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心传交游管窥

2015-04-29朱军

华夏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嘉定高斯

朱军

李心传(1167-1244),字微之,又字伯微,号秀岩或秀岩野人,晚号霅滨病叟,隆州井研人(今四川乐ll1人),历官史馆校勘、工部侍郎等,一生潜心著述,成果颇丰,与李焘并称“二李”,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井研四李”家学渊源,名重于巴蜀之地,心传则经史兼通,学识渊博,当时文人雅士大都乐于与其交往。

如今学者对李氏的研究,多从其史学的著作和史学思想上下功夫,李氏一生交游甚广,这些人对李心传的学术思想变化、仕宦生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虽心传诗文集不传,但本文搜罗他人义集及各种史料,以求探究心传之交游大概。

一、师长辈

刘光祖(1142-1222),字德修,简州阳安人登进士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历官太学正、侍御史、太府少卿、直秘阁潼川运判等。后官至显漠阁直学士。嘉定十五年卒,谥文节。刘光祖与心传父舜臣、其弟道传都有交情,舜臣卒后,刘光祖做墓志铭(惜今不传),刘光祖与李心传交往见于史料是在嘉定十年,李道传出知果州时,心传以诗相送,刘光祖、魏了翁相继同赋,呵见刘光祖与李心传一家都有交往。

黄斡(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人。少师从朱熹,后成为其女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以大理丞转承议郎终仕。卒后赠朝奉郎,谥文肃。心传与黄榦的交往源于仲弟道传,李道传一心求道,望师从朱熹,但未能如愿,故而访求朱子著作,刊刻《朱子语类》于池阳,为刻此书,道传与朱子弟子黄斡、陈淳多次书信往来, 《勉斋集》中有《与李贯之兵部书》、《复李贯之兵部》等文,可见黄榦与道传关系甚密,心传虽此时未与黄榦有书信,但在其对道传编撰《池录》的评价中可见心传出已听闻黄榦。李心传真正和黄榦有书信往来是嘉定十二年的事,嘉定年间他开始研习《易》学,并在其父《易本传》的基础上,结合朱熹等家观点,编撰成书《丙子学易编》。嘉定十二年,李心传就《周易本义》的价值,以及后人对《周易》的误读与黄榦通书,“今考《语录》及他书,亦间有与《本义》不同者,恐学者不知所言先后,有误讲习。妄欲纂集,如《本义》之下,仍加以音释训诂,谓之《本义笺》不识可乎?”(《与黄直卿论易书》,载《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336页),自.意修订《本义》,黄榦与心传信件往赴,细细研讨,嘉许此事,这对心传的《易》学思想有一定影响

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崔与之(事,李道传多与刘宰提及其兄学识,此时刘宰与心传已相识,但未有直接联系。绍定十年,李心传致书刘宰,惜今不传,但从刘审回复心传信件所见,刘宰对李心传治史的能力,特别是《1日闻证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两书赞叹不已,并祝贺道传子达可中进士。绍定六年,李心传因言被劾,罢归四川,刘宰以诗相送。端平元年(1234),刘宰致书李心传感谢他的举荐之功,之后义寄《次李秀岩鹤溪诗四韵》,由此可见心传与刘宰交情颇深。

许奕(1170-1219),字子成,四川简州人,庆元五年进士。开禧三年,起居舍人许奕为四川宣谕使此时李心传仍在家中著书,二人是否有交往,不得而知。嘉定五年,许奕上奏进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云:“臣伏见隆州乡贡进士李心传,传通群书,尤熟本朝故事,尝谓中兴以来明君良臣、丰功盛烈……心传半生辛勤专一之功,不遂泯灭;其于一朝大典,实非小补”(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首》,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广雅书局1935年)。之后李道传再上奏进缴《要录》,宁宗下旨,降付国史院,至此心传所著《要录》历经四年的辗转最终进呈国史院,许奕对于《要录》的缴进有重要作用。宝庆三年,许奕与崔与之等二十三人一同举荐心传。

高稼(1171-1235),字南叔,号缩斋,邛州蒲江人,嘉定七年进士。高稼与李心传是否有书信往来,今已不得见,但在史籍中记载许多关于李心传与高稼的往来信息。宝庆年间,高稼知洋州,为确保防御,建议更改洋州驻防,心传此时在临安为史馆校勘,代高稼进言。绍定五年,北兵进犯,蜀中大败,理宗欲治罪于高稼,李心传不怕冒犯天威为友高稼鸣冤,而高稼在坚守沔州遭敌进攻之时,致书心传日:“稼必坚守沔,无沔则无蜀矣.自谓此举可以无负知己。”(《宋史》卷四四九)高稼对李心传以“知己”相称,二人情意之深尽显于此。

张忠恕(1174-1230),字行父,汉州绵竹人,右仆射浚之孙。宝庆元年,上封陈八事,第七事即言:“当今名流虽已褒显,而搜罗未广,遗才尚多.经明行修如柴中行、陈孔硕、杨简,识高气直如陈宓、徐侨、傅伯成,佥论所推,史笔如李心传,何惜一官,不俾与闻。况迩来取人,以名节为矫激,以忠谠为迂疏,以介洁为不通,以宽厚为无用,以趣办为强敏,以拱默为靖共,以迎合为适时,以操切为任事。是以正士不遇,小人见亲。”(《宋史》卷四O九)可见张忠恕的举荐对李心传的出仕有积极影响。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於潜人。嘉泰元年进士,谥忠文。宝庆年间,崔与之帅成都,洪咨夔人其幕府中任职。宝庆三年,崔与之、许奕、魏了翁等一同举荐李心传,此时洪咨夔应已听闻李心传之名,洪咨夔也可能参与此次举荐,但史料未提此事,不可臆断。洪咨夔绍定元年削官在家,此时与李心传有书信相通,《平斋文集》记载李心传与洪咨夔探讨史书。绍定六年李心传罢职回四川时,洪咨夔以诗相送。从洪咨夔与魏了翁的信件中可以看出,李心传常为两人传信,可见三人关系之密切。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嘉熙元年(1237)卒,年六十,谥文靖,追赠秦国公。魏了翁与李心传仲弟李道传交好,嘉定六年李道传任考功郎官,魏了翁有诗《寄李考功道传》相赠。而魏了翁与李心传相识应为嘉定十年前后于成都,嘉定十年魏了翁知潼川府,讲学此地。是年李道传知果州,李心传得知以诗相送,并邀友人魏了翁、刘光祖同赋,可见李心传与魏了翁于此时共同讲学于成都。因为李心传精于史学,魏了翁于宝庆二年与崔与之等人一同举荐李心传。绍定四年,李心传寄陈埙题跋的《中和堂跋》,魏了翁回信中就与李心传讨论“中和”二字的义理,“然而和仲此跋尽好,如谓中而和具焉,和而中行焉。此类合外内,贯动静,亦无可议。惟以对立中和为疑,此却似慈湖。以子日二字疑系辞,不尽出于孔子,只有变化云为一语最好,此非面不尽。某因有一疑求教,向来每与友朋语,谓《六经》、《语》、《孟》发多少义理,不曾有‘体用二字,逮后世方有此字,先儒不以人废言,取之以明理,而二百年来才说性理,便欠此二宁不得,亦要别寻二字换却,终不得似此精密,高明以为如何?”(《鹤山集》卷三六,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76页)端平j年,金兵南侵,南宋军事形势紧张,魏了翁致书李心传,诉说内外交攻之实及南宋形势之险恶。由此可见李心传与魏了翁交流广泛,既有学术思想的交流,也有政治见解的诉说。

三、学生辈

牟子才(?-1265),字存叜,井研人,嘉定十六年举进士。牟氏与井研李氏为通家之好,李心传之妻即牟介寿之甥女,其子牟巘又娶心传外孙女邓氏,牟子才长女嫁给李道传的孙子李伯刚,两家世为婚媾。牟子才从学于李心传,《牟氏陵阳集》卷十四牟巘言:“先父存斋翁实受知于秀岩”(《牟氏陵阳集》卷十四,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2页),牟子才从学于李心传可能在嘉定十年前后,《宋史·牟子才传》记载牟子才从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等人,而《宋史·魏了翁传》言:魏了翁嘉定十年,主管潼川路时“若游侣、吴泳、牟子才,皆蜀名士,造门受业”,此时李心传与魏了翁、虞刚简等人一同讲学于成都,可见牟子才从学李心传当在是年前后。李心传很器重牟子才,曾两次举荐子才与其一同修史,第一次是端平元年(1234年),李心传迁著作佐郎,修《十三朝会要》,举荐牟子才为检阅文字;第二次是嘉熙二年(1238年),李心传为秘书少监、史馆编修,修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国史》、《实录》,心传再次举荐牟子才。两次举荐,可见李心传对牟子才的学识非常欣赏。

高斯得,本名斯信,字不妄,浦江人,高稼子,绍定二年进士。《宋元学案》记载高斯得为李心传弟子,斯得父高稼与李心传交游甚密,且心传名重乡里,可能高斯得对李心传早有耳闻,从学时间根据高斯得《秀岩先生i礼辨后序》“盖是时(《三礼辨》)成甫三年,其传未广故尔,后十年,予登先生之门,始得而观之。”《三礼辨》成书于嘉定十年,按时间推算,高斯得应于绍定二年从学于李心传。李心传赞许高斯得的史才,在修《十三朝会要》时,荐高斯得为检阅文字,嘉熙二年心传方修《四朝史》,“斯得分修光、宁二帝纪,寻迁史馆校勘” 高斯得继承了心传秉笔直书的治史特点,在撰写《四朝帝纪》的过程中忤逆史嵩之,李心传为抱原书,因言罢祠。心传死后,高斯得于淳祐八年将李心传的《丙子学易编》、《诵诗训》刊刻出书“斯得受业于门,每念有以广其传者,来守桐江,首以《诗》、《易》二书刻之”,对传播李心传的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徐元杰(1194-1245),字仁们,一字子祥,号梅野(亦作棵埜),信州上饶人 绍定五年进士第一,李心传以秘书郎、史馆校勘的身份,作恭贺御制赐徐元杰以下诗一首,李心传与徐元杰可能此时相识。嘉熙二年,李心传修《四朝史》,徐元杰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与李心传、高斯得、牟子才等人一同修史。 李心传对徐元杰有提拔之恩,两人常有书信往来,在李心传去世之前,心传曾致书徐元杰讨论“动静之宜”,可惜书信不存,无法窥探二人交流之细节。淳祐四年(1244年),李心传去丗,徐元杰在《慰李秀岩札》中说:“闻讣,不觉手足为之痿痹,涕泪为之迸溃。呜呼痛哉,天丧斯文,后学其畴依?哲人云亡邦国之殄瘁益甚矣。追惟畴昔,木天晨午,从容謦款欬丈席之地,所提耳谆怛劳谦,不翅父兄之于子弟。此时此意,每一言之,满室老稚为之泣数行下……谨拨纷遽,曲.向加拜,沥忱赤以吐慰唁,不能为仪,将之以香炬而已,惟白之几筵,幸甚。”(徐元杰:《襟埜集》卷几,商务印书馆2005年)悲痛之情跃然纸上。

以上所列李心传与之交游者,这应是李心传主要的交游圈。从以上友人可见,李心传的交游圈既有官场达贵,也有理学名士,这不仪使李心传在仕途上得到举荐,也使其学术得以传播。

猜你喜欢

嘉定高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数学王子高斯
高斯分糖块
嘉定:未检“七色花”微官网正式上线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重要引擎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