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空中网络吗?
2015-04-29
从2012年开始,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大力推进各自的机上Wi-Fi服务。但是,我们真的需要在飞机上上网吗?常客创始人郝洋与携程两舱经理杨应一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
断网是躲避工作的最好理由
郝洋常客(Changers)创始人
我每个月至少出差两次,国内外都有。从2005年开始,包括美联航在内的许多外国航空公司开始在机舱内提供Wi-Fi服务。七年之后,国内航空公司也肩动了这项服务。开始,我并不排斥这项服务,因为对商务人士来讲,这是很大的便利。
我原本的飞行生活是围绕着“看书”和“闭目思考”两件事进行的,可以说,机上的几个小时也是我逃离城市中社交网络不多的时间和空间。但自从飞机上有了网络,我就继续受到工作邮件和社交软件的密集轰炸。我无法想象,未来如果全面实行机上互联网服务,邻座乘客若专注微信聊天,该会是一件多么让人烦恼的事。
而且,由于航空公司所合作的网络运营商、飞机无线互联设备的安装改造成本不同,导致收费模式和标准差异很大。以按航段收费为例,美联航约¥48,汉莎航空约¥115。令人费解的按流量收费的是印尼鹰航,十兆流量收费约¥70),但两张图片都没有发出去,网很快就断了。虽然费用不是大问题,但相同服务酌价格差了两倍,这让人非常困惑。我想:能让消费者有明确价格预期的服务才是好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空中宽带目前实行免费政策,但是提供此项服务的三家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和中国国际航空)涵盖的航线和乘客数量非常有限。
出门在外的国人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儿的Wi-Fi密码是什么?”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对飞行生活是把双刃剑。旅客的自制力很难抵抗科技进步的诱惑,在半空中的这片刻时间,如果可以让我们回归到宁静的阅读时代,会不会是一件让人更愉快的事情?
半空中也要继续网络生活
杨应一携程旅行网两舱产品高级经理
拥挤的座椅、难以下咽的飞机餐、随时袭来的不稳定气流——对我来说,这些都比不上邮件没发出去飞机就起飞更让人焦虑。如果所有航班都有Wi-Fi,我就能和在地面一样自在地发邮件、刷微信。
前不久,在香港飞往法兰克福的LH797航班上,我体验了汉莎航空Flynet空中无线网络服务。当飞机高度抬升至3,000米时,空中无线网络白动开肩。我打开手机无线网络搜寻并连接无线热点,用信用卡支付后手机自动推送的邮件和iMessage就显示出来了。至于网速,收发邮件、查看网页、刷朋友囤都和地面感受相当,看标清视频也没有顿卡。
乘坐国内航班时,偶尔也能看到座椅后背上“本次航班提供无线网络”的标识。这个标识不一定是空地互联的网络连接,也包括机上局域网。对于没法享受个人娱乐系统的经济舱客人来说,这的确能大大提升舒适度。有一次,在上海飞往成都的CA4516航班上,我用笔记本电脑连接空中无线网络后登录国航娱乐系统,然后随心所欲地看电影、听音乐,丰富程度超过了座椅后背上低清小屏幕的娱乐系统。而局域网能让我和同班飞机的乘客—起在网上打一局纸牌——终于遇到对手了。
而我完全可以接受现在机上Wi-Fi的普遍收费标准。以汉莎航空Flvnet例,最低只需约¥60或3,000汉莎里程,便可上网一小时。搭乘洲际长线航班,支付约¥115或5,500汉莎里程,就能在整个旅程中享受无线网络服务。而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投入的商用空中无线服务暂不收费,旅客可在南方航空京广线和中国国际航空京蓉线的部分航班上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