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勐海茶香中的民族像素

2015-04-29宣宏宇

中国周刊 2015年10期

李维俊

LI WEIJUN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西双版纳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布朗男人》系列作品荣获《大众摄影》2008吉锐杯“秘 境云南”摄影大赛铜奖; 《布朗男人》系列作品参加2009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参加2009中国丽水国际摄影大展; 《傣乡曼春满佛寺》等十余幅作品参加第八届中国摄影艺 术节暨2009首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西部·大地》巨幅 风光摄影作品十三人联展; 《晨曲》单幅作品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大媒体影友联谊 会擂台赛“五朵金花大奖”; 《长江第一湾》单幅作品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大媒体影 友联谊会擂台赛“优胜奖”; 《放飞希望》等多幅作品参加2010大理国际影会《诗画云 南》摄影作品展群展; 《净土》等多幅作品参加 2 011大理国际影会《诗画云

南·情系布朗山》摄影作品展群展; 《宁静的土地》系列作品参加2011 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主体展; 《放飞希望》单幅作品荣获2012 “春雨工程”全国文化

志愿者边疆行“情满长江”摄影作品展二等奖; 《秘境边寨·百姓影像》系列作品参加2012西双版纳国际 影像展主体展;《秘境边寨·百姓影像》系列作品经世界报道摄影节

TOPS主席、荷赛WORLD PRESS PHOTO终身评委、 伽玛图片社创始人弗洛里斯·德博纳维尔(法国)先生推荐,在法国http://lejournaldelaphotographie.com网在 线展览; 《衣“殇”》系列作品参加2014 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主体展。

任何一种影像,无论手工的如绘画,还是机具的如摄影,都总是超现实的。甚至,所谓的“历史”也不过是历史学家基于某种角度的叙述罢了。 然而,正如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说的那样——历史通过制约我们的历史理解力而产生效果——如果把正在观看历史文本的自身也考虑进去的话,我们或许会对历史有一个更恰当的认识,对于图像的理解也是如此。

李维俊的这组勐海超现实影像民族志,或许恰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摄影之“真实”问题的一个鲜活案例。在他的镜头之下,人物以纯粹的“肖像”形式呈现,它们不仅去除了人物的生活背景,而且还直接抹掉了拍摄 的背景。在一片绝对白色的衬托之下,我们不得不凝视人物的形象和表情,凝视她们的穿着打扮,凝视她们的自信或不安。李维俊用最传统的摄影 技术规范,逼迫我们审视那些关于少数民族概念化想象之外的种种细节,在那些触手可及的皮肤前,在肌理毕现的织物图案间,在那些闪亮的银饰中,观者不得不去经历一场超现实与现实相交织的体验!由此,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作为插图存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它们拒绝充当人类学或社 会学长篇大论文字的注脚。从形式上看,更像是一组时尚摄影,尽管其中的女性形象并非都如花似玉,但她们的神态都具有一种莫名的当下性,在快门前有静默中粉碎着我们关于边境少数民族那种与世隔绝的想象,而这难道不正是所有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着的全球化境遇么?这组摄影作品不是历史标本,它是无数原生文化当下状态的真实写照,尽管其中不见热 带雨林的生动景象,但却因此而突出了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之间矛盾与交融。与那种虚构的,或者说是业以成为过去的刀耕火种的“真实”相比,这样的摆拍难道不更加真实么?

可以说,李维俊的作品有着超现实的意味,但正如弗里达为自己辩护的 那样,如此一种非常态的形式呈现恰恰揭露了现实世界中那许多不可思议的真实。在脱离了日常语境之后,它们有着梦幻般的浪漫,也有着难以言说的 无奈和希冀。作为影像的民族志,李维俊的影像超越了文字解说的苑囿,它 们通过自身向我们呈现问题,一个蕴含着过去与未来的当下问题。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勐海县居住人口114593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往乡、勐宋乡、勐遮镇、勐海镇、勐混镇、打洛镇。标题
八甲人,为未识别族群之一。八甲人有自己的语言,与傣语比较接近,能与傣族相互交流。信仰原始宗教,聚居在勐海县勐阿镇勐康、纳京、贺建等地,共有人口1106人。
景颇族自称“载佤”,有自己的语言,景颇族信仰原始宗教,妇女保留有自己的服饰,勐海县有人口90人,居住于勐海镇勐翁村委会景颇寨。
哈尼族“吉归阿卡”。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源于中国古代西北羌人。
哈尼族“吉围阿卡”。哈尼族,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元江、江城等地进入西双版纳山区半山区。
哈尼族“吉坐阿卡”。勐海县有哈尼族61232人,比较集中地聚居在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定乡;以吉围、吉坐等支系人口较多。
拉祜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锅挫”、“缅”、“目舍”等称谓。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公元10世纪南迁至西双版纳。勐海县有人口41924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阿乡、勐往乡、勐满镇,部分散居于西定乡、勐宋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镇。
苦聪人,苦聪人现划归拉祜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峻岭中,对亚热带森林中各种动、植物的识别和利用有许多独到的经验知识,居住在勐海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