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马包”与“孛篮”

2015-04-29

华夏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醒世姻缘马勃元曲

张 泰

元曲是元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文艺形式,口语化色彩浓厚,因而,元曲在汉语史研究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口语化程度高,其中不少词语难以索解,甚至出现误解。“马包”与“孛篮”为元曲中所用之词,然专家学者所释之义均有可商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浅见,抛砖引玉,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马包

元郑廷玉《金风钗》第二折【耍孩儿】:“把这小冤家情理难饶!我待打呵,教人道管不的恶妇欺亲子、教人道近不的瓜儿揉马包。常言道:、当家的疾老,近火的烧焦。”

按:“马包”为一种野生小瓜,形似山楂大小,味苦,成熟后可食,味香甜。由于音转之故,义称为马泡、马宝、马勃等,鲁中南地区又弱化为马布,有时也称马布蛋子。

《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素姐说:‘他监与不监,你管他做甚?你也要陪他坐监么?你娘打了我,你又来上门寻事!我“揉不得东瓜,揉你这马勃”罢!看了一看,旁里绰过一根门拴,举起来就抿。”义第九十匕回:“索姐虽是个恶人,却不敢在寄姐身上展爪,也便没再敢做声。等得寄姐往房中奶孩子去了,方走向狄希陈说道:‘这秋千,我只在你身上,情不许拆了我的。要是不依,我“不敢揉那东瓜,我揉马勃”,只是合你算帐!咱两个都别想活!

这里说的“马勃”即“马包”。由于马包形体较小,所以人们特别是小孩子时常放在手里揉搓,直到非常柔软,作为玩具。《醒世姻缘传》中所说的揉不得冬瓜揉马勃,表面意思是说冬瓜太大,无法揉搓,只有揉体积很小的马勃,实则含有欺软怕硬之意,为民问谚语,因此民间还有“近不的瓜儿揉马包”“逮不住西瓜揉马包”的不同说法。上文《金凤钗》例所用正是欺软怕硬之意。

成熟的马包颜色变黄,味道香甜,《机器灵砍菜刀》歌同中就有“马泡有多香,桑葚有多甜”的说法,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由于“马包”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词语,々家学者往往难以确释,一些近代汉语工具书或大型辞书也失收本词。顾学颉、王学奇先生著《元曲释词》(二)“马包”条解释说:

《金凤钗》二【耍孩儿】:“把这小冤家情理难饶!我待打呵,教人道管不的恶妇欺亲子,教人道近不的瓜儿揉马包。常言道:当家的疾老,近火的烧焦。”

明杨慎《升庵外集》引谚语云:“无奈冬瓜何,捉着瓠子磨”,语义正与此同,盖谓怕硬欺软也。疑马包即瓠子之别名。又,马包或为马勃 (菌类)之声转。

二位先生所释有误。

童万周先生《醒世姻缘传》校注本称:

马勃:中药名,一种菌类,状如球,生于腐朽林木下的荒草中,成熟后内部组织干枯崩坏,仅剩黄褐色包皮,揉之极易破碎。

李围庆先生《醒世姻缘传》校注本称:

马勃:一种菌类,状如球,生于腐朽林小下的荒草中,成熟后内部组织十枯崩坏,极易破碎。

以上童、李二位先生所释均为第六十回用例中的“马勃”,释义与文意无涉,亦不确。

“马勃”确有“菌类”之义。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宋史·吴潜传》:“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以效牛溲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人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王世贞《与樊侍御书》:“某不佞,闻古有助于人者,牛溲马勃亦不却也。”是其例。但是《醒世姻缘传》中的用例均非“菌类”义。

“马包”一词的由来,现在不得而知,不过卢甲文先生认为:“马包在东汉时称‘瓞。《说文解字》里,‘瓞指‘小瓜。《广韵》、《集韵》‘瓞均读‘蒲角切,音雹。南宋以来,由于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发展,单音词‘瓞在口语里就变为复音词‘马瓞了;又由于‘瓞字难认难写,加上时代、地域的不同,‘马瓞有了不同的读音和写法。在元代戏曲里,大概是在《金钗凤》作者的方言里,跟现在郑州话里一样,‘雹和‘包同音,于是‘马瓞被写成‘马包了。”(卢甲文:《释“马包”和“马勃”》,《中国语文> 1994年第4期)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马瓞儿:一年生蔓草,茎细,叶三角形或扁心脏形,花小,白色,果实近球形,种子灰白色、扁平。全草人药。”事实上,元曲中的“马包”以及《醒世姻缘传》中的“马勃”,开黄花,果实球形,不可入药,可见卢甲文先生所说的“马瓞”非彼“马包”或“马勃”,亦有可商之处。

《近代汉语词典》《宋元语言词典》《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诗词曲语辞汇释》等与近代汉语相关的辞书,以及《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大型工具书均不收“马包”一词。《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收“马勃”,但只释“菌类”义。

二、孛篮

元石子章《八声甘州》套曲:“唱道事到如今,收了孛篮罢了斗,那些儿自羞?”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今日呵,便担着孛篮,拽着衣服,不害羞,当街里叫将过去。,

按:“孛篮”是一种用去了皮的柳条或竹篾编织的圆形的浅筐,鲁中南地区使用普遍,也称孛篮子。《汉语大词典》释为“用柳条或竹篾等编的篮子”,有欠允当。该注释大概受到了“篮”的影响而误释为篮子。

该词有多种写法,专家学者给出的解释也多有失察。

勃阑: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切脚语》中记载,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如以蓬为勃笼、褩为勃阑之类。

蒲蓝: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敢着他收了蒲蓝罢了斗。”

蒲篮:王老九《张老汉卖馀粮》诗:“咱家粮食吃不完,占坛占瓮占蒲篮。”

《汉语大词典》引《陈州粜米》《张老汉卖馀粮》二例,释为“一种用竹篾、柳条等编制的扁圆形盛器”,所释正确。

薄篮: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扬州奴同旦儿携薄篮上。”

朱居易《元曲俗语方言例释》:“乞丐所持之篮。”释义有误,有望文生义之嫌。

荸篮:关汉卿《谢天香》:“我正是出了荸篮人了筐,直着咱在罗网。”

对于本词条,有如下不同的解释:高文达释为“篮子或筐篓一类的器具”(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许少峰释为“圆形带梁的扁竹篮”(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龙潜庵释为“圆形的竹篮”(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释为“所持之篾篮”。这些解释大多把重点放在“篮”上,实则该物为一种筐子。“筐”与“篮”是有很大差别的:筐多为扁圆形或扁方形,没有提梁;篮多是深而圆,有提梁。

猜你喜欢

醒世姻缘马勃元曲
温暖讲成语:歪打正着
天然催泪弹
——马勃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马勃,炸你没商量
马勃——路边的止血蘑菇
首届全国《醒世姻缘传》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