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古帝颛顼
2015-04-29程瑞玲
摘要: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为五帝之一。颛顼是一位泽被宇内的英雄人物,他成功的推行了宗教改革,强化了宗教势力,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的先河。
关键词:颛顼;绝地天通;父系制度;颛顼历;帝丘;司天;司地
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为五帝之一
相传他生于若水,居于濮,葬于濮,并且建功立业也在濮阳,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后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在“华夏”、“东夷”二族融合之时,氏族之间掠夺战争频繁发生,如颛顼与共工进行了一场大战,文献记载:“颛顼常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战争起因与水患有关,而实质上是一场“争为帝”的斗争。这些战争加强了各级军事首领、部落首领和祭祀的权力,这部分领导人物虽然还在一起商量问题,实质上发生显著的变化,部落首领的地位已有明显的巩固和上升。
古帝颛顼,勇于革新。在位之时,为更好地加强统治,改革原始宗教,将民政与宗教职务分开,部落首领只管民事,不再兼管宗教事务,宗教事务另设祭祀掌管。《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红下地。”也就是说,颛顼当时任用东夷族的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任用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这是对重黎二人分掌天、地各尽其责,不相混淆的记载。又《国语·楚语下》:“及少皋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果断地将人事和神事分开,由不同管职掌管,严肃祭祀行为,规定祭祀制度。其实质就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对神事与人事分开的原始宗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重”“黎”等人的职业并非仅限于巫事,他们既从事宗教活动,又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但是原始宗教、祭祀的主持者,同时也是哲学、艺术、科技工作者。这在仰韶文化的考古中得到了“物”的证实。如: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45号墓,就是一幅原始的天文星象图(冯时《星汉流年—中国天文考古录》)。例如“毉”字的下半边就是“巫”,也就是说,作为治病救人的医生最初就是巫。他不但探索治病的科学方法,同时也用宗教巫术驱病驱邪。直到科学已十分发达的今天,依然有人相信“法轮功”这种现代巫术能够治病,依然有李洪志之流江湖骗子冒充巫觋,现身说法。但原始时代的巫术是真诚的,是局限于不发达科学的产物,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司天、司地的分工乃是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对社会体制进行的重大改革。用神话的语言这叫做“绝地天通”,天上的神与地下的民再不能来往,而只是巫觋能够通天达地,成为沟通天人意旨的唯一者。天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四季寒暑、日月东升西落,一年四季寒暑循环往复,以及风雨、闪电、冰雪等现象。它们发生变化的规律可以被人们觉察到。但何以如此,在当时科学十分不发达情况下是无法理解的。于是只好比附人自身,猜测冥冥之中有神旨意在主宰,而且通过巫术祭祀仪式能够与神灵对话,当时虽然也积累依靠观擦而得来的科学知识,但都深深地裹藏在原始迷信思维之中。认识到天与地、人与神的不同是神话宇宙观的一大发展,标志着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把自然界当作科学认识的对象。“绝地天通”就是这一转变在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颛顼此举无疑是对宗教和信仰的垄断,是对政权的集中与统一。颛顼的“绝地通天”不只是一次思想上的统一,他让少数人(重、黎)从事宗教事业标志着由神治到人治的转变。也说明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首次分工,这一进步表现具有时代意义。
改革原始宗教的结果,一是使发展中的上古社会趋向安定;二是宗教势力明确规定了“男重于女”,使之父系制度正式确立;三是职权的明确分工,使之坚持不懈观测天象,创制出我国最早的历法——《颛顼历》,将一年规定为366天,这是颛顼改革原始宗教的重要成果之一。另外,历法上还有古帝颛顼破除近亲婚配,创立“五经”之乐的记载,总之,颛顼的改革将历史的发展向文明推进了一大步。
古帝颛顼,娶妻女禄氏,生子老童,传说,在位七十八年,死时九十八岁,葬在“东郡广阳里”(即内黄梁庄乡)。古代文献中,有关古帝颛顼在濮阳活动的记载也很多,如《帝王本纪》、《竹书纪年》、《汉书·地理志》等书中,都有清楚地描述。濮阳的高城、故县以及滑县的土山村一带曾是颛顼活动的中心地区。相传濮阳的“长乐亭”是颛顼避暑的圣地。后人为纪念颛顼,在今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西北不远,建有颛顼庙和颛顼陵。《滑县县志》还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曾发现过颛顼货币,推测这些文物可能为颛顼的陪葬物。1988年,在河南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工地出土的M45号墓,有专家称这是颛顼墓,墓中骨架为颛顼帝,其中第三组蚌壳砌龙虎图案中的“人骑龙”,认为就是传说中的颛顼帝骑龙升天的故事。众多的史料,大量的文物遗迹表明,濮阳为“颛顼之墟”,故为帝丘。
颛顼是一位泽被宇内的英雄人物。《大戴礼记·五帝德》称他“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西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袛励”,这段话摘自《史记·五帝本纪》。《楚辞·大招》盛赞其“名声若日,照四海只”,又如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评论的那样:“(颛顼)声明洋溢,超过黄帝”。可见,颛顼帝是继黄帝之后的又一位中华人文初祖,他成功地推行了宗教改革,强化了宗教势力,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的先河。
作者简介:程瑞玲(1968—)女,河南濮阳人,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