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2015-04-29姬臻
姬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我们党长期科学有效地治国理政明确了基本遵循和战略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地位作用,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担当起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使命。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今天的中国重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这是我们的历史方位;今天的中国人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四个全面”以宽广的世界历史大视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与“三大战略”举措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其伟大意义在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它不仅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成与延续,而且覆盖面更广,力度、深度和广度更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思想感情和价值追求,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支持,符合党心民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在人民群众的热情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重要目标。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历史的大趋势、长时段、全过程中,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作用;只有学原文、读原著、懂原理,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精髓要义,筑牢全体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思想基础;只有学深悟透“四个全面”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搞清楚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搞明白中国发展的前景与未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形成合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使我们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是战略性。“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有战略全局、又有战略重点,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是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人民谋幸福之大略。二是全面性。“四个全面”是对发展、改革、法治、党建的全面规划和统筹集成,要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三是根源性。“四个全面”认真总结历史、立足中国实际、着眼时代发展,对涉及党、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科学回答,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四是统领性。“四个全面”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历史与未来的有机统一。全面自觉、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布局和方略,就能统揽全局、科学发展、行稳致远地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从现在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我们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国家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决策部署,并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加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顶层设计角度,回答了法治统一性问题;从国家治理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问题;从参与主体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问题。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改革和法制同步并进、互相促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直接关系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加紧迫。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革故鼎新、其命维新的决心,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建党的过程,更多地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事实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全面了,从严了,我们党就坚强有力。党坚强有力,人民群众就会团结聚集在党的周围、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的作用,而且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贯彻落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四方面必须做到“始终强化”:始终强化牢固的宗旨意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无论环境怎么变,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始终强化深厚的理论素养。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优秀历史文化、学习群众智慧,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知行统一,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增强抓发展、抓改革、抓法治、抓党建的本领。始终强化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永远保持头脑清醒,持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啟山林的精神,永远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醒。永远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自觉坚守“三严三实”,坚定振奋精神,保持一股冲劲、韧劲和干劲,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始终强化严明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党的立党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和责任意识,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政清廉和为民奉献。
作者单位:天津市房地产经济技术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