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堂中享受自由生活

2015-04-29徐洁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法布尔蝈蝈昆虫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语文书上的课文无非就是一个学习的例文,对于学生来说,走进课堂感悟语言文字,走出课堂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学会学习,懂得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满载着学养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徜徉在语文课堂中,带着更多问题而非答案去生活?笔者拟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装满昆虫的衣袋》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文本拓展,开阔文本阅读的视界,指引学生自由学习的途径

语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常常呼吁,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有的甚至明确标明了各年段学生必读的书目和阅读的字数。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拓展?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让学生以教材为起点,沿着课文起跑,以更宽阔的视界来回望教材,这样,往往会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

如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孩子们开始拓展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从阅读一篇课文走向审视一本书。这里,有对昆虫的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有对昆虫的习性进行科学严谨的介绍,我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这本书,并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人了。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师: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法布尔的文字非常生动形象,把蝉和蝈蝈当成了合唱者和艺术家。

生:我读到了蝉在白天鸣唱,蝈蝈在晚上窃窃私语。

生:我仿佛看到绿叶丛中有一支欢快的乐队。

当孩子们徜徉在奇特的自然和文字相交融的世界里,当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时,精彩便在阅读的时空继续着,升华着。

二、善抓信息,滋养创生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由思维的习惯

好课堂中的有效信息必定是丰富纷呈的,学生的质疑更是教学真正的契机,教学就要依据这些“学习信息”而展开,从而造就生动、自由、丰富的课堂。

读着法布尔惟妙惟肖的语言,在蝉和蝈蝈的欢快鸣叫声中,有学生开始质疑,课堂的信息开始变得精彩纷呈。

生: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文章中的蝈蝈为什么在白天鸣叫,给盲婆婆唱歌?

这正是一个让孩子们很好地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的契机。我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而我唯有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师:我们为什么不学法布尔,也去观察研究一下呢?

一下子,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异常高涨,他们似乎都想从自己的观察中去寻找与法布尔的异同见解,极力地想要对书本、课堂说“不”。此时探究问题的教学并不只是为了寻找答案,每一个或肤浅、或幼稚的问题都在引领着学生的阅读活动,滋养着他们创生问题的意识,养成自由思维的习惯,从自己的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畅所欲言,提升独立解疑的能力,鼓足学生自由表达的勇气

带着问题从教科书中走出来,研究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继而将阅读活动向纵深推进,这样的自由表达和积极参与,才是学生自己的语文。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拓展阅读时,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

有对蝈蝈鸣叫特点进行科学性探究的:“蝈蝈白天叫吗?”可能叫。一般夏季白天叫得多,而冬季不叫。据调查,蝈蝈的叫声还要看天气温度,在10摄氏度到18摄氏度左右这样一个温暖的气候会叫得欢一些,如果温度最适合蝈蝈的话,它的叫声可能最洪亮,甚至叫破嗓子。所以,蝈蝈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叫,这时候的气温是最舒服的,在树林里经常会听到蝈蝈的叫声。蝈蝈白天叫得不多,应该还因为它怕受到敌人的攻击,又或许蝈蝈早晨和傍晚叫得太欢,白天累了就不叫了。这就证明了蝈蝈像我们一样,需要温暖的生活环境。

有对课文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的。蝈蝈白天到底会不会叫?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叫得非常少。它们白天斯斯文文的,晚上就如野蛮人般炸开了锅。蝈蝈叫的频率不仅与时间有关,与温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它在较冷和较热的情况下都不愿意唱歌的,它与人一样,喜欢一个适宜的温度。所以我认为《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是有科学性的问题的。里面阐述了男孩因为要上学,而不能为盲婆婆唱歌,怕她感到寂寞,抓了一只蝈蝈来代替他。但蝈蝈白天不是不常叫吗?而且我觉得文章交代得也不清晰,因为母蝈蝈是不会叫的,如果作者不交代是公蝈蝈的话,这篇文章不就是错误的么?有同学说无须那么追究,这篇文章是表达美好的感情的,但是,蝈蝈晚上叫得那么欢,不是影响了这位盲婆婆的休息吗?建议编者修改这篇课文。

还有对生活富有哲理性的思考的。蝈蝈是一种声音洪亮的昆虫,它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叫呢?通过查询研究,我发现蝈蝈是一种因温度变化而改变鸣叫时间的昆虫,当然种类也有关系,冬蝈蝈在寒冷的冬季劲头十足,夏蝈蝈则在冰天雪地里郁郁而终。普通蝈蝈的性情又不一样,天气太热太冷都足以让它们像叶子一样蔫了。因为种类不同,生活习性也截然不同,它们有的在阳光灿烂的白天鸣奏动听的音乐,有的在月光皎洁的黑夜演唱悦耳的曲调。由此可见,法布尔没错,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也没错,他们针对的是不同的蝈蝈,而蝈蝈,它们终究是根据自己的习性生活的。

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并不特别重要,孩子们的这种研究性学习的状态,这种在教育现场中不断加深与现实世界的联结与互动,这种不断积累的将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更为可贵,这使得他们摆脱被动吸纳“扁平”知识的困境,而成为自主建构“立体”自我的自由生命。

海德格尔说:“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教书中的课文,只组织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认可标准答案式的表达,这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规矩和限制”必须打破,要还给学生自由的语文课堂生活,使他们敢说、敢问、敢想、敢体验,让天性自然展露,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将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充满热情的、有创意的生活。

(徐洁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2133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法布尔蝈蝈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借昆虫上课
法布尔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蝉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