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5-04-29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获得飞速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实验检测等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天津市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格局。
1?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日趋完善、成绩凸显。近十几年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走向成熟,很多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诸如,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创下百例以上病例控制时间最短和传染源查明率最高两项世界第一。200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甲肝发病率1/10万以下控制目标的城市。2008年在抗震救灾中,是省级疾控机构中第一支抵达汶川的卫生防疫队。2012年,又率先出台符合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同年,天津市启动大肠癌筛查、窝沟封闭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获得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此外,从2007年至2013年,天津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连续7年下降;艾滋病、结核病和乙肝三大传染病发病率居全国最低行列;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始终保持在97%以上(国家标准为90%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市已初步建成疾控体系信息化安全专网,有效保证了网络直报和各种疾控信息的安全稳定运行。慢性病防控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均期望寿命在81岁以上,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成功经验正逐步在全国推广。
2?郾全面建设功能完备、技术一流的疾控机构。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疾控体系建设工作,非典之后,在全国第一个完成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工程。这一工程于2005年扩建竣工并投入使用,仪器设备装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2008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始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2014年底,中心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2%,博士、硕士毕业生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5%。其间,天津市还相继启动了区县疾控体系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推进16个区县的1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提升发展,其中6家区县疾控机构成为国家疾控中心网络实验室。与此同时,天津市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的“4+1+1”全市疾控体系能力建设工程,逐步建立并健全天津市疾控工作覆盖网络。到目前为止,天津市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疾控工作运行体制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防控措施和体系。
3?郾建立健全天津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从加强患者监测预警、落实救治救助、健全网络管理入手,逐步规范完善天津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自2005年起,天津市在部分区县试点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建档登记、随访治疗、免费服药和入院治疗等干预措施和统一管理。2011年,又重点开展了居民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全市18岁以上居民中各类精神障碍的总现患率为16?郾96%,严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郾89%,青少年和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5?郾8%。经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天津市居民的精神卫生情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的全面实施,天津市积极推进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市精神衛生系统已初步建立市、区(县)两级精神卫生中心,共有21家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全市精神科床位数共计4710张。满足了天津市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降低了由于精神病人行为失常而引起的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率,积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4?郾多措并举,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多年来,天津市科学完善传染病防控措施,不断深化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艾滋病防控力度不断加大,为6?郾82万余人次提供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与初筛检测,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364例。四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即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治疗、非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也初步形成,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菌阳肺结核病、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政府免费治疗制度。目前,天津市已经建立了由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症状监测和危险因素监测等监测系统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市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已经覆盖全市450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方位的监测体系,有效防控了天津市传染病的传播。自2007年起至2013年期间,天津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水平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市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乙型肝炎三种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均居全国最低行列,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
5?郾夯实免疫规划基础,提升市民健康保障能力。免疫规划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天津市从抓硬件环境、软件服务入手,积极争取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全方位提升了市免疫规划工作,逐步打造出市免疫规划的优秀品牌,扩大了天津市免疫规划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比如,2005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将麻腮风疫苗和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也实现了全联网和全覆盖。2012年,天津市又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疫规划项目考核和经费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免疫规划项目单列、经费独立管理、疾控机构考核、财政直接拨付”的管理模式。多年来,天津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7%以上。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其中,近20年来一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未出现本市籍白喉病例报告,15岁以下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初降低85%以上;甲肝发病率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据测算,天津市每年因接种疫苗而减少发病、死亡和残疾的人数约为20余万,节省直接社会医疗费用超过10亿元。
6?郾加强综合干预措施,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天津市慢性病防控工作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后进入了一个低谷期。近年来发生很大转变,特别是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以及疾控等专业机构的指导,各医疗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覆盖全人群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天津模式”。具体而言,改变思路,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引入健康促进理念和方法,做到工作重心前移,实现了从临床干预模式向预防干预模式的转变,并积极开展包括医疗、预防、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六位一体的服务,使社区卫生机构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同时,建立完善的覆盖全人群的全死因和慢性病监测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防控的主要慢性疾病也在过去“老四病”(高血压、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四病”(糖尿病、精神疾病、意外伤害、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天津市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1?郾2岁,位居全国前列。
1?郾公共卫生工作形势紧迫。防治结合壁垒阻滞疾控事业进程,全球化程度加深加剧了跨国界的健康风险,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侵袭、广东登革热疫情爆发,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如“定时炸弹”需要长期、积极应对。
2?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尚不健全,部分部门、单位依法履职的责任意识不强,动员群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不足,疾病防控“四方责任”亟待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健康寓于万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3?郾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传染病患者救助保障机制不健全,对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不到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项经费缺乏(防控、检测),人员安全防护保障有待完善。
4?郾疾病控制基本体系框架仍存在不足。区县疾控机构载体建设缓慢,仍有3个区县疾控机构建设尚未动工,5个区县疾控机构建设未全面建成,区县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有待完善,仅两个区县为编制部门批复设立,精神专科医生数量不足,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区县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专项工作经费不足。
5?郾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需提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结构失衡,有10个区县疾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80%;人员能力欠缺,疾病流调等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实验室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1?郾以政府为主导,创新服务体系。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第一站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且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公共卫生工作作为最贴近群众、服务百姓的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强化基层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真正建立起以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机构等多个部门互相协调、通力合作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健康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标志。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也是天津市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今后,应尽快形成以健康为中心、以公益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格局,不仅有赖于卫生计生部门的体制机制创新,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推动,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依托市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精神卫生领导小组,落实成员单位的公共卫生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政策合力,依法行政,切实推进多种疾病的联防联控。
3?郾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天津市同以往一样,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推动以能力与机制建设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防治结合的职能落实,开展人群综合性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推进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升天津市公共卫生整体检测服务水平,以担当起“一锤定音”的职责。另一方面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以立足于国内领先、国际认可为出发点,培养出一批技术水平过硬、学术水平领先、综合管理水平突出的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加强各级精神卫生中心、口防办等专业机构和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不断拓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内容,切实提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本市疾控体系建设不断发展。
4?郾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注重问题,工作才能有针对性。今后天津市将加大对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的监管力度,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并进一步做好疫情分析与风险评估,及时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和公众提示,提高预警预测能力。在工作开展中,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各区县、各部门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职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防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灰野病毒等传染病疫情输入,及时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突发疫情,防止出现疫情大范围传播流行。大力推进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建设、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和“免疫规划服务年”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具有天津特色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新模式。
5?郾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惠及百姓。结合近几年在本市开展的大肠癌筛查、窝沟封闭、脑卒中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今后将继续挖掘其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流程,科学分析产出成果,逐渐将现有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和“品牌项目”。同时不断研究、分析健康干预新举措、新技术,启动一批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群眾依从性高的新项目。更为重要的是,以实施重大项目为契机,加大对本市慢性病防治等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传播,引导百姓增强防病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使工作成果切实惠及百姓。
课题组成员:陈振锋 王延惟 郭振影
课题组成员:李津海 徐金利 潘志忠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