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2015-04-29
既然是以“中国”打头,《中国周刊》就应刊登中国的热点新闻,国家大事等,这样符合贵刊刊名。贵刊是中国最具有权威的宣传平台,要不同于地方类的报刊,内容要丰富,对新闻热点要及时采集整理,紧跟国家政策步伐。最主要是坚持走群众注意路线,深入基层、到百姓中去挖掘新闻热点。建议贵刊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机构或媒体采集平台,充分调动全国新闻工作者,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等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再说一点,大家都有责任维护《中国周刊》这个平台。贵刊是人民的,广大人民群众就应支持你们。我相信,只要坚持走群众注意路线,深入基层挖掘新闻题材,传播国家正能量的宗旨,就能共同打造出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周刊》。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卡车厂薄板冲压车间现场环境主管刘俊奇
您好,尊敬的编辑。我是网络公司的策划,订阅贵杂志已经好几年了。杂志办得很好,但我希望还能更进一步。
看得出来,贵杂志专注于关注当今中国社会,透析社会的各种现象,每次读后都会有一定的感触。像“象牙塔遇到金字塔”,虽然已经出校门入社会很久了,但是自我感觉还是没有完全脱离学校给我带来的影响。现在我正在面临着继续留在这个公司还是和朋友合伙创业的问题。如何抉择,一直困惑着我。贵杂志给了我一个提示。人在抉择的时候总是会有困惑,重要的是知道往前走。所以,我现在已经做出了我人生非常大的一个决定——创业。
谢谢贵杂志。以后我还会继续关注。
——钟先生 上海某网络公司策划
拿到最新一期杂志的那一刻,便被封面给吸引住了。它让读者的眼光聚焦职业,通过漫画的形式来反映真实的职场生活。印象最深的是“无论多忙,千万别忘记了幸福”这句话,它提醒了每一个人。
翻开杂志,读了王三山的故事,更让我认识到成功并非偶然,职业也不分好坏。现在的职业即使不是你当初的梦想,但你所学到的东西会为你今后的事业添砖加瓦,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感谢那个曾经努力的自己。
这也是我一直喜爱这本杂志的原因,每一期杂志都会带给我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我一些正能量。
——北京 田田
从网上浏览了一下《中国周刊》杂志里的内容,深受感动,偶然看见一篇写我们县里回归饭店我学生羌族胡志林一家人的故事,再看看其他内容,全是描写中国老百姓的故事,而且都是老百姓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如何走自己的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正能量。这些老百姓的故事是淳朴而值得我们社会广为传播的,我真为中国有专门为咱老百姓说话和出彩提供机会的刊物感到荣幸,希望《中国周刊》越办越好,越办越贴近中国的老百姓,也希望我们羌族有更多的老百姓故事能上《中国周刊》!
——刘志高四川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理事长/原茂县民政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