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然之性”到“道德之性”

2015-04-29张志宏

华夏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性论儒家博士

张志宏

对于心性道德伦理的探讨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几千年来,醉心于此的思想家不汁其数,文章著述更是汗牛充栋、然而学术研究不像教学,贵在创新而非因循教化李友广博士新近出版的《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陕两人民出版社,2014年。 以下简称《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不冉一一注叫)一书,洋洋洒洒二十二万余言,就从新的材料、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方法川个层面对先秦儒家的人性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提出了渚多颇有见地的论点。

一、新的材料

李友广博十《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一书最人的特色,即基于“郭店简”这一出土文献来讨沦先秦儒家的人性问题。

郭店简白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土以来,即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包括考占学家、古文字学家以及相关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专家都迅速地投入到对其的整理、考证与研究当中。李友广博士正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对新出土文献进行研究的,其著作《先秦儒家人件论的演变》便是其集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郭店简虽已公布于世二十年左右,但相对于绵延儿千年的传统思想义化研究而言,无疑是属于最新材料。而对之二十年的研究,也当然只是刚刚起步。其804枚竹简(其中有字简730枚)。13000楚国汉字,值得当代学者细细体味,而非浅尝辄止。

二、新的视角

在《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一书中,李友广博士通过对生、眚、性的考辨发现,从甲文“牛”到金义“眚”、再到“性”的字形字体之演变实际上正彰显了人之主体性与人文主义思潮于春秋晚期、及至整个战时期的不断推进。因而,可以说,从牛.到眚、冉到一性的演变,实际上亦彰显了人之目光由天国一步步下移尘世,进而渐渐倾注于自己内心的演进历程。这从由生到眚“目”部(其甲骨文字形即为眼状,实为人目)的增加,再由眚到性“心”部的增加即可明察。因而,对于先秦儒家人性论演变的研究,李友广博士除了有意增强“史”的意识以外,还着力依据生、眚、性古文字形字体演变的逻辑主线进行删照。

三、新的思路

在郭店简等出土材料面世以前,学术界对于孔孟之间这段时期的儒学历史(尤其是学术传承及思想理论的演变方面)一直以来都难以说清,更无法对儒家作品在先秦时期的经典化进程进行细致的考察,大多只能采取避而不谈的处理方式 同样,在早期儒家人性论研究方面,以往由于相关义献材料不足,我们的研究成果所呈现出来的客观性与综合性多少有所缺失,对其研究往往以孔、孟、荀为主,而且对同出于儒家、同持有儒家立场的孟、荀二人的人性论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并没有给出合理、令人信服的理由与论证。而上博简、郭店简的面世,为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了文献依据和历史契机。基于此,李友广博士以郭店简为文本依据,并由此来审视孔子和孟、荀的人性论思想,进而以早期儒家的人性论为研究视角,对孕育了早期儒家人性思想的人文资源及人性思想演进的历史过程作出考察。而且在考察的过程中,李友广博士并不是先人为主的为早期儒家人性论人为的预设一个性善或性恶的共同伦理背景,而是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力图将郭店简还原到早期儒家人性论思想发展、演变的序列当中,从而希冀建构起早期儒家人性论的整体谱系来。当然,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言,由于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恐怕凭作者一人、一时难以实现,尚需学界同仁继续探究,共同完成。

四、新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李友广博士是以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借助郭店简来复原儒家人性论在先秦这一历史阶段演变的序列与进程,同时又需要考察儒家人性论思想在郭店简阶段所呈现的内容、样态与特征,故而势必绕不开对关涉儒家人性论思想的核心范畴与命题(诸如生、眚、心、志;“眚自命出,命自天降”等)作出必要的考察与辨析,所以李友广博士首先重点运用文字考辨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守持文字考辨与义理阐发并重的学术态度,尽量避免出现以文字讨论代替思想讨论的弊病,从而试图把文字的讨论放在思想、精神的高度来有效地展开。

另外,李友广博士一方面注重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注重考察儒家人性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使主观的逻辑认识以客观的历史为基础和依凭,另一方面又不止于对客观历史条件与社会特征的考察,而是试图探索基于历史之上的逻辑思维规律,以严密的逻辑、前后一贯的形式对历史进行理论形态式的省思。更为重要的是,李友广博士秉持了“跳出儒家道统论,回到历史情境中去考察”的学术立场。在郭店简等地下材料出土以前,由于深受宋明理学家及港台新儒家的影响,国内学界部分学者在谈论儒家人性论的时候往往奉儒家道统论为圭臬,对思孟一系所开创的性善论大为推崇,而对“即生言性”的自然人性论及萄子的性论思想重视不够。因而,在儒家道统论、道德形上学的影响下,人们容易先人为主,在没有充分考察文献材料的前提下,往往预先在头脑中设立一个主观色彩过于明显的思维框架,从而可能会得出不太可靠的结论。有鉴于此,李友广博士认为,在考察先秦重要儒家人物人性论思想的时候,应该尽量不在人物辩论及思想展开等方面人为地预设一个人性或善或恶的逻辑前提与话语背景,而是从具体文本出发来考察儒家人性论思想产生的思想资源与历史情境,并以此思路考察郭店简所代表的孔门七十子及再传弟子与孟子、荀子的关系,考察自然人性论与郭店简及孟荀的学术关联问题等等。应当说,李友广博士的这种思路是合理的,也在其著作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概言之,《先秦儒家人性沦的演变》一书比较好地体现了李友广博士的研究目标与学术思路:以郭店简为考察重点,并以“史”的意识与文字考辨的研究方法来对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与廓清,试图突破以往学界在先秦儒家人性论探讨方面贯之以善恶界定的思维范式,从而向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整体风貌不断趋近。

正如书中所言,几千年来,尤其是宋明以降,对儒家人性论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然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孔孟荀及其之后的思想家,而对孔孟荀之前的人性论及相应的文献资源重视不够;并且在研究中过多以“善恶”的思维范式来讨论人性,而对儒家人性论的演变过程及其相应学理缺少应有的重视与系统研究,对于“即生言性”的思维传统与理论视角的关注和研究更是不够。在此学术研究背景之下,李友广博士此专著的出版,无疑丰富了儒家人性论的研究向度。而且,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又有诗歌散文之好的性情青年,李友广博士优美的文笔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情怀在此书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

当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李友广博士此书中的诸多论点与主张在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前,尚属于一家之言,有些观点的提出也值得商榷。但这也恰恰正是学术研究的真谛之所在——思想正是在不断的立论与质疑的循环中得以发展的,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猜你喜欢

人性论儒家博士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制冷博士来帮忙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神奇博士感冒了
博士蚊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润博士问答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