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04-29张金刚

现代阅读 2015年3期

长食腥荤油腻、咸辣味重之物,日久难免不适。间或杂以清淡食物,反到感觉滋味十足,鲜香无比。粥,浓缩谷米豆类之精华,与清水完美融合,利口养胃、喷香诱人;汤,积聚肉菜菌等之营养,将清水赋予身价,滋补养颜、风味独具。一桌佳肴,无几道精致清淡之菜,不足以撑起席面。

因淡食之独到,每逢生病厌食,母亲总会煮粥或煲汤,端于床前,用勺舀起,吹凉送至嘴边。及至好转,身体也不会亏虚。家里,母亲也常备白开水供全家饮用,致使我从不嗜茶、咖啡之类饮品,倒因白开水之补水、排毒等受益匪浅。如今长大成家,对母亲的依赖渐淡,却犹记这清淡之中浸融的厚重母爱。

许是受够了暑气的潮闷,“云淡天高风细”之秋一来,人们便甚是钟爱,登高、远眺、仰望星空,爽爽的秋季让烦躁之心也恬淡许多;许是厌倦了浓妆艳抹的掩饰,人们渴慕的“神仙姐姐”,往往也是淡妆雅服,淡远尘世,一袭笑,美艳至极。

或源于某种机缘,自古文人似乎对“淡”向来情有独钟。

菊,便是绝佳的寄予。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典雅》中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日可读。”菊开深秋、荒野,淡定、执著,不媚、不争。因明白其品格,也便理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雅致。

菊之淡,与人之淡,相成相通。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淡泊明志,活出真我。

水,亦为淡之典范。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淡”字拆开却是“一水傍二火”,自然天成、相依相偎。这是何种意境,何等气度!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逐利,何其淡泊、高洁;“碧水东流”,汇聚千河却低流入海,何其淡然、包融。这是水之品性,更当为做官、修政,为人、处世之信仰和遵循。一生被名缰利锁束缚,不懂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不懂低调做人、淡入淡出,弄丢了幸福甚至自我,恐将追悔莫及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若为朋友,便无半点私心、丝毫功利。酒肉朋友、麻将朋友,这不是朋友;忽近忽远、貌合神离,这也不是朋友。真正的朋友,虽不朝夕相伴,却可心心相惜,经得起世事考验、时间打磨,最终酿得一壶老酒,如水般清澈甘醇,纯净清淡。既为朋友,就当至真、至纯、真性情,随缘、惜缘、不攀缘,高雅、纯净、淡如水。

淡,食之薄味,却益于身心;品之寡淡,却蕴涵真味。淡,是饮食之上品,也是生活之真谛,更是处世之道义,人生之境界。

(摘自《新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