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的探究
2015-04-29吴烨
吴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持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进一步的探索移动设备的界面设计问题,我们提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广大用户的实际应用体验进行分析探究,进而提出用户可以接受的版面设计模型,供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本文中主要根据对界面的显性要素和隐形要素的分析,并建立隐性要素的显性化设计模块,针对用户对软件的实际需要,开发出适合绝大部分人审美情趣的界面设计方案。
关键词:用户;智能化;移动设备;界面设计;个性化
1 引言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便捷式移动设备的发展,各种用户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公司和用户的关注。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该软件时或者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软件的实际应用感受,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面,用户体验主要产生于人机交互的过程中,是用户对软件界面的主观感受。但是在早期的软件设计中,设计者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软件的功能设计上而忽视界面的设计,往往在设计的最后阶段才开始界面设计工作,很难达到理想的用户体验效果。
2 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及意义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简称UDE),即软件的界面设计,它的核心思想是从用户出发,基于人体工程学和可用性原理,综合视觉、布局和动作设计等因素,设计出一款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软件产品。它是体验设计领域的一个子集,主要以用户的体验效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重点是研究软件与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合理布局用户的使用习惯与软件的设计布局,目的在于使用户快速的越过产品复杂的技术特征,快速的掌握操作要领。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是软件能否迎合观众的使用习惯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产品销量,节省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在大多数的软件设计公司都将界面设计作为软件设计中重要环节并提起足够的重视,致力于将软件产品打造成一款集美观、自然、流畅、高效于一身的优秀产品。而在软件设计的早期阶段,设计师们普遍认为界面设计是美工师们的工作而将界面设计工作交给美工师,这就导致了软件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用户反馈的效果不甚理想。但是最近几年,软件设计公司越来越关注界面的设计工作,努力征求广大用户的使用意见,并将其考虑在界面设计工作中,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3 界面隐性化的显性设计
一般来说,软件界面的设计包含显性设计元素和隐形设计元素,这是软件产品与实物产品的不同之处。显性设计是界面的视觉化形式,是一种表现在界面表面的一种客观事实,更是用户与软件之间相互交流的载体。显性设计元素是更容易被用户直接感受的软件特征,而隐性设计元素是软件特征的隐性体现,是用户对软件的期望与感受,以及界面之后的技术构架和信息支持等,因此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和模糊性等。显性设计元素更是隐形设计表现的载体,隐形设计只有通过显性设计以隐喻的形式进行认知和情感的表达,才能被用户明确的感知到,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隐性元素设计是以用户的实际需要和使用习惯为主要探究对象,综合用户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实时对用户的使用感受进行跟踪调查,不断改进软件的内容与形式。因此,设计者更应该从用户的实际感受出发,研究用户使用软件时的心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软件的隐性元素进行综合设计,不断提升软件的界面效果,让使用者在良好的视觉效果体验的前提下以一种愉快的心态投入到软件的使用中。软件的隐性元素设计过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界面隐形元素的显性化设计模型图
由图可知,整个软件设计过程分为用户模型和界面系统两个环节。用户模型是软件隐性设计的知识之源,更是软件设计的根本标准和参考坐标,主要是定义用户的角色与属性;系统界面部分则是软件设计的灵魂与关键环节,他需要借助一定的主观与客观的方法将隐性元素通过显性元素显示出来,变成用户可以直接操作和享受的模型。设计者要将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语音、色彩、布局和动画等方式传达给用户,使用户可以直接在软件界面上对软件进行操控,以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实用软件的目的。这个过程中需要软件设计师与用户进行通力合作,用户及时向设计师反映自己的使用感受,设计师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结构化的调整和内容的更新,并不断优化软件设计内容。
4 面向用户的界面设计过程
4.1 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是进行软件界面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服务来源于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的了解,通常需要软件设计师从用户的实际工作、生活环境出发,研究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深刻挖掘用户的心理需求。深刻了解用户的理解、需求、动机等利于设计师快速地融入用户的生存环境中,参与并理解用户的实际家庭生活或工作生活,与用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更进一步的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并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建立不同的软件模型,包括特征、认知、情感、意向等,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4.2 需求分析
在取得用户的实际需求这第一手资料之后进行的就是需求分析,利用特定的模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地分析,进一步了解用户产生需求的原因,从用户的角度分析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有两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对现有的显性需求的采集,如收集现有的研究资料、设计资料、品牌资料和市场资料等信息;另一方面主要是对用户的隐性分析,如软件设计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灵感等感性的东西深刻分析采集的数据等信息,并根据需求建立信息档案等。
4.3 明确任务,建立模型
任务模型是建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用户的使用需求的分析明确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界面设计的基本布局,将用户需求、市场定位等转变为具体的任务以及定位描述,明确开发目标,并参照原有的软件结构设计出软件的模型,明确好软件的系统构架以及功能特征,并在软件界面设计环节制定出初步的显示模型,将界面设计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并运行的语言。计算机根据设计师建立的模型模拟出实际的软件界面效果图,并进行简单的功能展示,将此效果图反馈给用户,进一步优化软件结构。
4.4 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
软件的实际开发设计包含两个环节,即界面设计和功能设计。在前面模型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将各个环节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计算机上利用特定的软件设计程序将软件写出来,并兼顾界面的风格设计,综合考虑界面图标、背景设计和色彩选择等因素,在保证用户需要的基本功能上保证洁面效果的美观、实用。
4.5 产品测试
产品测试环节就是对已经编写好的软件进行功能和界面的可用性测试,检测其是否满足软件运行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用户的特定要求,并从安全性、功能性等方面对软件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界面设计中不和谐的地方,分析产生原因并进行纠正,直到完全符合用户需求为止。
4.6 发布与维护
发布与维护是软件设计的最终环节。再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之后,可以对外发布,并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及时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信息,分析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积累经验,为下一款软件的升级换代做好准备。
5 结语
本文主要提出了面向用户的软件界面设计方法,并对软件的界面设计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软件设计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更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对界面的美观化,实用化需求更加严格,这就对软件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的后续工作是对软件的线性元素设计和隐性元素设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为进一步的设计出更加优质的软件产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仕鉴,龚蓉蓉,朱上上.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0(06):1033-1041.
[2] 杨颖,雷田,张艳河.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手持移动设备界面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2008(05):800-804.
[3] 罗仕鉴,潘云鹤,朱上上.产品设计中基于图解思维的隐性知识表达[J].机械工程学报.2007(06):93-98.
[4] 张萍,曾丹.现代软件界面设计的历史及艺术特性[J].艺海.2011
(11):159-161.
[5] 李建生.多媒体教学软件界面设计中的美育[J].管理信息系统.2001
(03):37-40.
[6] 聂红.软件界面设计探讨[J].医学信息.2004(06):324-325.
[7] 苗辉.由“魔镜还原”创作探讨软件界面设计[J].电脑爱好者.2005
(15):44-45.
[8] 丁莉.软件界面设计设想[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5):
68-70.
[9] 冉从林,王晓静.项目教学法在软件界面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2007(06):126-128.
[10] 许文娟.浅析软件界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31):890-891.
[11] 袁宜英.《软件界面设计》课程教改初探[J].大众科技.2008(05):
156-157.
[12] 刘正芳,王伟,刘世靖,等.安徽省地震会商系统软件界面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0):8455-8456.
[13] 程时伟,石元伍,孙守迁.移动计算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的眼动方法[J].电子学报.2009(S1):146-150.
[14] 陈文广,董士海,岳玮宁,等.手持移动计算中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10):2219-2223.
[15] 王悦,岳玮宁,王衡,等.手持移动计算中的多通道交互[J].软件学报.2005(01):29-36.
[16] 岳玮宁,董士海,王悦,等.普适计算的人机交互框架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4(12):1657-1664.
[17] 刘颖.人机交互界面的可用性评估及方法[J].人类工效学.2002
(02):35-38.
[18] 栗阳,关志伟,陈由迪,等.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0(05):52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