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是怎样“看”脂肪肝的
2015-04-29李卉等
西医这样看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和贫血一样,是西医中的称谓,中医中并没有这种说法。
在西医中,当肝脏内部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6%,就有可能患上了脂肪肝,因为正常人肝脏内部脂肪的含量占肝脏总重量的3%~4%。有时西医会用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切片,当出现超过10%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堆积时,也就说明有患脂肪肝的可能。这些指标,一般借助超声波、CT、核磁共振等仪器就可以获得。
西医认为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酒局、饭局时常光顾,鱼虾、肥肉、甜食吃得太多,肥胖、糖尿病苦不堪言,这些是导致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西医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并不是只有营养过剩才会得脂肪肝,如果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脂肪肝。
原因很简单,如果营养物摄入不足的话,身体内的蛋白质就会亏虚。要知道蛋白质可是身体器官运行的动力,没有了动力,肝脏和器官怎么正常工作?也正因为蛋白质储备不充分,缺少粮食的肝脏,没有力气分解油脂,导致脂肪在肝脏内部堆积,最后造成脂肪肝。
西医中对于是否患有脂肪肝的诊断,首先要抽血检验,借此来确定病人是不是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西医认为,由单脂肪肝引起肝硬化或者肝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脂肪肝不用吃药,病情也不会加重。其实,这是断章取义。因为西医并没有确定地说,脂肪肝一定不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抽血检验结果并不能确定是否患有脂肪肝,还要通过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等并发症。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就应该看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因为肝炎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的几率很大。
中医这样看脂肪肝
不少人去看中医,被告之有“肝气郁结”、“肝血瘀阻”、“肝阴虚弱”及“肝胆火热”等病,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明白这都是什么病。
简单地说,就是肝有问题。中医认为,当肝脏内部脂肪过度堆积,超过正常范围,身体就会不舒服。
加班熬夜,“压力山大”,一坐到座位上就感觉右边肋骨闷闷的,酸胀不得劲儿,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情绪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肝能让全身的气息、血液畅通无阻。肝没问题的时候,人会感觉全身很舒服,吃什么东西都能消化得了,不会感觉肚子胀或者积食。也不会闷闷不乐,不会无缘无故烦躁憋屈,更不会动不动就叹气、发火,人的情绪会比较平和。
因为血随气行,肝疏泄功能正常的话,肝藏的血液能够正常运行,就不会出现“肝血瘀阻”的问题。同时,身体滋养液也会随着气血运行。如果气、血、滋养液运行不畅,就会在体内堆积,时间长了,就容易患上脂肪肝。有脂肪肝的人常常觉得吃东西不容易消化,容易积食,肋骨周围也会常常隐隐作痛。
中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以服药为主,另外配合针灸推拿按摩,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轻度脂肪肝患者一般可以很快恢复正常,只要饮食控制得当。中重度脂肪肝则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否则容易演变为肝炎,进而影响肝脏功能。
脂肪肝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需要摄入适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保护肝细胞正常活动,促进新陈代谢。平时多吃瘦肉、坚果类食物。炸鸡、肥肉、糕点等油炸类、高脂、高糖食物尽量少吃。从某种角度说,不良生活方式使肝脏的疏泄功能受到损伤,进而导致脂肪肝。所以要想彻底远离脂肪肝,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我们知道,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脂肪肝一定要控制饮食,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爱喝酒、经常泡吧的朋友们少喝点酒对于自己的肝脏也有好处。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如果没有时间跑步,也可以在睡觉之前做做仰卧起坐,这些都有助于脂肪肝的好转。
(摘自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养肝就是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