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的构建

2015-04-29张修玉李远彭晓春许振成

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

张修玉 李远 彭晓春 许振成

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与生态制度”五大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五大体系的建设内涵,旨在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技术指导。

生态文明五大体系是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路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加严峻,目前已成为考验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处的主战场。生态文明,重在践行。要突破环境资源制约的瓶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本文讨论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旨在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技术借鉴。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

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局下,各地区应当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为主导。以其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引导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规范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企业清洁生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最大限度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重点支持生态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物流业、绿色生活服务业以及新兴绿色服务业发展,逐步提高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提高行业生态文明意识和节能减排水平,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创新能力。

构建清洁安全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

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优化和强化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建设生态公益林,有计划地对现有公益林进行林分改造和提升。同时,扩大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塑造水陆相拥、陆岛相望的风貌,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利用的多种组合类型的人工湿地模式。

保护和恢复河岸生态系统。优化各水系的地表径流构成“树枝状”连续的网络结构,以维持河流健康,保持水流畅通的状态特征。保持自然河岸,沿岸地区要留足绿化带空间。采取河道清淤疏浚、河堤加固、生物湿地处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恢复水-陆复合生态系统。

绿化和美化生态系统,重点建设提升一批城镇公园,提升建成区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河道亲水绿化品质与面积,推动建设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和治理农田生态系统。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同时。要加强基本农田和城区周边农田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质量,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促进田城一体。优化种植制度和方式,强化农田生态保育。创新农作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工程。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农田施用效率。

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饮用水安全,确定水源保护区等级和界限,设立规范标志,制定清拆、整治和总量控制方案;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警制度,提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应急预案。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加强扬尘控制,从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等方面提出控制交通污染措施。

加强噪声源头控制,主要包括工业设备应选用通过国家相关机构认证的低噪声产品,推广使用低噪路面材料降低交通噪声、限制市区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及音响器材的音量等。

加强工业固废处理与土壤重金属管控,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针对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固体废弃物集中填埋、堆放场地及周边地区等土壤污染高风险地区,从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结合各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基础以及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同时,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全覆盖、拉网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开展村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种植业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具体措施。

建设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态人居体系

建立“绿网+绿块”的区域生态网络,构筑以生态廊道为骨架,块状绿地为基质的区域生态格局。注重有机融合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绿化景观,构建生态绿色城市,完善区域“林、水、山、城”的生态系统,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景观结构,彰显城市特色和自然灵气。

重点针对给排水设施、能源通信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市政设施。统筹城乡市政设施的分布,按照服务半径和人口规模等级配置市政设施,增加市政设施覆盖的广度和密度,提高市政设施质量,满足广大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把有利于生态的理念应用到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建设生态型居住区,逐步普及生态住宅。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美化居住区环境,建设节能、高效、美观的人居环境。

培育和谐文明多元的生态文化体系

立足本土文化根基,重点保护、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和伟人故乡特色文化中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独特基因,加强伟人故乡文化资源与文化创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业产业大发展,努力打造独具伟人故乡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

以政府、企业、公众为主线,全方位培育生态道德意识,通过绿色机关创建、引导培育企业生态文化、倡导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等手段措施,普及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的生态道德、环境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阶段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市、生态工业园等系列创建活动和绿色细胞工程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建设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构建多层次、全范围的生态文明宣教体系,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水平,营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健全高效民主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绿色政策体系

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绿色采购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定绿色采购标准,优先选择列入国家、省、市“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将政府绿色采购与绩效考评制度挂钩,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扶植和严格落实绿色采购制度的实施。

积极推动实施“绿色信贷”、“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等绿色经济政策,巩固环境资源交易所平台,完善排污权交易、生态税收制度,探索建立生态核算制度、健全退出企业环境资源收购市场机制等,推动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行政体系。

促进区域公平发展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完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环境功能区划,对划定的生态红线区、生态廊道、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等实施生态补偿,确保对辖区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都得到充分保护,促进区域公平发展。

探索建立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区域内重要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效益评估制度。实行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年度报告制度和生态补偿实施情况部门年度审计制度。强化生态补偿制度的公众参与,确保信息公开。

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结合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各地特色的“绿色GDP”考核制度,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考核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长效、动态监管。

建立由各级政府构成的层级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成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协调机构,探索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和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约束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管理,强化生态环保预算审查监督,加强环保及生态建设执法检查和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到实处。

确保区域共建共享

综合环境决策机制。建立环境决策、会议信息公开的制度,听证会制度,以及专家协助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区域环境事项的综合决策机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标准,优化区域环境资源配置。

环境保护区域统筹合作。统筹市区与镇村之间的合作,创新区域统筹合作机制,实现区域联动,推进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的联防联控。加强信息互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统筹的全方面合作。

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提升环境常规监测和应急保障能力。强化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和灾害预警体系。

建立城乡天地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从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环境管理信息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察执法、环境宣教、环境科研等方面提出建设重点任务,包括继续加大对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拓展监测领域,提高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

严格生态执法。重视环境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打造法制型、文明型执法队伍;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和企业参与环境执法的制度和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五位一体 五大体系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生态文明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五位一体”能力的培养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