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朗读现状与对策

2015-04-29李萍萍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朗读现状对策

李萍萍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朗读的作用,农村初中学生朗读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朗读 现状 对策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说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获得的。教学实践中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也是强的;凡朗读中添字、漏字、破读、重读多的,其作文语病一定较多。这就说明朗读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

一、朗读究竟有哪些效果呢

(一)朗读促进语感

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的规范和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但不论哪个方面都是学生在听过、读过之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感觉。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二)朗读加强记忆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学生学语文,从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因为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背诵。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文章要求学生背诵,几个大声地读的同学,没几分钟他们就背下来了,而那些默读的学生却迟迟背不出来。

(三)朗读利于领悟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朗读他们都体会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将理解到的东西体现于朗读中

(四)朗读有助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如在教学老舍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就能对他们并不是很熟悉的散文语言有较好的理解和感悟了。然后再出现声像资料“公园的冬天”、“家鄉的冬天”、“校园的冬天”,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语言细细描摹,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二、农村初中学生朗读的现状

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对全校七到九年级的100名学生采用书面回答的形式,展开了调查。

1.你每天进行以下活动吗? ①大声朗读②电子阅读③书面作业

2.你每天大声朗读大约多少时间?

3.你每天电子阅读花多少时间?

4.你每天花在完成课外作业上的时间大约有多少?

现将学生回答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针对问题 1,看电视的占了30%,书面作业占65%,大声朗读的只占5%。

针对问题2、3,其平均时间分别为5分钟和1小时。

针对问题4, 其平均时间是2小时(其中九年级学生已经超过3个小时)。

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二个普遍现象:一是学生大声朗读时间普遍不够;二是学生朗读兴趣普遍低下。

三、现象形成的原因

深究以上现象形成的原因,依笔者拙见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少良好的朗读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家长错误的认识,他们对于“朗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书面作业才是分内事,“朗读”是 “不务正业”,浪费精力。

(二)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于朗读的教学时间不足。现在的语文课堂其主要形式还是以“讲――问”为主,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相对较少。一节课45分钟,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很可能不到5分钟。另外,即使是朗读,也往往是匆匆而过,注重形式。

2.参与朗读的对象不广。课堂上教师往往盯住几个朗读能手,大部分学生都当听众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更没有机会了。

3.朗读指导方法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人物的语气读出来”,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更有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四、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对策

(一)课内外结合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朗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课下,鼓励学生多读多背优美诗文;早读时间做到有内容、有指导、有监控;语文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减少“讲、问”的时间,尽量让时间给学生朗读;在家每天至少给家长读书6分钟。

(二)多种形式朗读

带动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更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做到这一点,就得采用多种方式读书,乐于读、争着读。如个人读、比赛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创设情境读等,较好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丰富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提高朗读质量。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指导朗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情境法。良好的情境对有感情朗读具有独特优势。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它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形象感人。

2.借助课文背景。课文的背景材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借助于它,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借助于它,也可以更有效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再创设教学情境,最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

3.教师的动情范读。教师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

总之,朗读并不是单一的为读而读,要结合不同的文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可利用早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让琅琅书声回荡整个校园。朗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语文教师有序的指导与训练,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千法读为本”,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才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捷径。

猜你喜欢

朗读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