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秘境茶山行
2015-04-29
且行且品,一如那穿越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勃的古茶树,勐海 以惯有的云淡风轻、宠辱不惊,用一片茶便诠释了热带雨林 的特有魅力。寻茶勐海,寻味茶乡里的千年茶香茶韵,内心 注定会如一壶充满期待的净水,等着与一片茶叶的神奇邂逅。
勐海,这个因茶而兴、因茶而名的地方,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和滇缅通关的要地。
这里不仅是国际茶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更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州府景洪45公里,距省会昆明599公里。从勐海到景洪机场,即可乘坐通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地的航班;到景洪国际港口,便可乘坐客轮,畅游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领略一江连六国的神采;勐海县的打洛镇为国家级口岸,与缅甸接壤,多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国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勐海境内除有勐邦天鹅湖、景真八角亭、曼贺佛寺、曼峦回寨、独树成林等独特景区外,更有勐巴拉、茶马古道、雨林茶山行等众多具有国际水准的旅 游景点和项目。
在这片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山水里,无论靠近哪一株古茶树,都能从每一片绽放的嫩芽上,听到历史与自然的絮语。
恒春秘境勐巴拉
采茶的季节,去西双版纳的航班上,乘客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去旅游的,一是去收茶的。游客下了飞机,并不急着下一步行程,而收茶的会马不停蹄地奔往各大茶园,生怕那些珍贵古树的茶叶被他人捷足先登了。每年春秋时节,各山头村寨的古茶树一旦绽放新叶,就如开坛的佳酿,有着勾魂的魅力,茶商、发烧友、收藏者等诸路人马,就会马不停蹄地到各个山头转悠,不惜重金去收购中意的茶叶。
巨大的人流、物流,为勐海的生态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茶产业的飞速发展,勐海县狠抓与其世界茶城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普洱茶都盛名之下,隐藏着一个个绝美的世外桃源,看似莽荒的热带丛林深处,无数的惊喜等待着远方的旅行者。
勐巴拉就是其中一个会让所有到访者眼前一亮的高端旅游度假区。这里能给人以古老而青春、深邃且宁谥的茶乡感受。
勐巴拉,代表着“神奇美丽的地方”,同时还有神秘、魅惑、天然、自性的意味。勐巴拉离勐海县城只有一公里,年均气温 18.7℃,冬暖夏凉,常年四季如春,因而又有“雨林春城”的美誉。勐巴拉的全称叫做勐巴拉六国皇家植物园度假区,是以“六国皇家植物园度假秘境”为主题,承袭亚洲六大故国古王朝“素可泰秘境”( 泰国 )、“景陇金殿秘境”( 中国 )、“蒲甘秘境”( 缅甸 )、“澜沧秘境”( 老挝 )、“吴哥秘境”(柬埔寨 )、“文郎秘境”(越南 ) 打造离宫别苑的考究之道,收纳六朝国树国花等4000余种珍稀植物,建有雨林湖畔高尔夫球场、六国风情演艺中心、天然雨林温泉 SPA、异域风情旅游小镇、东南亚宫廷风格建筑群等配套设施,将热带雨林风格、异域风情、茶马古道自然融合其中,让我们一日之内就仿佛游遍了六国。
离城市虽近,勐巴拉却完整地保存了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这里原始森林覆盖率约 80%,古木参天,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万亩茶山连绵起伏。无论是外出漫步,还是对着窗户发呆,映入眼帘的无不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令我们宛若置身于童话仙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便油然而生。
曼兴湖畔是出名的温泉胜地,泉水常年维持 68℃,无色无味,具有低钠、富硒、偏硅酸高等特点,泡上一次温泉,便足以一扫前几日奔波的疲劳。
勐巴拉六国皇家植物园度假秘境曾荣获“中国奢华旅游度假区新秀奖”,被业界视作引领着中国奢华旅游度假新未来的经典之作。奢华不难,难的是低 调的奢华。在这里,感受不到商业与大自然的冲突,建筑、园林,甚至连高尔夫球场,都巧妙地不着痕迹地融入了自然景观,融入了居家生活,非但不显得 生硬突兀,还时有为雨林风光和文化画龙点睛的好处。
与动辄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古茶园相比,勐巴拉崭新得像雨林旱季的阳光,灿烂通透。每天清晨醒来,推开窗,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极目远眺,但见山峦起伏,薄雾氤氲,新的一天便因此如梦如幻起来。“人,诗意地栖居”, 这行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在百余年后仍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勐巴拉的诗意栖居,让我们获得了超脱庸常生活的高蹈,从此找到身体与心灵的契合点。
站在勐巴拉六国皇家植物园度假秘境之上,每个人都轻松惬意,仿佛找到了心 中的“香巴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勐巴拉,不仅仅是休闲之所,更称得上是寻 茶勐海的压轴之作,它也许就是属于热带雨林的香格里拉。
古茶树、古茶园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初生的勐巴拉,也可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后人的记忆。
沿着历史的路径走进勐海
普洱为古地名,源于当地哈尼族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即是水湾寨的意思。明清时期,勐海商贾云集,普洱茶七子饼茶、沱茶、砖茶年产量在万担以上,所产之茶以其馥郁的芳香、绝妙的口感而誉满天下。
跟许多人一样,到了勐海,才知道普洱茶的源头在这里。
世居此地的先民们认识、利用、栽培 了野生茶树,开启了传承千年的种茶、制茶、贸茶历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因茶而盛,为马而生”的茶马古道 ,是 一条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可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千百年来,无数马 帮驮着无数驮普洱茶,从勐海出发,人和马,用肉体踩出了一条传奇无比、神秘瑰丽的茶马古道。
勐海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来到勐海,脚下的土地绵延天际,仿佛一幅徐徐铺展开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画卷,让人一想便要激动。这种激动,一直在心中翻滚,直到我们真的来到了茶马古道景区,才变成了一种恍然若梦的平静。
勐海茶马古道景区,离县城只有4公里,是目前西双版纳西线旅游唯一一家4A级旅游景区,很方便有古道情结的游人得偿夙愿。
茶马古道景区以“茶”和“马”为文化主线,展示了古街、茶农住地、茶园、采集、制作、销售,马帮生活、驿站、古道以及藏族文化的影响等内容,俯仰可拾的普洱茶和马帮文化元素,让整个景区似乎始终回荡着马铃马蹄声,一呼一吸间,依稀闻到经久不散的普洱茶香。我们沿着满是岁月打磨痕迹的小路,一路走过古道渡口,参观茶商故居、关帝庙、马帮驿 站等文化遗存和中国普洱茶科研基地,仿佛站在了历史的入口处,历史与现实,时间和空间,都在眼前不 可思议地叠加起来。
我们背上竹篓,与茶农一道采茶、炒茶、制茶, 这些参与性、互动性很强的活动,让普洱茶文化霎时变得直观鲜活起来。而骑上矮脚滇马,尽情地走上一段茶马古道,思接千载,触及古道记忆深处的往日繁华或落寞,则是走进去参与历史的绝佳体验。
“山间铃响马帮来”。初一接触滇马,会觉得马 儿太矮太小,颇切合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甚至有些不忍心去骑。马夫说,滇马个头小却耐力极好,“云南十八怪”里的“袖珍小马有能耐”,赞的就是滇马。滇马跑不快,却天生适合云南山高水急路险的恶劣环境,所以,它是茶马古道上当之无愧的“筑路者”,也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赋予了茶马古道浪漫传奇色彩。
古道大多是山路,骑马行于崎岖之间,尽管有马的主人在一傍陪着我聊天、唱山歌,可依然能感受到这条道路的艰辛。骑马在古道上只走了三个多小时,身子骨就颠得像散了架。当用身体阅读过茶马古道的艰难险阻、颠簸流离,再看眼前的林中古道,便能依稀看到那些九死不悔、勇往直前的马帮,经景洪、普洱、大理、香格里拉,跋无数冰山雪峰,涉无数大江大川,最终到达西藏山南谷地、拉萨,让缕缕茶香能飘荡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
马主人说,马帮从勐海到西藏来回一趟要走近半年。我顿时无语。能走过险相环生的茶马古道,能与岁月相抗衡的,非普洱茶莫属。难怪茶叶大都讲究新鲜,许多精品绿茶更是一过清明便身价大跌,而普洱茶却是越陈越好,岁月越长,茶香越浓。
从导游嘴里得知数千公里的茶马古道绝大多数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起初有点怅然若失。可一卖普洱茶的年轻茶农,让我很快便释然了。买好茶后,他告诉我,如果觉得好,还可以网购,保证三天到货。说完,他便递了张写着网店网址的名片给我。
随着时代的发展,担负交通枢纽功能的茶马古道退出了历史舞台,却总有新的更为便捷的“茶马古道”横空出世,因为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探索追求的精神,始终在这片土地上薪 火相传。
潜身雨林访古茶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树龄对普洱茶品质至关重要,树龄的长短能造就品质与口感的天差地别。勐海的古树普洱茶,均采自树龄长的古树。位于彩云之南云南的南边,勐海的“嘉木”卓尔不凡,是成就其“普洱茶故乡”美誉的根本。
深山藏古树,在山高林茂的雨林里,用双脚丈量雨林里的茶山不会比“蜀道难”轻松,而且古茶树、古茶园作为保证高端普洱茶品质的源头资源,许多都被茶企跑马圈地控制了,拜访古茶树、古茶园绝非易事。好在雨林古茶坊这 家茶企将采茶、收茶、制茶全程无时间限制对外界公开,让我们有机会赴雨林古茶园零距离探寻古树普洱茶的奥秘。
为让湮没在雨林云蒸霞蔚的古茶树走出丛林,实现价值回归,雨林古茶坊在各热门山头建有一百多座初制所,遍布西双版纳各个核心古树茶产区,采收超过两百个村寨的古树鲜叶。出发前,司机指给我们看过堆成小山状的报废轮胎,说这全是他们进茶山磨坏的。风光美丽的原生态古茶林,往往深藏人迹难至处。虽说有所心理准备 , 可路上的艰险还是出乎意料,泥泞坎坷常需人们下来推车。不过,每见到一棵古茶树,每走进一处古茶园,便会觉得一路的艰辛很值得。
按树龄,许多古茶树堪称“文物”,而这些“文物”都是活着的,会采撷天地的灵气,走进古茶园,顿时神清气爽。这里的古茶树历经物竞天择,已和周围的生长环境和生物群落融为一体,不知农药为何物,却已具备抵抗一切自然灾害的能力,古茶树的养分被运送到了寄生植物体内,而寄生植物的芳香及精华也渗入了古茶树,形成了完美的生物群落,也形成了古树普洱茶口感柔和、 汤醇厚、内涵物质丰富、生态健康的特点。
雨林古茶坊的“古茶坊”多集中在古茶园的边上,以茶区名称 + 一坊、二坊等序号来命名,融萎凋、杀青、揉捻、晒青、仓储等功能为一体。与古茶树同样古老的,是一直坚持的古法手工制茶工艺。在雨林古茶坊布朗山二十三坊,我们看到露天晒场上,逐渐失去水分的茶叶像进入酣梦的婴儿,任由阳光清风抚摸,这就是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必不可少的“阳光晒青”;在炒茶环节,采用了造价高昂的铜锅,制茶师傅用手心的温度熨烫着鲜叶,使热传导更加均匀;所有茶叶都坚持采用手工揉捻工序,而非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机械揉捻……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传承千年的普洱茶制作技术,勐海普洱茶以 其独特的“勐海味”而倍受推祟。感动于古茶树的沧海桑田,便容不下速成的口感。在追求效率的时代,坚持古法制茶,也许是古树普洱茶向时间致敬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