗,情侣们牵手跑过街角,请狡黠的预言家用塔罗牌占卜未来,而名模和大牌球星可能正在某个酒吧中彻夜狂欢。

伊索拉区(Isola)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这里位于城市北面,更接近外围郊区,咖啡馆、餐馆和音乐酒吧的重新开业使这里重焕生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Blue Note Milano,作为爵士音乐界无人不晓的演出场所之一,起家于纽约格林威治村的老牌爵士俱乐部可以说带动了米兰整个地区的爵士风潮。

科莫街坐落在米兰摩天大厦林立的新区,这里有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和夜生活,还有最值得品尝的Aperitivo。这种餐前酒加自制小吃的欢乐时光从每晚六点开始上演,街边的餐厅摆出各式盘子,堆满了自制的薄脆饼、橄榄、熏火腿、沙拉、薯片、鸡排……米兰人早已把这种饮食文化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玻璃幕墙和羽状塔楼下是写有“Unicredit”字样的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总部。与布雷拉昏暗灯光下的艺术氛围不同,科莫街充满生活气息、窈窕淑女和西装型男,餐馆里高调地播放着音乐,喧闹的街市色彩斑斓,闪耀着米兰21世纪“甜蜜生活”的光辉。

相比夜游科莫街,我更推荐白天来这里采购一些质量上乘的服饰、家具和珍贵的艺术品。在众多精品店中,错过10Corso Como绝对是一大遗憾,这里常年有精心策划的艺术与摄影展,店内装潢精致,店外是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和露天咖啡馆。另外,在科莫街尽头的四月二十五厂场坐落着Hi Tcch。这是一家迷宫般的小店,店里摆放着最新奇的玩具和纯正的“意大利设计”的家具和物件。

距离科莫街不远处,是一个对于米兰和世界各地的艺术收藏家以及单车爱好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尽管这里普通游客罕至并显得有些神秘。穿过四月二十五广场12号,看到一个圆形拱门后左转,继续骑行一百米左右进入Solferino街,意大利阅读量最大的报纸《晚邮报》的总部占据了这条街道的一半,不过《晚邮报》不是我此行的目的。的老板安东尼奥科伦坡正等候着我。他是最知名的意大利单车制造商之_Cinclli的老板。不论在单车制造还是艺术设计界,这都是一个响亮而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他的事业横跨米兰历史上最不可或缺的两个标签——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米兰就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中心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米兰也一直走在钢铁加工业的前沿,制造闻名于世的盔甲和坚不可摧的利剑。

科伦坡通过他设计与制作的钢制单车将两个传统元素有机结合。纽约涂鸦艺术大师凯斯.哈林的手绘小人被他制成纹样涂装在单车上,成为经典案例收录于各大当代艺术著作中;他曾为乔布斯专门定制单车,成功地为Cinelli粉丝团又添新军;1991年,Cinelli单车赢得了世界工业设计最高奖项“金罗盘”设计奖。如今,Cinelli剑走偏锋地专注推广“死飞”,和街舞文化、HipHop、城市涂鸦一样,代表一种新兴而又带点儿狂热的小众文化。Colombo艺廊组织的展览题材丰富,也常与青年文化相关,比如致敬荷兰青年无政府主义者的“无人动手!无政府主义与白色单车”展,以及关于金属摇滚、迷幻主义的主题展览。展厅开幕当天,这里挤满了年轻收藏家们,甚至一度造成Solfcrino街上交通堵塞。摇滚巨星埃里克.克莱普顿造访米兰时也点名拜访过此地。

说到交通,米兰平均每百人的汽车拥有量是55辆,这个比例在伦敦和巴黎分别只是30和26。米兰市政府大力筹划的“单车革命”已见成效,如今遍布全市的单车车道总长度达140公里,街角随处可见的BikcMj是一项遍布全城的公共单车服务。参观即将到来的米兰世博会,不如租一辆单车自由穿梭最为自在。距离(Colombo艺廊不远的Rossignoli自行车行或许能带你感受当地久远的单车文化。那些具有复古之美的单车与这间l900年创建的店铺相得益彰,店员会告诉你,他们的顾客多是Rossignoli缔造的意式风格的拥趸。米兰人也习惯来此为自己的单车充气,店外墙上挂着的气泵是这里最醒目的标志。

车轮旋转,时间也过得飞快,不知不觉运动后的饥饿感慢慢浮现,这时候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进入城市绿肺圣皮诺公园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公园距离科莫街只有短短几公里路程,却完全是一片寂静的都市绿洲景象。这里有白色泥沙铺设的安静小道,数不清的绿色长椅供人躺下晒个日光浴,湖水和大片草地都可以让双眼休息一下。沿着小路,很容易找到位于公园中心的BiaJlco咖啡馆。在太阳下的躺椅上放松双腿,甚至打个小盹儿,假装正在海边的沙滩上度假。

紧邻的斯福尔扎城堡是一座文艺复兴式城堡,一条护城河修建于砖墙内,城堡与外界通过一座吊桥相连。当年外敌入侵时,护城河水满,吊桥被收起以抵御入侵,如今危险解除,吊桥从此被固定,成为从公园通向城堡的必经之路。在Bianco咖啡馆稍作停留后,穿过吊桥进入城堡内部的广场,可以欣赏古堡墙上保留下来的达芬奇画作。

离开斯福尔扎城堡,往背离公园的方向骑行,从寂静的绿洲休整后重回城市的喧闹中。眼前是米兰世博会大门的金属框架和大喷泉,大门后一条以中世纪诗人但丁命名的街道通向宽阔的城市中心区域。这里是米兰城最古老的街道,就像围绕在大教堂周围自然扭曲的纱巾,街道两边那些应有尽有的商店会让时间被轻易地遗忘,只有手中越来越多的购物袋提醒着夜晚的来临。

将单车主题进行到底,Bianchi Cafa CYeles所。它与大教堂相隔两条街,店名来自历史悠久的单车品牌比安奇( Biamchi)。这个传奇车队曾经赢下包括环法白行车赛和环意大利自行车赛在内的世界各大自行车赛事冠军。餐厅主厨功力深厚,供应创新菜品。室内的一切元素都与单车有关,不仅悬挂着各种单车主题图片,甚至包含一个单车展室出售比安奇自行车的相关产品。这里散发着一种无处不在的奢华,而你可以将单车停在店内专设的停车位中。

另一个有趣和年轻化的选择是Upcvcle Milanc Bike Cafe,位于距离市中心几公里远的大学区。轻松的氛围、嘈杂的音乐、大号木桌上排满啤酒杯——Upcyclc是一个颇具实验性的产物:几年前,大约二十个年轻人达成共识,每人投资一小笔钱建立起这个专为单车爱好者而设的私密空间。罗伯特佩亚便是这其中最为活跃的投资人。

作为米兰城里单车运动的领袖人物,佩亚虽年过花甲,但高大健硕的身材令他看上去只有四十出头。他曾经是一位知名记者,2008年离开新闻业后和两个朋友创建了UBM-Urban Bike Messenger——米兰第一家开展单车速递业务的公司。如今他的团队已有十几个速递员,每天骑行在大街小巷投递信件和包裹。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佩亚也会来到自己的餐馆喝上一杯啤酒。

几年前,佩亚的书《一个单车邮递员的日记》邀请到世界上最大的草根单车运动“临界量”的发起人克里斯卡尔松作序。“临界量”起源于旧金山,是在西方大都市(伦敦、巴黎、柏林)针对那些不方便自行车骑士的道路设计而发起的和平抗议活动。单车族们在夜晚聚集,低速骑行,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只要跳上座椅加入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中间,一路骑行歌唱。这个古怪的名字竟与中国有关。“第一次活动后,组织成员从一部纪录片中获得灵感,这部纪录片中提及:在中国,如果是没有交通灯的路口,单车骑士与汽车驾驶员会达成默契,等待单车一直累积到一定的‘临界量’后才会集体前进。于是,‘临界量’成为第二次活动的正式名称。”佩亚说。

米兰当然也必须是“临界量”的其中一站,组织者已经向我透露,世博会期间的骑行会更加热闹。骑行队伍将在每周四晚上l0:30在大教堂前的Ucrcantri广场集合,成千上万人一同出发,但无人知晓确切的线路:领头成员将自由决定线路,大部队则在后面跟随,众人在骑行的过程中发现城市的未知,扩大社交,玩得尽兴,也不会丢失回来的方向(幸好)。而骑行的终点,仍然是米兰车轮的轴心——米兰大教堂。

米兰旅行指南

气候

米兰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温暖凉爽,是最佳旅行季节。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多雨寒冷。

到达从北京前往可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直达米兰,需时约11小时30分钟。

骑行

BikeMi是米兰市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而推出的公共单车服务,在市政府官网上可了解全城的单车道分布,并在米兰单车公共租赁系统上找到租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