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好人张纪清
2015-04-29
1987年6月28日,有人落款“炎黄”向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政府汇款1000元,资助祝塘幸福院建设……此后的27年间,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位“炎黄”一直在为慈善事业捐款。27年来,在祝塘镇、江阴市,人们一直在找寻这位做善事不留名的“炎黄”……
晕倒的老人
2014年11月20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七旬老人在张家港一家邮政储蓄银行汇款后突然倒地,随后被民警送到张家港中医医院抢救。民警发现,老人身上没有手机和身份证,只有三张汇款单据。其中一张正是此前在邮政储蓄银行汇出的,1000元汇给云南省鲁甸县民政局,另外两张分别是2012年1000元汇给祝塘镇中心小学,2013年500元汇给四川省芦山县民政局。三张汇款单的汇款人姓名分别是“炎黄”和“黄炎民”。
原来他是做了27年好事的“炎黄”
当时老人虚弱得无法开口说话,张家港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许栋超尝试从网上找寻线索。
“没想到他是名人,网上关于‘炎黄’的信息很多。”许栋超说。从网上搜索的新闻上看,“炎黄”这个名字几乎每年都在“七一”前夕给祝塘敬老院汇款助老,也曾向中西部革命老区和希望小学,向无锡市革命陈列馆、烈士陵园,向洪灾和地震灾区捐过款,但是从来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只留下了“炎黄”、“黄炎民”等落款。
许栋超根据网上有关“炎黄”善举的信息,最终辗转联系到了祝塘敬老院原院长吴军政。“听说找到‘炎黄’了,别提多高兴了。”吴军政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1月20日接到张家港警方的电话后,他立即向祝塘镇党委副书记汪汉民汇报。在祝塘镇,“炎黄”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江阴曾多次寻找,还专门建了陈列馆
在祝塘镇乃至江阴全市,都兴起了寻找“炎黄”的热潮。“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阴全市专门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大讨论,大家在寻找‘炎黄’的同时,更是在学习他的精神。”
人们一次次地寻找“炎黄”,在当地小学有“炎黄大队”,镇里收集了不少有关“炎黄”的信息,有汇款单、新闻媒体的报道……专门建了个陈列室,后来还专门建设了约300平方米“炎黄”陈列馆。如今“炎黄”陈列馆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地。
“炎黄”身份终于曝光,他叫张纪清
第二天上午,吴军政和镇里领导一起到张家港的医院看望他,认出躺在病床上的“炎黄”就是张纪清。“真想不到,他平时是个非常节省的人,捐款竟然如此大手笔,而且20多年如一日,还从不留名。”
“太不可思议了,‘炎黄’居然是他!”徐向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是1986年参加工作的,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45元,当时的1000元可是不吃不喝近两年的总收入,绝对是一笔巨款。
对话“炎黄”
“(儿女)他们当然不知道(我是)‘炎黄’了,老伴后来知道的,但她答应我会保守这个秘密的。没想到这次被警察找出来了。”
说起当天的张家港之行,张纪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是受约去张家港朋友处吃饭的,因为走得急连手机都忘了带,而平时不出远门他是不带身份证的,那两张以前的汇款单则是他以前放在包里忘了整理的。“那天天气太热了,我穿得又多,没想到就倒下了,醒来已经在医院了。”张纪清说,这次自己能转危为安,得多谢那些帮他的好心人。他说:“本来想把这个秘密一直保持下去,没想到却被民警‘抓’出来了。”
对于今后的打算,张纪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么多年来,他也会经常去“炎黄”陈列馆看看,听听大家是怎样议论“炎黄”的,而这么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着和“炎黄”一样的事,才是让他最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