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2015-04-29陈尔建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陈尔建

【摘要】高职数学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何改变目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评估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改革 分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40-0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省各种促进高职发展的文件出台,高职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各项高职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遗憾的是,高职基础文化课程特别是高职数学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不能适应当今高职学生实际,不能适应当今的高职教育的需求。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目前高职学生实际,也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我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式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要么是本科数学的压缩版,不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么打着为专业课服务的口号,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实用主义泛滥;要么以“必需、够用”的原则,但是又不能说明什么知识是必需的,多少知识够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首先要培养人。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上,除了依据学生专业方向施行模块化教学,依据学生目标不同施行分级教学外,还进行了融入科学史、数学建模以及软件等方面的尝试。微积分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科技史,能够串起当今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科技史,能够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例如,微分中值定理这一节中,出现了很多外国数学家的名字,但是没有中国数学家,就自然地提到“李约瑟问题”;在讲解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讲解科技史上一些争论。数学建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高深,目前也没有合适的教材供高职学生使用,但是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解具体实例中,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进来。例如,在讲解最大值最小值的例子,就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启发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计算,高职学生在很多时候不需要了解原理,只会计算就可以,数学软件恰好起到比较好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把Mathcad软件融入到教学中,建立了数学实验室。在每章课的最后,向学生演示数学软件,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数学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例如:高考成绩以150分计算,大部分同学在80分的水平,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只有四五十分的水平;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教材太深,进度太快,上课感到吃力,所学内容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而另外还有学生又认为教材较浅,教学进度慢,觉得所学内容缺乏思考余地;即出现了“吃不了与“吃不饱”并存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高等数学学习中,学生差异性的问题,实行分级教学。按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水平的高低和素质潜力、兴趣目标等将学生“分层次、分级别”教学,对各类学生分别制定切合他们实际的目标,分类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所谓分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学生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或者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班教学。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分级教学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分级时,摒弃了纯粹按高考或者摸底成绩分班的做法,而是以高考成绩为依据,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分A、B、C两级,这种分法既分出了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一些学习认真但是考试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的统计分析显示,未分级的班级高等数学成绩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状,这说明学生成绩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严重,基础较差的缺乏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分级后,成绩都显现出符合类似正态分布,这说明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有较大进步。这种中间水平回归的现象表明,分级教学有助于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增强竞争意识。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已,有压力,也产生了动力。

三、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由于目前的高职教师要么是从中专升格来的,教学方法沿袭中专模式;要么是招聘来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这些教师对高职学生和高职目标不了解,导致上课过程中沿袭本科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模式都已经不适应目前高职学生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忽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和教育性价值,不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生动的形成过程,造成数学课堂的死气沉沉、枯燥无趣,更重要的是不能扎扎实实的形成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束缚了学生个性,压抑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也抹杀了学生學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填鸭式”、“注入式”传统的方法。在部分教学中,尝试采取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解极限概念时,学生首先找生活中的关于极限的实例来理解概念,然后得出概念。针对高职数学存在的“内容多与课时少”矛盾,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强教学效果、增大课堂信息量;教学中注意“应用性”,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采用的的“案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革教学评估方式。

单一的书面考试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数学教学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实施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要改变片面的以成绩为唯一目标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多少,让考核变成一个动态考核。

尝试施行“3+2+5”动态考核机制:30%是学生平时表现;20%主要是考核学生动态变化,即考核学生不管基础如何,是否在进步;50%是数学和科学素养知识综合,摒弃为数学考试而考试的问题,融入综合能力的测试。

五、教师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目标更不完善,这就需要高职教师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着手,研究高职学生特点,而不是一味的说教。现在在高职院校提倡“双师证”,应该逐步提高为“三师证”,在双证的基础上加上职业教育证。这样才可能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由于生源来源的不同,差异性是高职学生重要的特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下更多的功夫。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普通高校,更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仔细询问每一位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学科的看法,然后针对学生的动态,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成果相联系,并且做好随时为学生指导和帮助。

六、思考

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为高职数学的改革进行着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数学的地位一直没有明确。摇旗呐喊地位重要的只有基础课教师,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课时在逐年递减,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完全取消了数学课。二是高等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三是目前高职学生基础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对基础课的兴趣也在逐步下降,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玉娟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分析,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李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析,黄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徐桂芳.新时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音乐学专业钢琴技能课分级教学的思考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