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亚太战略及其多重影响
2015-04-29张健荣
张健荣
摘要: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关键词:俄罗斯;亚太地区;外交
中图分类号:D85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3-0034-08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地缘战略思维影响,俄罗斯外交一直以欧洲方向为重点,这种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由地缘因素及历史原因所注定。从上世纪90年代起,俄远东地区一直处于发展边缘地带。尽管俄政府一再强调远东地区开发的重要性,但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90年代远东地区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本世纪初,普京执政后,随着俄经济恢复增长,远东开发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然而,由于涉及面广、投资需求大、资金无着落,开发远东多半停留在纸面上,未能取得大的实质进展。近十年来,随着亚洲经济快速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俄充分意识到亚太地区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梅普执政时期,俄政府于2009年通过了2025年前远东开发战略,远东开发开始进入规划实施阶段。2012年普京重登总统之位后,俄开始着力推动亚太战略实施步骤,借举办APEC峰会之机,加速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进程,并于2013年3月29日通过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根据该纲要实施计划,2014-2025年期间,俄国家财政将投入总共3.8万亿多卢布(按1:30汇率折合美元约1270亿),如果把预算外的民间投资计算在内的话,总额规模将达10万亿卢布。2013年6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一次政府会议上提出,未来五年间,俄政府对远东地区的国家财政投入估计为每年1000亿卢布。可见,俄政府下决心要实现振兴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战略目标。
一、俄罗斯亚太战略形成背景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从发展历史来看,俄罗斯人一直寄希望于开发远东,从帝俄时期斯托雷平推行的远东农业移民计划到苏联时期贝阿铁路建设,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发展从未离开俄发展战略视野。苏联解体给整个俄社会经济带来难以估计的灾难,俄远东地区处于长期停滞和退化状态。面临巨大的外部冲击和严重的内部分化,俄政府感到不安的是,远东地区居民大量流失,长此以往,中央政府将丧失对远东地区的控制能力,其未来趋势难以预料。所以,开发远东地区已成为俄振兴的重要任务。普京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专门成立远东发展部,设想利用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亚太地区经济热土,使之成为亚太地缘政治辐射点和经济增长点。可以说,俄亚太战略的形成正是看准了亚洲经济崛起时机,把握住了有利于俄远东地区开发的战略机遇,旨在借亚洲东风助推远东发展。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在2011年外交工作总结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的那样:“俄罗斯自古以来同亚太地区就是密不可分的,是其一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我们不可分割的利益。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原本在我们优先方向中就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出于一系列原因而愈加强化了。首先,亚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正在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正向这里转移。第二个因素则是我们正努力最大限度利用这一地区与我们比邻国家的潜力,以振兴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我们有相应的计划,但与其他任何事务一样,在处理国内问题上我们公开欢迎与我们国际合作伙伴进行最广泛协作”。
俄罗斯亚太战略形成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主要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相关。
从国际背景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意味着国际地缘政治重心的转变。作为未来世界地缘政治与经济重心地带,亚太地区在国际关系体系转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从世界经济现状与未来趋势来看,亚太地区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主要国家G20中一半来自亚太地区,这里汇聚着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亚太地区经济平均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包括西欧发达地区。统计资料显示,亚太地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占世界GDP的60%、世界总投资额的40%。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导致该地区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转变,守成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尤其是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引起美国以及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不安。美国调整其亚太军力部署,加大与其亚太盟国的军事合作力度,无疑将激化其盟国与中国原有的一些潜在矛盾,如领土争端问题。加上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一时难以取得实质进展,东亚地区地缘安全形势一直面临严峻考验,随时有引发地区军事冲突的可能。预测数据显示,2012-2015年亚太地区军费开支涨幅为37%,2015年军费开支总额预计为2 140亿美元。亚太地区未来将面临经济和军费双高增长局面,潜在的地缘政治博弈将更加激烈。由于俄远东地区人口稀少,本土军事防御力量相比西部要薄弱得多,美国在亚太地区重兵驻扎,对俄远东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从本土安全角度考虑,俄意识到:“保持亚洲政治军事总的良好局势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里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冲突,军事力量在不断增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危险在上升。俄罗斯一贯主张在严格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条件下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调解介入各方之间的现有分歧。”所以,俄亚太战略属于防御性战略,旨在增强其远东地区防范力量,对整个东亚地区军事力量格局起到再平衡作用。
从国内背景来看,俄地大物博,横跨欧亚大陆,西为中心、东为边疆,西部地区则比较发达,人口稠密,与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经济区毗连。其东部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发展经济的资源潜力巨大,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为“欧亚大陆桥”提供了便利的运输物流条件,与正在进行一体化进程的亚太地区相接。然而,该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和加工业欠发达。苏联解体后,俄东部不仅失去了中央的政策和资金扶植,而且也中断了地区内和跨地区经济联系,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经济增幅和主要经济指标多年来一直在全俄平均线下;当地人口大量流失,1991-2010年间,远东人口流失总数达到120万。2010年全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整个远东地区人口总数仅为630万。人口严重流失极大阻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长此以往,势必威胁整个俄罗斯国家安全环境。90年代,俄媒体上经常炒作远东面临外来威胁,这本身就说明俄远东地区面临严重退化状态。
二、俄罗斯亚太战略基本内涵
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亚太地区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中明确提出:“巩固俄罗斯亚太地位具有越来越重要意义,这是我国位于这一发展最为活跃的地缘政治区域属性所决定的,眼下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正逐渐向这一地区转移。俄罗斯的利益在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利用其潜力以实现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振兴计划,并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透明而平等的集体安全与合作架构”。
俄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奉行积极的亚太外交政策。2012年7月9日,普京在俄外交使节会议上指出:“俄罗斯将继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阵地。这一地区在继续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活力,正逐渐成为全球发展的新中心。我们参与亚太地区积极的一体化进程会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从地缘政治层面看,俄罗斯亚太战略旨在谋求与亚太地区各国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范式,它不同于冷战时期的阵营模式,而是建立在务实合作基础上的全方位外交,俄罗斯一再强调,“其并不寻求单边优势,也不设法利用现有矛盾而取巧,而是准备通过与所有拥有合作兴趣的国家开展合作方式来确立自身作用,作为战略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素,对俄罗斯而言,这就是提高其在亚太地区形象的根本保证”。
俄罗斯亚太战略是其外交重心东移的重大战略调整,其基本任务是:其一,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吸引外来投资、技术、专家和劳动力,以构筑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其二,明确俄在亚太地区的定位,即从能源资源和运输能力向航天技术和教育服务转变;其三,加强俄在亚太地区粮食市场的坚实地位;其四,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其五,开展与亚太地区经济广泛合作,除了与中国东北地区,而且与台湾、韩国、美国西部地区——从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尤其是与东盟建立积极联系;其六,确立俄作为东亚与欧洲之间陆路(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海路(北方海路)交通运输走廊的地位,解决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物流、海关及边防等问题;其七,实现“双重一体化”,即俄东部与本土经济总空间一体化、俄与亚太地区一体化。
俄亚太战略调整的战略意义在于,用俄自己的话来说,“随着美国越来越多地挤压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势必会引起中国的反制,中国会越来越主动地与俄罗斯谋求战略上和策略上的联合,以抗衡美国,这就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施加战略影响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可能性”。
俄罗斯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
(一)周边方向。俄一直把独联体地区视为其近邻与周边,其战略东移首先意在重新整合独联体,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把欧亚经济一体化与欧洲经济和亚太经济结合在一起,通过东西两边联动,拉动发展迟缓的欧亚地区融入发展迅猛的欧洲与亚太地区发展中,形成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区域的欧洲-太平洋一体化空间。在俄看来,与独联体部分国家建成一体化有利于解决俄经济发展主要问题,为形成更加广泛的商品、服务、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一体化项目的建成意味着在俄周边形成一条“安全带”,利于减轻其国内现代化改造建设负担。继2010年7月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正式启动,2011年1月正式建立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实现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动。根据统一经济空间发展规划,2013-2014年将建立俄白哈统一中央银行和共同能源市场,并吸纳其他独联体国家。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将其逐渐扩大到独联体地区。根据俄方设想,至2015年1月在现有俄白哈关税同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自贸区的基础上,组成欧亚经济联盟,它类似欧洲共同市场。通过地区资源进一步整合,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过渡,最终在原苏联地区建立欧亚联盟。目前,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在进入扩大阶段,吉尔吉斯斯坦已表示愿意加入关税同盟,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同样希望加入,印度和越南计划与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自贸区,而乌克兰同意成为关税同盟观察员国。
作为欧亚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定位首先在于维护地区政治与安全稳定。作为该组织创始国之一,俄把上合组织视为其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重要合作机制。与欧亚地区其他机制相比,俄通过上合组织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并有机会参与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项目,比如能源和交通运输项目。上合组织从初创时就一直坚持反三股势力和“上海精神”原则,这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扩大地区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其他组织所不可替代的。相比集体安全条约和欧亚经济联盟而言,上合组织具有其独特性。一是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首要目标,强调加强地区经济和人文合作,把政治安全与经济人文融合起来;二是奉行开放性原则,倡导跨地区合作模式。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上,上合组织与集安组织在任务上侧重不同,分工不同;在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上,上合组织与欧亚联盟在合作项目上互补互利。
(二)欧洲方向。欧洲在俄外交中一直占据优先方向,尽管眼下欧洲陷入债务危机之中,但俄欧关系地位并未下降。2012年,俄欧双边贸易额增长了4.1%,达到创历史记录的4103亿美元。欧盟对俄累积资本投资规模达到2768亿美元;俄累积对外投资额约60%分布在欧盟地区,俄黄金外汇储备中约40%为欧元。这些足以说明俄欧关系拥有的分量。俄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欧洲情结根深蒂固。俄战略东移是其整体外交战略的平衡调整。独立以来,俄社会经济转型是以欧洲为参照样板,俄与欧洲拥有广泛密切的经济联系,对独联体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俄针对欧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梅德韦杰夫提出与欧洲国家签订新的欧洲安全体系条约和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联盟,普京倡议与欧洲国家建立从里斯本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统一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能源综合体和统一科技人文空间。未来的欧亚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欧盟发展模式,其发展战略是与欧盟建立统一市场,成为与欧盟统一空间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俄与欧盟以及北约成员国之间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维护和平与稳定,应对全球和地区新的安全威胁与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行径、毒品非法交易、自然和技术灾难等。
(三)亚太方向。90年代初,俄与亚太地区合作相当薄弱,除了与中印保持长期政治经济合作外,上世纪80-90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快速腾飞对俄远东并未产生多大积极效应,相反,俄远东陷入经济混乱之中,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俄把参与亚太经合组织视为其根本性的战略选择。2002年9月4-12日,在俄政府和亚太经合组织机构支持下,根据地方政府倡议,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投资论坛和投资交易会。事隔10年之后,2012年9月2-9日,俄在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首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为筹备本次峰会,俄花费四年,投入200多亿美元,有力拉动了远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密切合作,尤其是强调深化与中国、印度、越南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日本、韩国的关系,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扩大相互贸易和投资,为建立俄罗斯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创造条件。2005年10月俄同东盟签署了《东盟与俄罗斯经济发展合作协议》,2005年12月俄总统普京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出席了首届俄罗斯一东盟峰会,即“10+1”会议,并于13日签署了《俄罗斯与东盟双边协议》。2010年10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越南河内出席了第二届俄罗斯一东盟峰会。俄罗斯同东盟的这种“10+1”对话机制将步入常态化。此外,在地区安全上,俄加强与东盟合作,共同应对本地区出现的各种新的威胁。
三、俄罗斯亚太战略对地区影响
从亚太地缘安全角度看,俄作为地区和全球稳定关键因素,在应对全球安全挑战上肩负着重任,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南海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俄参与亚太地区安全事务有利于维护该地区平衡,建立一种“遏止和抗衡”体系,防止该地区大的冲突发生。由于美国加大了其在亚太的军事力量,该地区军事力量失衡,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同时,俄更加积极参与东亚安全事务。俄通过“六方会谈”、“东亚峰会”和“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推动亚太相关国家构建“亚太集体安全体系”。近年来,俄与具有影响力的亚洲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明显增强了。俄与亚洲合作伙伴一起成功阻止了朝韩关系中危险军事政治冲突升级为大规模军事冲突,并为恢复朝核问题谈判创造条件。俄加强与中东和南亚国家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威胁。在伊核问题上,俄竭力促使缓和紧张局势,使其变得更加透明和可控。
在地区经济贸易层面,作为欧亚经济主要经济体,俄在原苏联地区经济体系中拥有老大地位,对地区一体化经济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在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俄与亚太地区主要国际组织和机制先后建立了密切关系,它们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亚信、中印俄会晤机制、金砖国家、上合组织。2010年10月,俄加入亚欧论坛。对俄亚太战略十分重要的是,积极拓展与上述机构的深入合作,从而实现全面融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领域的一体化进程。
从亚太地缘经济角度看,俄作为传统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国家,与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俄具备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运输通道,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便利的大陆桥运输线。俄被视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投资和商品市场。随着与亚太地区发达国家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合作加强,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日益显现。但是,在亚太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体系中,俄必须明确自己应有的定位,设法融入该地区一体化进程。在亚太地区一些国家里,俄被视为对世界政治进程有很大影响力的政治巨人,同时,俄又被视为依赖油气资源和原材料产品出口的经济矮子。
目前,在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俄侧重加强能源、运输、卫星通讯、军事等领域的务实合作。2001年10月,普京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俄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方向:一是能源领域。向亚太地区提供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二是运输服务。发挥俄作为欧亚大国的特殊作用,为亚太地区同欧洲之间的陆海空运输提供服务。三是宇宙空间领域。主要是为亚太地区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在能源领域,俄同亚太地区能源合作已取得较大进展。远东输油管道及其中国支线已开始商业运营,该管道主要满足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俄中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项目有望签署商业合同,并在2015年底开始供气。俄日启动了年产1000万吨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液化厂项目,2017年投产后可满足日本9%的液化气需求。鉴于俄与日本在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项目上互有需求,双方能源合作将以资源换投资方式得到进一步加强。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俄,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开启了双方和平条约谈判进程,为扩大两国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
俄与印度天然气有限公司签订了20年供气合同,年出口250万吨液化气,计划从2019年起开始供货。俄与越南可能达成继续开采苏联时期业已开始的南海大陆架两处石油区块协议。俄还将提供100亿美元贷款,从2014年到2020年为越南建设第一座核电站。同时,俄同中国和朝鲜的电力合作运营顺畅。俄和韩国双方正在考虑过境朝鲜供电的可行性。由于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实现和解进程没有预期的好,俄同亚太地区的运输服务、宇宙空间服务等领域的合作进展缓慢。
在军技合作上,近几年来,由于亚太地区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各国军费开支出现逐年上升态势,为俄扩大武器装备出口带来机遇。2012年俄武器出口额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51.6亿美元。俄积极拓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其中强化了与越南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根据俄越签订的2012-2016年供应合同,俄将向越南提供4艘基洛级潜艇。在维护俄在亚洲的军事政治安全方面,俄印关系占据突出地位。首先,传统意义上,印度是俄军技合作领域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是俄武器装备的巨大需求方,印度国防装备60%为苏联和俄罗斯制造。除了为印度改装一艘航母之外,俄不仅批量向印度提供新型多功能战斗机,而且双方合作研制第五代战机、联合生产“布拉莫斯”导弹。2012年俄将向印度提供总额约77亿美元的武器和军事装备,占俄计划出口额的60%。2012年12月24日,俄总统普京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普京与印度总理辛格签署了价值29亿美元的军备销售合同,内容涉及印度从俄购买42架苏-30型战斗机和71架米-17型军用直升机。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军工技术合作转让的意向书以及关于外空科技合作的协议。两国2013年贸易额预计达到100亿美元。普京希望俄印双边贸易今后三年翻一番。
作为俄亚太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深化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整个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便把中国定为其出访国家首选之一。普京这次访华进一步加深了两国领导层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共识,推进了两国各方面深入合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样把俄作为其出访首选国家,这再次证明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它向全世界表明,中俄两国是世代友好邻国,加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愿望。近一年多来,中俄两国政府交往十分频繁,总理定期会晤、能源对话等机制为深化两国经济贸易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两国贸易额不断扩大。2012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00亿美元,2013年有望达到90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中俄贸易额能够提前突破1000亿美元,实现两国领导人的愿望。在两国政府统一部署下,2012-2013年,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有力推动了两国民间往来与交流。中国旅游局统计显示,2011年,中俄旅游互访人数近335万人次。其中,俄来华旅游人数超过253万人次,是中国第三大客源国;中国赴俄旅游人数近81万人次,是俄第二大客源国。据俄最新统计,2012年1-9月,前往俄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2%,超过2010年全年中国赴俄游客总数。根据两国领导人商定目标,至2015年争取两国旅游互访人数达到500万人次。
远东开发成为中国与俄深化战略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2009年9月中俄两国领导人批准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该纲要不但提出了中俄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合作开发和建设的主要领域,而且列出了各有关城市和地区开发和建设的具体项目,其中在俄境内的重点项目有91项,在中国境内的项目有111项。中国境内的项目分配是:内蒙古自治区21项,黑龙江省33项,吉林省37项,辽宁省20项。目前,中俄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迅速扩大,能源、核能、航空、航天、科技、运输、通信等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深加工、经济特区、本币结算等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双方在协调推进各自国家的地区发展战略时,存在一定落差,双方达成的一些合作规划落实迟缓,尚未取得广泛的实效。
由于中俄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合作开发的启动和不断推进,带动了日本、韩国等亚太国家和地区同俄的经济合作,加快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与亚太地区合作开发进程。此外,近年来,中俄军技合作取得新的突破,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两国武器交易正在走出低谷,呈逐渐回升态势,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稳定中的地位。但必须指出的是,随着俄武器交易扩大,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大量采购俄先进武器。国防军事实力因此而不断见长,在与中国交涉历史遗留争端问题上,这些国家显得气势逼人,潜在冲突威胁可能性上升。
四、中国在亚太的应对与抉择
21世纪的亚太地缘政治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一新的地缘变化格局中,中国不仅扮演着经济引擎作用,而且正在发挥地缘政治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将要面对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立足亚太,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成为未来世界强国,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目标。换言之,中国必须营造有利于自己持续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经济空间,制定成功的战略和智慧的策略,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为此,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
东北亚地区汇集了中俄美日四大经济体,形成了一种合作与对抗并存的复杂关系。在经济上四大经济体互相合作、互相依存,而在政治上形成了中俄组合与美日组合,美日组合坚持把中俄组合排除在其安全防卫体系之外,视后者为战略对手和现实威胁。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军事力量再平衡战略,把60%的海军力量部署在这里,通过强化与东亚军事盟国合作,拉拢东亚地区一些亲美国家,以制衡中国,并极力设法在东北亚部署地区反导体系,旨在用军事手段防范和遏制中国。
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防止出现地区紧张和军事冲突,是中俄面对的共同问题和考验,直接关系到中俄两国的国家利益。尤其在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上,如领土争端、二战历史、朝核、反导等,涉及中俄两国各自切身利益,而且彼此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加强互相支持,维护正义,是体现中俄两国战略协作的重要方面。为了维护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稳定,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将有助于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两国安全共同防卫力量,对亚太地区军事力量起到再平衡作用。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构建必须基于双方政治高度互信、价值观共同取向、外交相同立场,顾及各自的国家利益及诉求,摈弃零和游戏思维,彼此在地区重大安全问题上必须协调一致,联手防范和阻止旨在挑起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各种政治、军事企图和举动,促使亚太地区安全体系逐渐转型,推进地区安全合作出现新局面。
鉴于目前缺少亚太安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机制,扩大其与亚太地区组织之间的安全合作,包括建立与亚太国家安全对话伙伴关系,有利于促进提高亚太安全合作水平。为此,必须协调好至少两方面利益:一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集体与亚太各国之间的利益,二是该组织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及其联合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中期前景来看,地区安全二分法体系符合上合组织各国利益。其基础是:一方面是上合组织和集安组织,可作为成员国共同防务(安全内半径),可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协作,消除更大范围内的广泛威胁(安全外半径);另一方面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关系,与美国、北约以及亚太国家之间开展彼此感兴趣的对话,建立安全对话伙伴关系,构建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新机制。
(二)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未来10~20年,将形成以亚太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俄远东开发具有很大现实性和可行性,将成为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从远东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来看,该地区也许是本世纪内国际投资热土之一,远东开发将成为亚太经济持续发展在自然与人力资源上的战略依托,从而也注定其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地区。
从东亚地缘政治和经济来看,俄在该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远东地区占据着独特地位。无论是中日韩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还是美国力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俄将是两者争取的合作对象,所以其远东地区开发对深化该地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俄政府的远东开发计划来看,2009年俄政府批准通过了2025年前远东开发战略,把远东开放作为长期目标正式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为了大力推进远东开发计划,吸引世界各国关注和投入,2012年,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功举行了APEC峰会及其工商论坛,向全世界阐述俄亚太外交方针和推介远东开发计划。2013年4月,俄政府批准通过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未来10年间,远东地区开发将进入计划实施阶段。
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来看,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正面临一系列困难——资源和能源短缺、运输成本高、缺少出海口和市场,参与俄远东合作开发,能有效解决东北地区产品出口运输出海口问题,同时能发挥两地经济互补优势,加速提高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推进中国参与俄远东开发,中俄共同建设远东自贸区具有很大现实意义,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将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建中俄利益共同体提供基础和实证。远东自贸区建设不仅能带动中国东北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促进投资和贸易、扩大中国商品国际市场、开通中国北方运输海上通道,而且有助于扩大东亚地区和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远东自贸区建设有利于俄远东地区工业发展,带动远东开发、投资与贸易,提高远东地区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参与远东开发进程的另一战略出发点在于,通过参与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有助于加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东北亚区域经济集中了大量资源优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拥有雄厚的资金、选进的技术和强大生产能力,具备潜在的商品、劳务、服务巨大市场。俄远东地区被视为全世界自然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地区,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油气和煤炭储量占全俄的70%以上。俄政府在其《2020年前俄罗斯燃料能源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扩大油气资源开采规模,包括远东海洋和陆地油气的开发,来提高远东地区和俄经济的增幅。2012年俄罗斯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俄两国领导人突出强调了能源合作对双方及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胡锦涛指出:“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点方向,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因此,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促进两国能源紧密合作,发挥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油气市场优势,改善中国能源进出口结构,促成稳定供应的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通过在俄上游建立能源交易平台,联合开发、上下对接、相互依存,增强中国能源安全以及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同时,在积极利用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鼓励中国石油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战略,从事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形成一定规模的境外油气生产合作基地,带动国内技术、装备、物资出口,在这方面中国石油企业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
(三)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亚太是世界经济的未来,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希望。中国与亚太命运密切相关。作为亚太各国主要经济贸易伙伴国,中国经贸发展已经惠及众多国家,成为亚太经济生命中的关键因素。2012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2013年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70%、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亚太区域经济。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的那样:“亚太各经济体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动态平衡的链条中,每个经济体的发展都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连锁反应。我们要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以自身发展带动他人发展,以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传导正能量,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亚太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命运共生、利益攸关。在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中,中国已经同2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与6个国家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2013年9月,中国首次建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向前跨了一大步。中国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追求大额对外贸易顺差,不以牺牲他国利益谋求自身利益增长,与各国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有责任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一道推动地区平衡增长,为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条件。胡锦涛在2010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讲话中曾提出,为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中国倡导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创新增长、安全增长,强调中国走科学发展道路,同时,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同各成员关系,努力同各方一道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