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信息类专业群“实训、实战、实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5-04-29刘芳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

刘芳

摘 要 在信息类专业群框架下,基于课程模块,构建基本型实训、专项技能型实训、生产型实战、创新型实体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以体现高职实践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特征。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群;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1-0037-0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人们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从目前高职学生特别是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高职人才培养效果仍与市场需求存有较大差距[1],其主要原因在于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例,探讨信息类专业群实践教学。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定位不当,学生受益面小

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往往把实践教学当作理论教学的附属品[2],实践教学与相应课程教学脱节,种类繁多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实践训练项目活动的开展大多也是孤立零散地进行,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缺乏通盘考虑,常常出现大赛、创新实践、优秀毕业设计均集中在某几个学生的身上,使得教学资源只惠及少数学生。

(二)实践教学目标单一,重岗位技能培养轻职业素质教育

许多高职院校把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素质教育,不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隐性的素质教育资源,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两张皮[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岗位基本技能的传授,既忽视了实践经验及技术迁移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目标单一,职业针对性不强。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科学,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课程所设计的实践环节具体培养学生最终达到什么样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是很清晰,为了追求通过率,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标准是按中级工来实施的,实践教学技能要求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真正围绕培养岗位核心技术与关键能力的需求来设计,缺乏认真的选择和整合,覆盖的知识点、技能点较少,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做,缺少技术指导,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成效不佳。

(四)校内实践环境建设滞后,缺少创新型实体的实战环境

许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践环境不佳,实战环境少,实体建设得不到重视。虽然努力争取工学结合的外部环境,如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但由于在目前条件下企业承接学生顶岗实习的动力与场所有限,校企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校内外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大多停留在低层次的技能操作层面上。

(五)考核评价机制难以体现高职实践教学特色

对于实践操作类课程,尽管以实践考核为主,但只注重最后实训成果的提交,而对实践过程和成果的实用性不能严格把关,也不能细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能力考核评价机制。有的学校虽然实现了多证书制度,但由于受培养方案的限制,整个专业学生的资格证书含金量偏低;受就业、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高年级创新性、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训练,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又不够重视,考核评价也因害怕毕业率不达标而降低要求,从而使整个实践评价机制没有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高职实践教学特色。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础

为了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更好地满足IT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信息系于2013年组建了以软件技术(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核心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辅助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并在专业群框架下进行了“低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建设。如在“中层分立”课程群中,围绕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和需要,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企业组网与安全、企业数据管理与设计、移动互联网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等8个课程模块的重构,以适应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基础下,急需构建一套与之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作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是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课程体系独立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要素[4]。而在专业群框架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还需从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角度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5]。为此,学校在IT职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为途径,坚持针对性、应用性、系统性、共享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基于课程模块,构建了由“基本型实训—专项技能型实训—生产型实战—创新型实体”组成的四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根据专业群内各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同的特性,开发出面向专业群内所有专业或部分专业的基本型实训项目,构建所有专业或部分专业共享的基础能力训练环节。其次,针对专业群内技术领域相近、典型职业工作过程相似的专业,开发出可供若干专业共享或针对特定专业的专项技能型实训项目,构建共享与特定专业的专项技能训练环节。再次,结合专业群内基本型和专项技能型实训内容,从满足群内各专业差异化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开发特定专业的生产型实战项目,构建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环节。最后,在实训、实战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型实体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动一部分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上述构建思路,以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之中,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6]。围绕这一内容,通过对苏南地区IT行业企业调研及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分析,确定本专业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IT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线、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支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见表1。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而呈现的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应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不仅要考虑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职业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对接,同时考虑两者衔接的零距离。为此,基于课程模块,在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上,按基本型实训、专项技能型实训、生产型实战和创新型实体四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构建,从而充分体现技能培养的层次性、阶段性和系统性。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则充分考虑专业群内各专业所需技术技能的共享性与差异性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基本型实训项目面向学生职业入门阶段的能力需求,主要通过知识案例来强调技能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突出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专项技能型实训项目面向群内职业岗位的特定技能需求,融合IT行业企业标准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强调技术综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生产型实战项目面向各专业领域的不同岗位方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过程为载体,着重业务综合与实战经验的培养;创新型实体建设项目则面向IT行业,在专业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本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的传授,揭示行业发展前景和创业方向,依托实体建设,集教、学、赛、产、创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见表2。

其中,生产型实战项目的开发思路为:以一个商业研发项目的实施为主线,整合课程模块内3~5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将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会贯通,打破专业课程内容组织的纵向逻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横向融合相关的技术理论、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并将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规范要求植入到项目教学过程中,构建适应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完整的内容体系。同时,进一步在课程模块中引进软件测试员、程序员、服务外包师、影视动画制作师等更高一级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双证”的深度对接。创新型实体项目则基于教师或学生的创业实体,通过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实践项目带动部分学生进行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就业和创业活动。

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专业群框架下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在整体、协同的专业群管理环境下进行。学校依托由校政企多方组成的现代信息与新媒体技术实训基地指导委员会,在专业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重点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实践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除了进一步规范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手册等)外,制定补充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如《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实践教学人员聘任管理办法》等,出台了技能竞赛项目遴选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办法等,并初步建立起实践教学过程与效果监控体系,从而实现制度建设紧跟教学改革,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是实践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方面,严格实践过程纪律,通用机房、专项技能实训室、实战工作室等实践场所都制定了相应的日常使用与管理办法,严格实训考勤纪律、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与工作规范,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能适应企业要求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实行实践教学管理手段的开放性,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实践选修项目,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安全卫生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职业习惯。

三是实践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在原有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基础上,将技能竞赛、创新实践项目等融入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实践课程模块及其教学资源的开发。在企业参与和指导下,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基于实际工作任务和过程的实践教学项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材及其资源。建设专业群内的实践基础共享平台课程群、岗位需求专项技能课程群、不同专业岗位方向实践项目课程群,建立相应的源于企业生产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项目库、案例素材库,并将之转化为数字化网络资源,形成开放共享性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习途径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

“双师”团队建设。根据专业群课程模块(群)教学需要以及教师的专业特长,整合专业群相关专业专兼职教师资源,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制度,努力打造一支集教学、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双师团队。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载体,鼓励教师通过企业实践、项目研究、进修培训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促进实践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项目推广等;另一方面,让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走入课堂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实践技能课程授课、最新技术讲座与研讨,以及参与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其不断熟悉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以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群框架下,充分考虑资源整合以及实训基地的数量、容量和质量等因素,兼顾核心专业与群内其他辅助专业共享性实训教学需要,按照企业真实环境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4个校内实体化运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2个实施股份制改造,如与苏州天平先进数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以股份制建设的苏州经贸——苏州天平联合研发中心;与苏州市创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以股份制建设的苏州经贸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商业项目进行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其他每一个实训室都有至少1个以上的合作企业,通过设备共享、人员互派、社会服务项目开发等途径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企业群,并共建了多个校外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基地。

参 考 文 献

[1]白德淳,罗大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21):167-168.

[2]张小军.高职教育“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56-60.

[3]张秀芳.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设计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2-67.

[4]黄泽钧.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3):155-157.

[5]万军,胡宁.专业群建设视角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 54-56.

[6]汪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82-83.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