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5-04-29刘玉峰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硝酸化学探究

刘玉峰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对化学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2.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學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4)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不拘一格。总的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3.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硝酸的教学中,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硝酸的氧化性,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性质的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探究实验一:让学生做蓝色石蕊试纸与浓硝酸反应的变色过程,提示学生思考曾经学过的哪一种物质有过类似的现象呢?表现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回忆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很快就会想到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从而表现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这一特点,学会想到硝酸可能也具有强氧化性。

探究实验二:笔者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呢?”引导学生拿硝酸与硫酸相比较,回忆浓硫酸的性质及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并根据所得气体的颜色及反应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探究实验三:引导学生认真对比浓稀硝酸反应的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让学生分别将浓硝酸、稀硝酸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看到浓硝酸使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而稀硝酸只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根据现象,结合实验二,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探究实验四: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呢?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去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在有效的探究实验中,教师首先要思考实验呈现的时机,捕捉有价值的实验探究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启发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这种探究过程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效果较好。

探究实验形式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具有其它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也不能将探究式学习“神化”,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也都生硬地设计成科学探究,致使探究式学习走向极端,也会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接受式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也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将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看似对立的学习方式加以整合。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了,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仅仅列举了三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硝酸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含铜硝酸退镀液中铜的回收和硝酸的再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