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热”该降温了

2015-04-29梁宏达

现代阅读 2015年3期

v(引言)2013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提出,我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他指出,英语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手段,可是现在却被一些部门和培训机构异化为唯一的目的,造成很多学生为学英语荒废了学业,也使汉语的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英语是现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在中国当今改革开放的背景之下,和国际接轨是个现实要求,外语是在校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这个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这个社会对英语的态度,你就会发现确实有些过了。

像以前,孩子一般都在6岁以上,或者上小学后年龄偏大一些才学英语。但是近几年,孩子学英语的年龄普遍偏低,大家普遍认为英语越早学越好,这样英语才能学得跟外国人那样,结果各种各样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泛滥成灾。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学校三大主科是什么?语文、数学、外语(英语)。高考、中考,外语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说实在的,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我们外语教学基本上只重视笔头的能力,口语和听力这方面的考查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学完英语后,一张嘴就是“中国式英语”。

等到了大学,那更不用说了,四、六级英语考试你过不去都不行。等到考研的时候,外语具有一票否决权。我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你哪怕研究中医、古汉语,外语也得考过去!你要考不过去的话,就不能上研究生。等毕业了,到社会上这外语更重要。你看很多公司招聘,要求外语能力好的优先。评职称,外语也得过,而且外语还具有一票否决权。

所以现在,中国社会对英语的重视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了。2010年1月,曾有4所高校自主招生,不约而同地不考语文,只考英语。消息一出便引起一片哗然。有网友感叹,“英语热”已经到了可以舍弃汉语的程度了,实在可怕。

为配合这种需求,社会上英语培训机构名目繁多。少儿英语就不用说了,一到成年,什么“新东方”、“新航道”等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铺天盖地。后来为了应付“托福”,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现在有人曾做过调查,全国有超过5万家以上的英语培训机构。这个行业带动了大概有40亿美元的产业,其中主要就是考试费、教材费和培训费。而实际上,有些人学外语根本就没有必要——英语不是他的必需技能,可是他也盲目地去学。

这个“英语热”是怎么来的呢?恢复高考后,我们听到有关学习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这外语。1981年我们国家公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其中就定下来要考“托福”。1981年那一年,全国报考“托福考试”的有258个人,到1985年就涨到了好几万人。当时“出国留学热”、“出国淘金热”都出现了。到1986年的时候,国家出台一项规定,外语要跟职称挂钩,就是说评中、高级职称,必须会说外语。这样一来,英语在社会上热起来了。然后到1987年的时候,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必须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到1989年的时候,大学里开始出现六级英语考试。后来,直接把考研究生跟四、六级英语考试挂起钩来了,英语通过不了不能上研究生。接下来20世纪90年代,有个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把“英语热”也给推起来了。然后就是李阳的“疯狂英语”,接着“新东方”、“华尔街”等各种培训机构就上来了,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有人说,“英语热”是现在社会的需要。其实,教育过程当中对英语教育的过度重视和社会上对英语的需求是互为因果的——鸡生蛋,蛋生鸡,你不好搞清楚到底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学英语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基础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学英语,打开看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直接阅读一些国外的科技经验、国外的一些新闻、一些先进的东西。第二个是实用功能。有些工作确实和英语是有联系的,比如你要出国求学,或者是你要到国外生活,那肯定得学。再一个就是你要经常地使用英语,比如说开了家外贸公司,跟某个国家做生意,这你肯定要学。

很可悲的是,有的人现在做的事跟英语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就把这个当做跟人炫耀的一种资本。比方到某个公司去,明明俩中国人,突然一方张嘴就是英语,他为了显示自己有范儿。我记得当年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跟一个归国留学生谈话,这个归国留学生一张嘴就是法语。梅先生说对不起,我不懂法语,咱们用中国话说。说完了以后,这个学生一打听才知道,梅贻琦对法语、英语、俄语都非常精通。所以说有的时候,不管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好像说话不沾两句英文,就感觉自己“掉价”似的。

我们要想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根据每一个行业和教育的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分析。比方说“少儿英语”这块儿,现在很多家长就觉得,孩子从小就该学英语。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并没有把英语当做官方语言之意,中国也是一个缺乏学习英语的普通环境的国家。所以把英语当做少儿学习当中的重中之重,就如同逼着孩子去弹钢琴、画画、下棋一样,大多数孩子将来吃不了这碗饭。再看学校里边,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育:本来小学按计划来说,不该开设英语课,可是现在你看多少学校都在开英语课!等到了初中、高中,这英语课更无以复加地加强了,把它当做一个非常主要的学习科目。我不反对这样,这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本需要。但是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关注的其实是什么呢?学生学了10多年英语,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几次考试。

2012年,一项针对全球170万成年英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评估报告指出,全球54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里,中国以49.00分排名第三十六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投入大、耗时长的中国式英语教育,却未能培养出令人满意的外语熟练度。

每年研究生考试,都出现大量英语好,但是专业课很差的学生,糊弄着考上去了。而不少专业非常好的,英语不行,反而下来了。都说现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个非常出名的在大学研究诗词的博士生聊天,结果这个博士一张嘴就是西方比较文学,英语倍儿棒。我说你论文主题是什么?李商隐的诗词。我说那行,咱们聊聊李商隐的诗词吧!我就随便背了一首,说跟他探讨探讨。没想到他很客气地跟我说,我只研究李商隐临终前10年的诗词。哎呀,给我气的,这是什么博士生?可能他那所有的心思都用到学外语上面了。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英语热”确实应该降降温了!大家要牢记,它就是个学习手段,你不能把它当做学习目的。有的人说,你说这也不对,那要想走向国际,不仔细地研究英语,不好好地学,那能行吗?其实这话不见得。日本有一个“诺贝尔奖物理奖”的获得者,居然是个英语盲。而且我们知道日本在世界上,科技是非常发达的,但日本就是一个英语劣势的国家。

在日本的大学里,英语不是必修课——你可以选修,毕业也不考核这个。而且在日本的各大公司里,除了那种需要跟英语国家打交道的公司以外,极少有公司考核英语。这同样没耽误日本成为科技超发达的国家。当然日本这么做,不是说不重视英语,日本非常重视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这跟日本的出版社有关。日本的出版社经过长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发达的体系。基本上外国,包括英语国家,有什么先进的科研成果,他们第一时间就翻译成日文给国内人看了。日本对英语的这种“不重视”是建立在翻译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

所以你说英语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呢?因此我提出自己的看法:社会培训机构是市场经济行为,大家重视它了,它有钱赚,不重视了自然就没钱赚了。这个是“市场的手”在调配,用不着我们操心。但是我们应该有像前面张树华委员提出的“英语教育的基本战略”。在少儿这个阶段,我觉得不是说要降低“英语热”,或者说不要开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首先应该对这些机构进行审核。有很多老师根本就不合格,师资力量根本就不够,而且教学没有个统一标准。现在要制定一个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统一标准,你只有符合这个门槛,才能对外授课,才能收孩子的钱。到了中学英语这个阶段,我觉得应该空前地重视口语和听力。这个阶段既然把英语当做教学大纲基本的规范要求,那就让学生好好学。不能学完了就高考,考完了就扔。学的时候,你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口语和听力。我认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应该高于笔头的东西。阅读、口语、听力,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到了大学,有些理工科的专业,必须要掌握四、六级英语。而对于其他一些专业的,例如中文、历史专业,我认为对四、六级英语考试方面的要求可放松一点。大学没有必要把这种最基础的技能再当做必须考核的科目。至于研究生,可以在需要的领域之内进行英语考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方面打破壁垒,那么社会上的“英语热”相应地会降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