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味道

2015-04-29王金明

山东画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山东人孙权书生

王金明

故乡的记忆可能是一段时光,一个场景,一些亲人,也可能是一种味道,

对于很多山东人来说,煎饼卷大葱就是他们舌尖上的故乡。

故乡的记忆可能是一段时光,一个场景,一些亲人,也可能是一种味道,对于很多山东人来说,煎饼卷大葱就是他们舌尖上的故乡。

记得一位台湾老兵多年后回到山东老家,第一顿吃上了煎饼卷大葱,一口下去,两行热泪……无论天涯海角,提起煎饼卷大葱,山东人总会咽口水,常年漂泊在外,如若能吃上一顿,就会更加想家……这样一种简单的食品,为何有如此功能,因为它浓缩着山东人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就像东北人爱吃猪肉酸菜炖粉条,山东人都爱吃煎饼卷大葱。

其实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大家各有所好,不必一样,记住故乡,记住乡愁,别忘了我们的根,才是最要紧的。

如今是一个吃货遍天下的时代,虽然垃圾食品很多,但各种特色名吃也很兴盛,无论你祖籍何方,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家乡名吃,那些亲切的食物不仅好吃,还带着对故乡的眷恋。现在,煎饼卷大葱也能在不少城市的饭桌上见到,而且花样翻新,煎饼卷进了很多东西,什么肉呀菜呀木耳鸡蛋等等,但万变不离其踪的还是传统的煎饼卷大葱,煎饼香和酱香糅合在一起,再加上一点葱的辛辣,味道十足。

有记载显示,山东人吃煎饼卷大葱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为那时已经有摊煎饼的鏊子了。网上还有一个说法,三国时代,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河之间,将士饥饿难耐,诸葛亮便让人将铜锣至于火上,用水和米面搅拌为浆,倒在烧热的铜锣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摊出了香喷喷的煎饼,煎饼也由此发明流传。此吃说未有史实可用来佐证,只可做为故事一听。后续的传说是,赤壁大战前,诸葛亮来到东吴,孙权设宴款待,周瑜作陪,席面上南北大菜齐备,开宴时周瑜将江东的特色菜归置在孙权面前,以示固守江东之意,孙权会意地笑望诸葛亮,诸葛亮命从人取来煎饼,将其余菜肴卷而食之,周瑜大惊:“先生欲席卷天下乎?”诸葛亮笑答:“江东独存。”孙权也取一张煎饼卷入除川菜以外的菜肴而食,并与诸葛亮会心地哈哈大笑。自此,双方联合大败曹兵。

雖然很多民间传说难以考证,但规律表明,在一种传承久远的食品背后往往是悠长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煎饼卷大葱也不列外。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专门为煎饼做赋,名曰《煎饼赋》,他在文前的序中说,“则煎饼之裨于民生,非浅鲜也,因为之赋。”

另有一个民间故事则带着喜感和老百姓的智慧。传说古代一位穷书生与美丽的民女相爱,丈母娘欲刁难书生,将其困于书房,不给食物,只许送纸和笔。美丽的女孩把粮食磨细,摊成极薄的饼,裁成方形,看起来像纸,再把大葱去掉头尾,伪装成笔,瞒过把门人,送入书房,丈母娘偷窥见书生大吃纸和笔,深以为神奇,心生敬畏,逐遂了年轻人的心愿。后来书生高中状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煎饼卷大葱也因之流传,没想到煎饼卷大葱还与美丽的爱情有关。

以前山东乡村很多地方,新媳妇娶进门,婆婆会让她摊煎饼,考验她是不是勤劳会做家务。煎饼卷大葱不仅是食物,也是乡村间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乡村,摊煎饼得先磨面,再用鏊子,摊煎饼时热气腾腾,大人孩子都喜气洋洋,特别是困难时期,煎饼的香味飘到邻家,飘到街上,会引来不少孩子……与煎饼大葱相关的生活细节也大都有滋有味,很多年过去了,萦绕在心头。

这些年常在山东的乡村转悠,拍了很多照片,整理出一些与煎饼卷大葱相关的,(主要拍摄于邹城石墙镇上九山村、枣庄山亭区、淄博淄川区、章丘文祖镇三德范庄等地乡村)与大家分享。

这是一些关于故乡的记忆,人生渐行渐远,乡愁越来越浓,愿大家别忘了家乡,得空回去看看,再吃一回煎饼卷大葱。

猜你喜欢

山东人孙权书生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 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却又“为谁风露立中宵”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郑元无
为什么总是书生遇女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