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蜜蜂 刻不容缓
2015-04-29尤守智尤文杰
“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中蜂蜂种,
拯救中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2006年,中华蜜蜂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但是一纸文书并没能拯救中蜂濒临崩溃的绝境。在全球范围内,蜜蜂危机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相较于世界上其他的蜂种,中蜂处境堪虞,更迫切需要人们一起来拯救。
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也是我国的唯一蜂种,在我国有几千年的生活历史,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宝贵蜂种。
中蜂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全国各地都有养殖,林区、山区养殖更多。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蜜蜂(主要品种由意大利引入因此也叫意蜂)引入我国后,中蜂就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但受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国情所限,西蜂和中蜂同样都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指引下,西方蜜蜂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而又陆续引进更多西方蜂种,加上西方蜜蜂的群势、规模、流动运转、生产性能等胜于中蜂,使西方蜜蜂在我国的养蜂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到上世纪末,中蜂在黄河以北及中东部地区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如今,只有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山区,西方蜜蜂无法生存的地区,有中蜂的踪迹。
中蜂的减少破坏了一些地区固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连锁反应之下,影响了生物种群的平衡。如因中蜂绝迹,植物得不到授粉,使得原本种类众多的杂木林向树种单一的松杉林转化,导致昆虫种类减少,进而鸟类减少,引发虫灾。
中蜂在蜜蜂种族中居弱势群体。群小、怕盗、爱飞逃、难管理是中蜂致命弱点。据调查,凡是有西方蜜蜂大规模养殖的地方,中蜂基本上都被盗毁灭;而被毁灭的中蜂饲养者改养西蜂。
只有交通不便、比较偏僻的山区、深山区等西蜂不能到的地方还有中蜂,但饲养方法仍用古老落后的桶养或洞养,收益甚微。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WFeM3coMHdfgqzRAujwPdH.webp)
“土生土长”的中蜂经过长期生活磨练,有着采集力强、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寒、抗逆、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西蜂无法比拟的优点。中蜂适应了中国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及独特的植被体系,有采集零星蜜源的本领,特别有利于山区的植物繁衍生长。很多植物如果没有“中蜂”,授粉就难以进行,植物的繁衍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灭绝。西方蜜蜂只有在气温15摄氏度及以上的温度下才能进行采集活动,而中蜂在10摄氏度气温条件下就能外出工作。西方蜜蜂采集大宗蜜源,需要流动运转赶花取蜜;而中蜂只要定地饲养,采集零星和寒地蜜源。中蜂飞速快,采集力强,特别是一些冬季蜜源,如野菊花、枇杷等,中蜂都能很好采集。中蜂酿造能力强,所采蜂蜜质细、水分小、浓度高。中蜂养殖分散零星最好,不需像西方蜜蜂按箱群大规模养殖,可利用山地、林区、农村宅前宅后空地或庭院空地分散养殖。中蜂有抗寒、抗逆、适应能力强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中蜂这些优势给大棚作物传粉授粉,促使大棚作物增产丰收。据有关资料显示,有蜜蜂授粉的大棚草莓可增产25~30%,入棚传粉授粉的西方洋蜜蜂不如中蜂适应性强,效果好。
中蜂蜜的价值在国内正越来越被看重。其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对人体健康价值高。近两年,受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土蜂蜜更因产地偏僻、生产环境无污染而受青睐,价格开始上涨。
中蜂虽然有着意蜂不能比拟的长处,也有着不能忽视的弱点。比如意蜂,产蜜能力极强,生产蜂王浆的能力也首屈一指,同时也适于生产蜂花粉、蜂胶、蜂蛹及蜂毒等;而中蜂产蜜量低,也不产蜂胶和蜂王浆,而且大量养殖的难度很大。
养蜂业,在中国并不是一项受到足够重视的产业。经济效益上,中蜂相比西蜂确实处于劣势。这是中蜂迅速沦落的幕后重要推手。
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中蜂蜂种,拯救中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关注中蜂的养殖技术是一个方面,而这个物种的存亡和蜂农的收益、森林资源保育都联系在一起,其实是发展与保护共进退的问题。
2010年12月,农业部印发了养蜂业十二五规划,将加强对本地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写入发展区域布局。在中蜂实验养殖场和有两个以上主要蜜源和多个辅助蜜源的山区或有冬季蜜源需要授粉的特别地区,设立中蜂养殖保护区或隔离区。
目前,山东、陕西、重庆等地已陆续建起中蜂保护区。在这些限制区内减少控制西蜂养殖和发展,更不准西蜂进入禁区放蜂,使中蜂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生存空间和良好的繁殖生活环境,保证中蜂正常有序发展。在中蜂保护区内不能随意破坏有关养蜂设施和蜜源植物,更不能使用有毒、有害药物,凡需要对植物进行药物杀虫前,必须及时提请通知蜂农对蜜蜂进行保护及转移等保护措施,以防蜜蜂得到伤害。不能随意破坏蜜源植物,如果有条件的山区近可能种植发展一些蜜源好的植物,如洋槐、荆条等林木和油菜作物,以便更好的发展中蜂养殖。
建立保护区只是被动的手段,更积极的手段是让养殖中蜂的蜂农赚到钱。我国中蜂由于处于野生和家庭少量饲养的现状,品质严重退化,选择和培育优良中蜂蜂群,发展壮大中蜂群势,提高中蜂生产性能和防盗能力,增加中蜂的经济效益,提高中蜂的社会地位,扩大中蜂的养殖量,进行规模化养殖。
中蜂养殖是一门科学,他在整个养殖业中是项文明的、细致的技术性较强的专门学科。要积极深入中蜂养殖实际,深入探讨生活规律、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点、病虫害防治等各领域方面的研究,提高中蜂的本能素质和各细节管理水平,发挥中蜂的特长,保证中蜂更好地发展。
鼓励、帮助广大蜂农发展中蜂养殖,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供蜂器具等生产资料,提高蜂产品产量与质量,积极宣传开拓蜂产品市场。由以前散养转变成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改变养殖中蜂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蜂农的收入,充分调动了广大蜂农的积极性。
中国目前的蜂群数和蜂产品均属世界第一,在发展西方蜜蜂的同时,要重视拯救中蜂、发展中蜂,使中西两种蜂取长补短共同得到发展,真正使养蜂事业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