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一位君子对另一位君子举起屠刀

2015-04-29李延军

华夏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智伯赵襄子赵盾

李延军

公元前455年,在晋国爆发了一场史称“晋阳之役”的战争,赵襄子大军被智伯为首的智、魏、韩三家联军,围困晋阳达三年之久。赵襄子最终通过其属下张盂淡用“唇亡齿寒”的道理,成功说服对方阵营中得韩康子,魏桓子倒戈加盟,结成赵魏、韩三家新同盟,反戈一击,一举击败在晋国一权独大的智们家族。

赢得晋阳大捷的赵襄子,灭了智氏满门,伙同韩、魏两家三分其地后,依然不解心头之恨,又把智们的脑袋涂上名贵华丽的油漆,制成了一尊世上精致无比的酒壶每天抱着智伯脑袋喝酒的襄子,这才仃了一个胜利者才有的几分惬意!

只顾惬意的襄子,无意中忽视了一个人的存在与感受这个人叫豫让,是智伯的旧臣,当时为躲避赵氏追杀,已逃遁到山中避祸。听说赵襄子每天端着自己主公脑袋喝酒的消息后,豫让受到了极大刺激,惊呼:

“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道出了历代士人都铭刻在心的那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

一人,襄子内急,进了自家的厕所。尚未宽衣,就已感到厕内一股咄咄逼人的寒意与腾腾杀气。 只见一刑人模样的奴隶正在打扫厕所,立即命人将其擒住,果然从其身上搜出一把利刃。未等襄子审问。陔刑人白报家门:我乃智氏亡臣豫让,只因你将我家主公人头当酒壶,我要让你葬身自家的粪池,替我家主公出了这几恶气!

豫让是在听说“酒壶事件”噩耗后,迫不及待地出山。 他不惜改名换姓,假扮成一名受过刑的奴隶,混进襄子府巾,谋了份打扫厕所的差事,并身藏一把匕首,准备在襄子如厕时伺机杀了他,为智伯报仇。如今,机会终于来了,却功败垂成,他正准备引颈就戮之际,忽听襄子对其左右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襄子非但不杀豫让,且非常欣赏盛赞其义气,是天下之大贤人,竟然大度地理解并原谅了豫让刺杀自己的行为。仪告诫自己以后小心躲着他就是了。居然让手下把豫让毫发未损地放走了!

也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会说出这样堂堂正正的话,做出这样光明正大的事。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很有坦荡君子之风,即使面对不共戴天的仇敌,如果对方德行高贵,依然会对其敬佩有加。

豫让也毫不客气,看不出丝毫的愧疚与恐惧,居然昂首扬长而去,却并未就此罢手。他为再次接近赵襄子,汲取这次失手教训,不惜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摧残伪装,他先把自已的一副如剑双眉和缕缕美髯悉数刮尽,又在身上遍涂黑漆,不久便生出一身惨不忍睹的癞疮。自我摧残得面目全非、体无完肤的豫让,从此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掩人耳目,时刻准备着伺机再对襄子下手,

有一天,在街头市场,豫让被自己的妻子碰上,居然没把他认出来,只是自言自语地唠叨说,这个乞丐的声音太像自己男人了。 豫让顿觉自己伪装得还不彻底,为避免被人看出破绽,他义一次乔下一块块烧红的木炭,烧坏自己的声带,直到他再说话时,连白己也听不出是谁的声音了,方才满意歇手。但他的一位挚友,还是从他走路时的体态轮廓认出了他,不禁泪流满面,大惑不解地问他:

“这不是豫让兄弟吗?凭您的大才,何不委身侍奉赵襄子为臣,用不了多久,就会得到他的赏识与宠信。到那时再刺杀他,岂不更易如反掌吗?伺苦如此摧残折磨自己呢?”

而豫让就是豫让,他不是自虐狂,而是有他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逻辑: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豫让的道德逻辑固执而简单,既然做了人家的匝子,再去近水楼台谋杀之,就是心怀二心的逆臣。这正是豫让深恶痛绝所不能容忍的恶行。他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把自己折磨成这等模样,就是要为天下的臣子树立个榜样,为人臣却心怀不忠,是臣子的奇耻大辱!

义一次机会终于来了一豫让打探到襄子要到刚刚竣工的赤桥去视察工作,就提前埋伏在桥下,单等襄子到来,立即行事。

令人惊讶的是,英雄相惜,天感地应。不但襄子与豫让心有灵犀,连襄子坐下的战马也通灵性。襄子刚到桥边,他的马突然前蹄仰立,长啸嘶鸣,襄子立即意识到,豫让肯定又在此恭候他了。果不其然,襄子的左右当即搜出了如今已是遍身癞疮面日全非的豫让。

豫让煞费苦心策划的刺杀再次流产。已经放了豫让一马的襄子,看到自我摧残得惨不忍睹的豫让,竞还如此固执,更加迷惑不解,于是问豫让:

“先生不也做过范氏和中行氏的臣子吗?智伯把他们杀了,您并没有为他们报仇,去杀智伯,反而委身效忠智伯,做了他的臣子;如今智伯死了,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杀我,替他报仇,岂不自相矛盾,太过分了吧?”

成竹在胸的豫让,给襄子讲了一番他心中深藏的道德伦理,那时候我们的祖先是很爱名正言顺地讲道理的,很有些古希腊、古罗马哲人的风范: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我做范氏、中行氏的臣子时,他们把我当普通人对待,我也以普通人的情分报答他们;而智伯把我当做围士,所以我要以国士的身份和行动来报答他这在豫让看来,顺理成章得再正常不过了。后来的亚圣孟子在他的《孟子·离娄下》中也说过类似的行为规范: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那个时代的君臣关系颇有些类似朋友间义气平等的味道,以后的君臣关系,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那是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大凡英雄的心都是相通的,一代英主赵襄子听罢不禁喟然叹息,激动得满眼热泪,但还是于心不忍地对豫让说:

“先生呀,你为智伯尽忠,已仁至义尽,名满天下,而我对您一再宽恕,也该做到头了。先牛是明白人,这次我再也不敢放走您了。 ”

襄子何尝不是在感叹自己今生与豫让有缘相遇相知,却再无可能有君臣之份!

豫让自然是个明白人,当即告诉襄子: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次您刀下留人,“天下莫不称君之贤”如今我自然知道该伏罪受诛,但我两次行事败露,心有不甘,临死之前有个请求,请君脱下身上锦袍,让我狠狠砍上几剑,就权当为智伯报仇了,以了却今生这桩最大心愿。这样我死也无憾了!

末路英雄,忠臣义士,临终提出如此请求,体内同样流淌着英雄浩然气概的襄子,岂有不应之理!

穷途末路的豫让,双眼顿时有了光芒,只见他擎剑在手,对着地上襄子的尊贵锦衣,就像看到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突然纵身一跃,一股寒气横空 袭来,直如白虹贯日,其掌中利刃在襄子锦袍上如电光般掠过三道,似乎留下一个硕大无比的“士”字。回头拱手对着襄子仰天长啸:

“今天我终于可以到九泉之下去见我家主公啦!”

此声如黄钟大吕,余音未落,豫让已横剑自刎,英雄之躯轰然倒下,那柄三尺长剑铿锵坠地,血沃三晋黄土。一位满腔热血的君子走了,赤桥旁为天下留下一个忠臣义士的标本。史书记载:“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其巾自然包括襄子在内。

豫让和襄子共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最辉煌的时代,崇德尚义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精神特质。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侠士,我们的历史不知会失去多少荡气回肠的风骨与色彩!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人格健全,肉体内充盈的是光芒夺日的道德情操,而不是蝇营狗苟的欲望与莫名其妙的恐惧。那个时候人们的牛存状态自南而鲜活,不自由.毋宁死。虽然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他们,但他们并不把死亡太当回事儿。他们珍视生命到了无视生命的境界——那是一种可以抛掷乍命的生命意识。他们更看重的是生命的亮度、响声和色彩,而不是生命的长久。

那个时代,在这种崇德尚义的大背景中,像豫让这样的英雄侠士层出不穷,在太史公的笔下俯首可拾。赵盾时期,就有奉命夜刺赵盾的锄麂。当锄麑得知自己即将刺杀的“如夏日之可畏”的赵盾,是位正气浩然的忠臣时,侠肝义胆的他竟不忍下手,毅然撞向一棵老槐树,悲壮而殁。

在政敌屠岸贾放出饿犬神獒,追扑赵盾的千钧一发之际,身为晋灵公殿前将领的提弥明,突然现身,丝毫不计此举后果,一瓜槌先打断了神獒的腰骨,随之力劈神獒,当场化解了赵盾的燃眉之危。

当四面受敌的赵盾,准备驾车逃命时,不料他的车子已被居岸贾事前偷走两匹马,卸掉一只轮子。此时,晋灵公的殿前卫士,当年受过赵盾一饭之恩的饿汉灵辄,义挺身而出,毅然反水、他一手抬起车轴,一手挥鞭驭马,载着赵盾一路狂奔,杀出重围,救下赵盾一命

赵简子在晋阳囚禁赵午时,令从者脱剑而人、而赵午的一位家臣涉宾,就铮铮豪侠风骨,绝不从命。

赵简子吞并邯郸时,引起范氏和巾行氏的强烈十预。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挺身而出,勇敢地为简子承担罪责,慷慨激昂地说:“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还活着干什么?人谁不死,我死得已经晚了”说完自缢而亡。

赵朔时,赵氏惨遭灭门大祸,又有韩厥、公孙杵白和程婴三位义士挺身而出,先后为保护抚养赵氏孤儿慷慨赴死、至今邯郸丛台下的七贤祠内还有他们三人的塑像,世代受到人们敬仰。

那是—个重义轻利、道德旗帜高扬的时代,一个讲究诚、勇、信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害怕无德与耻辱,就像现在人害怕贫穷和肮脏一样,他们对精神的追求与向往,远远超过对物质的欲望。那时候的人相当单纯而透明,或许现在人看来,他们呆头呆脑,固执迂腐,但他们身心健康,很少有莫名其妙的各种心理疾病缠身。他们在肉体负痛流血之时,心灵却像晴时一样爽朗,万里无云,血液中流淌的尽是昂扬的道德风骨。这类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士。

猜你喜欢

智伯赵襄子赵盾
豫让的不为
士为知己者死
忠于“忠诚”的忠诚
赵襄子学驾车
微表情里的大玄机
微表情里的大玄机
翳桑之报
举手之间的善意
武士报恩
刺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