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
2015-04-29杨欣宇
杨欣宇
[摘要]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基础课对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全面提高音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钢琴基础课不仅与钢琴各课有密切关联,也有广泛地横向联系,是各门音乐学科的基础。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的现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给学生积极正确地引导等方式提出该课程的改革措施,以适应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基础课;现状;改革;发展
“钢琴”作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在所有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已有800多所大专院校设立了音乐专业,但是大多数院校对钢琴基础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忽视了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及从教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目标:学生毕业后不仅要胜任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工作,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弹奏钢琴的方法,提高音乐文化素养,还要掌握相关的演奏技能。因此,钢琴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必然成为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钢琴基础课的重要性
钢琴基础课是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演奏方法进行弹奏的一门课程,是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必备课程。钢琴音乐本身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相关音乐的知识,如:在学习新的钢琴作品时,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才能提高视奏的能力,扩大浏览曲目的范围;弹奏出音准、节奏需要用听觉来辨别,这与视唱练耳课程息息相关;合理地划分乐句、乐段,掌握作品的脉络,需要有和声、曲式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作依据;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表现作品的特色则需要音乐史知识来了解作品的背景、内涵。当然要想掌握钢琴即兴伴奏,更要有夯实的基本功及和声知识才能做到。可以说钢琴弹的好,其他相关课程学的也不会差;但反之,其他课程学得好不代表钢琴一定弹得好。尤其对于声乐表演专业的同学来说,钢琴课的作用同声乐主课一样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所以说,钢琴基础课在音乐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位置。
二、钢琴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以津沽学院表演系声乐表演专业为例,在一、二年级开设钢琴基础课,共66人,学时两年,两人一组,每周一课时。步入高校的学生多数已成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理解力、接受力相对较强,但每个同学的钢琴基础有所不同,普遍没有接触过钢琴,也有为了应付高考临时“突击”学过一段时间钢琴,但也存在较多问题。面临这种生源情况,统一的教学目标,时间短、任务重,这对钢琴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一)过分注重手指的基本功练习
钢琴的学习过程是枯燥而乏味的,没有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是做不到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在钢琴教学的初始阶段都会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两年的教学时间内能教给学生的曲目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教会学生演奏钢琴的能力,掌握弹奏钢琴的方法。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乐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过于老套
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拜厄、哈农、车尔尼,这些基础教材几乎成了人人必学的内容。在我系声乐表演专业期末钢琴考试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现象,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所弹奏的曲目仍然仅限于拜厄教程上的练习曲,从未涉及过其他体裁、形式的曲目,更与学生声乐主课的内容互不联系。试想这样的教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并不否认这些基础教程作为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将它们作为唯一的基准是否不太合情理。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理念是否也应该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套路”去对待声乐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传统的钢琴教学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即使在两人一组的小组课中也都是采取两人平分四十五分钟,每人二十分钟逐个来上课。这种教学形式是有科学性的,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但一味地采用这种上课形式也有其弊端:学生不了解其他学生的练习情况、学习进度、涉及的曲目,每天只是生活在自己弹奏的作品中,成了琴房演奏家。
(四)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完曲目后,学生立刻要求老师给做示范甚至还要录音、录像,而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识谱过程中有音准、节奏上的错误,就应学生要求。教师的示范是必要的,可以为学生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但我认为教师要掌握好尺度,在适当地情况下给学生做示范,否则,便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隐患,作品练习过程中出现差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日趋减弱。
三、钢琴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丰富教学内容,抓好教学切入点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比刻意地灌输给他们知识更加重要。钢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曲目数不胜数,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不要局限于传统钢琴教学中的古典作品,很多通俗、现代改编的钢琴作品也可以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如:《公爵之歌》《啊!我的太阳》《茉莉花》等等,这些曲目旋律熟悉而亲切,对于声乐表演专业的同学来说都较为容易上手。另外,可以将钢琴伴奏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在声乐学习中是最实用的演奏技能,对于声乐演唱及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教授曲目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习惯,积累不同风格作品所采用的伴奏织体,这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融入实践中,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练琴的兴趣提高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分析、处理作品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诠释音乐内容时,可以结合和声与曲式分析相关科目的内容,剖析作品中和弦的运用、和声织体的搭配,利用曲式分析的知识来划分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作品的脉络。如:舒曼《快乐的农夫》是一首情绪欢快、旋律如歌的以左手为主旋律的钢琴小曲,除了要强调左手的旋律性外,右手还需注意复调织体中声部层次的控制。作品的中间部分旋律从左手转移到了右手的高声部,右手同时控制着高、中二个声部,要注意协调好两个声部间的力度及音色,中声部切不可太闹同时高声部的旋律线条要突出又不可僵硬,四个小节后旋律又回到左手上。经过详细的分析后,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细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对钢琴的背谱也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钢琴是一门交叉学科,在钢琴音乐中涉及其他学科很多知识,我们除了教授基本的钢琴演奏方法之外还要将作品的内涵,从文学、美学、历史等角度做延伸,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作品,形成个体的、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去挖掘每一首作品的内涵。对于布置的新作品,学生能够独立识谱、练习并能够将作品准确地加以分析,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否则学生弹奏出来的作品只是像打字员一样将作品熟练地弹奏出来,这样就失去了我们钢琴教学的真正意义。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除了“一对一”个别课外,定期进行小组课。在小组课上给每个学生充当教师角色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早扔下老师这个“拐杖”。对于其他学生演奏的曲目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对于不确定或是不准确地地方,由教师及时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作品的能力,也为学生日后走上教学岗位提供了实践机会,同时也浏览了很多钢琴作品,丰富了音乐记忆。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挑选演奏程度相当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为他们选择钢琴四手联弹或双钢琴协奏曲等曲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演奏的兴趣。
(五)引导学生变成“杂食动物”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高度的音乐审美力和鉴别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来自于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对音像资料中好的声音的积累。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合理地利用音像资料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将音像资料局限于本专业或正在学习的曲目,要广泛浏览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专业的优秀的音响,使自己变成一个“杂食动物”,吸取来自不同音乐中的养分,丰富自己的耳朵,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总之,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见解,希望能对日后钢琴基础教育献上一份薄礼,使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