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学家实现EPR操控实验验证

2015-04-29王晋岚

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量子态局域贝尔

王晋岚

[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非此即彼”(all-versus-nothing)框架下的爱因斯坦一波多尔斯基-罗森(EPR)操控的实验验证,揭示了量子力学中一类新的非局域特性。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4,113:140402。

1935年,爱因斯坦(A.Einstein)、波多尔斯基(B.Podolsky)和罗森(N.Rosen)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他们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导出与经典理论中的物理实在论相矛盾的结论,并把这一量子特性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当下人们称之为量子纠缠。薛定谔(E.Schr dinger)在研究这一佯谬时提出了“操控(steering)”的概念,后来被称为EPR操控(EPR steering)。EPR操控描述了对一个粒子进行测量能非局域地影响另一个粒子状态的能力,它是一类新的量子非局域特性。通常说的量子非局域特性是指某个纠缠态违背贝尔不等式,叫做贝尔非局域性。EPR操控则介于量子纠缠与贝尔非局域性之间。

李传锋研究组基于可操控的“非此即彼”判据,实现了一个两体的EPR操控游戏。这种“非此即彼”的方法原则上通过一次测量就可以判定量子力学和隐变量理论孰是孰非。实验中,操控方宣称与被操控方共享一个两比特纠缠态,通过己方的测量,被操控方的量子态将会得到两个纯态之一,从而非局域性地实现对量子态的操控:被操控方不相信操控方可以非局域地操控自己这一端的量子态,他首先检验自己得到的是否为两个不同的纯态之一,然后和操控方进行联合测量以验证二者共享的是否为一个纠缠态,以此来排除操控方欺骗自己的可能。

EPR操控要求能够存储被操控方量子态的信息,从而对操控方的信号进行响应。研究组利用50米光纤来延迟被操控方光子的到达时间,并利用自由空间光调制器来实现被操控方对操控方信号的响应。从而逻辑严谨地实现了EPR操控。由于“非此即彼”判据对实验误差非常敏感,研究组一方面不断改进实验装置使得整套系统的保真度达到98%。另一方面与合作者发展出一套在“非此即彼”框架下处理实验误差的方法,从而很好地检验不同量子态的可操控性。

该实验提供了一种简易的实现及验证EPR操控的方法。扩展了量子非局域性的应用范围。对于远程态制备、量子信息远程传输及量子密钥分配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量子态局域贝尔
贝尔和他的朋友
一类两体非X-型量子态的量子失谐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局域积分散列最近邻查找算法
极小最大量子态区分
忘我的贝尔
PET成像的高分辨率快速局域重建算法的建立
基于局域波法和LSSVM的短期负荷预测
基于非正交变换的局域波束空时自适应处理
一类5×5的可分量子态的可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