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常现昙华林
2015-04-29
古街老面馆
与其说是家热干面馆,不如说是收藏老汉式家伙什的创意早点店。武汉人记忆中的绷子床、古旧的湖北大鼓、腌渍酸菜的老坛和旧式开水瓶无一不散发着江城的市井味道,这里绝对是个勾起回忆的好去处。黑瓦木梁的屋顶悬着一盏硕大的纸灯,泛黄的灯罩上手写着热干面简介。面馆的主人王芳和叶茂林—个是记者、—个是摄影师,一个老武昌、一个老汉口。他们改良了传统热干面,将惯用的黄芝麻酱换成口感更细腻、味道更香浓的黑芝麻酱,并辅以爽口的豆芽作配菜。正如店内两行亚克力大字所书:“我们重新设计了热干面,不变的是对武汉的热爱。”
徐刀刀和她的情人们
“徐刀刀和她的情人们”的手工现烤鲜花饼总是人气爆棚,走街串巷的时候来上一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玫瑰鲜花饼再惬意不过了。徐刀刀的玫瑰鲜花饼采用云南采购的玫瑰花馅料,以云南传统工艺当天烤制,饼皮酥软,花馅香浓。除了鲜花饼外,鲜花蛋挞、鲜花布丁和玫瑰汁也是大受欢迎的美食。到了夏天,还有榴莲雪糕等应季美味,平日也会有刀刀母亲自制牛肉酱和坛子肉一类的家常小料限时供应。运气好的话,你或许会遇上爱鼓捣新品的文艺女老板徐刀刀小姐。
大水的店
店主张大水在当地文艺圈鼎鼎有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毕业的他自2008年开始出没于江城的巷弄间,用地图绘本拼凑武汉的文化地理脉络。画着画着,大水选择在曾经“江边烛火,人间清平”的昙华林继续绘画。这间咖啡馆的天花板、墙壁、楼梯上无一留白,目光所及尽为耳熟能详的老地标一一汉阳门、长春观、樱花大道……店门口“个斑马的武汉”招牌下的确有匹斑马雕塑,至于这句方言是褒是贬,答案就写在通往二楼的墙壁上——“这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这里是武汉”。
Merci Cafe
清新养眼的Merci是一间日本Zakka风格咖啡馆。不少路人被它薄荷绿的门脸和明亮的落地窗吸引进来,落地窗后站着的巨大毛绒兔不断发出邀请。重新被刷上薄荷绿油漆的老式储物柜、旧风琴、斜插于玻璃器皿中的干花束、斑驳的木马……这些事物在暖阳下都生出时光的质感。这间主打下午茶的咖啡馆提供自烤点心、奶茶、汽水和现磨咖啡,尤其是现烤松饼,最受欢迎。享用美食的同时,由店主从日本选回的精美的银质餐具和蛋糕托盘也值得玩味。附近湖北美术学院的师生是这儿的常客,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捧上一本画集在台灯下坐一下午。当然,直面街景的吧台是最炙手可热的座位。
半亩园美术馆
这是一个难以定义的美术馆,展品类别和风格五花八门。在油画、水墨画之外,超现实主义的皮雕和未来主义时装让人惊喜。其实,这里展出的作品大多来自湖北美院的师生。美术馆为众多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机会,从这儿你会感受到华中地区的艺术先锋力量。到访时正值96岁的湖北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梁培裕及其子孙四代的艺术作品展,从民俗风的龙舟竞技布贴画、中外戏剧布偶到现代感十足的穿山甲皮雕,一个艺术之家对美的不同解释演绎了汉派艺术在昙华林的传承。
幸福站纸藤花店
走到昙华林中段,你会遇见一位面容清秀的女生正聚精会神地折着纸艺花。这是一间仅有五六平方米大小的纸藤花店,但店内缤纷多彩的视觉冲击会让你停下脚步,感受店主传达出的生活美学。玫瑰、郁金香、百合、康乃馨、扶桑……三十多种式样的花卉皆为一双巧手而为,但店员千而认为制作纸花花艺的目的并非追求以假乱真,而是通过琢磨不同纸张的纹路和色彩,在创作中比拟出每种花卉的独特气质。在这个花团锦簇的拥挤空间里,想转个身都怕弄折了这些精心制作的花骨朵们。
Re-Up Art Culture热上艺术
三间以“热”为名的店铺相邻而立,右边是一间由美术学院学生设计的成衣服装店,中间为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室,左边的手工茶具和茶叶店最为抢眼。玄关处的设计古朴又有新意,比如入口处的涂鸦暴力熊正穿着喜庆味儿十足的牡丹花卉装。步入店内,满墙的陶瓷茶具引入逐一观赏,形态各异的杯盏有动物绘画杯面或古朴造型。也有一些茶玩出售,其中不乏钟馗、鲁智深这类的人偶摆件,造型栩栩如生。店内另一面墙则是店主从全国各地采购的茶叶和茶饼,不妨在里屋品一杯高山乌龙茶后,再留意一下中意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