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5-04-29
广州 王俊
看了5月刊杂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视觉栏目的内容。我从来不知道大象会被强制奴役到深山密林中去从事搬运工作,而且一天需要高负荷地工作八九个小时,常常整天不能饮水、进食。正如摄影师王艺忠所说,这些大象被主人当做机器一样在使用。仔细浏览和阅读大象搬运木材的照片以及文字,我觉得这些都让我很震撼。通过文字中对摄影师的介绍,我在网上观看了有关象奴的纪录片,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象搬运木材时的不易,很多时候都哀嚎着前进,而有的时候大象为了避免摔倒滑落,不得不跪地爬行。更加觉得这些大象很可伶。
山东 刘先生
第五期杂志以红木为主题,我觉得这期封面报道的内容让我学习了有关红木的知识,认识到哪些木头是红木。以前只是听说红木家具,但对它的历史及文化都没有过了解,只知道这是很贵的家具。看了杂志对红木背后故事的深度报道,包括对原材料的砍伐、无度地追逐红木对生态及艺术造成的破坏,更是让我增长了见识,也意识到这些破坏是多么的疯狂,而这些往往又是鲜为人知的。很多人喜爱红木家具,可能只是为了炫耀,其实并不懂一件真正好的红木家具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北京 李先生
翻看5月的杂志,看到一篇关于江豚保护的文章。一下子想起来在大学时参加过由WWF举办过的“湿地使者”活动,当时的主题是“寻找江豚最后的微笑”,那是我第一次了解这种生物,在前期培训阶段就喜欢上它,觉得江豚的样子非常可爱。我们作为全国十三支队伍之一,在鄱阳湖开展调查。这次看到这篇关于江豚迁徙地的文章,还是有很多感触,江豚保护依然刻不容缓,保护已进入“保种”阶段,将江豚迁到“何王庙/集成垸长江故道”也是保护机构迫不得已的选择。白鳍豚和江豚的命运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表征,白鳍豚已经灭绝,希望江豚不要再遭受灭绝。
上海 金先生
我一直都在订阅《中国周刊》杂志,感觉杂志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生态、文化这两个大的方面,我觉得这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前两天我翻阅了4月刊杂志,有些内容是让我触目惊心的,比如视觉栏目的相关内容,那些图片都是特别有冲击力的,很多污水随意排放,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排放处周围就是农田或者取水口,这又对居住在附近的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仔细阅读文字会发现,很多工厂在河底安放排污管道,污染被隐藏起来。很多地方产生癌症村,人们莫名其妙地生病。如摄影师卢广所说,虽然现在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水污染导致癌症,但是铅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也认为水的质量与人的健康也是有关联的。我自己老家的环境也不如从前,小时候经常在家附近的河里玩耍,现在河面上都漂浮着垃圾,散发着臭味,这很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