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荞麦遗传特征特性观察与应用价值研究
2015-04-29高立荣吴清亮陈晓玲任军婷米海宁
高立荣 吴清亮 陈晓玲 任军婷 米海宁
摘要:为了较大幅度提高甜荞的单产水平,利用其近缘种质资源至关重要。由此,对翅荞变种的遗传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翅荞籽粒大,千粒重43.8g、结实率15%,而甜荞千粒重33g、结实率10.3%;翅荞籽粒带有形态标记、而且是隐性遗传,便于利用;翅荞与甜荞能够相互授粉结实,不存在生殖障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翅荞具有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作为育种材料利用,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翅荞麦;遗传特征;育种材料
中图分类号:S3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30030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荞麦食物疗疾、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荞麦的供给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原因是荞麦产量低、效益差,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荞麦育种的种质资源范围狭窄,不论是甜荞还是苦荞,都是在种内进行,育成的不同品种单产水平差别不大,较好的品种产量2250~3000kg/hm2;而其他作物则是利用了广泛的种质资源,如水稻中粳稻与籼稻杂交、玉米中硬粒型与马齿型杂交、油菜中欧、亚变种间杂交等,这些作物单产水平提高了好几倍;国内外荞麦育种家在荞麦种间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如苦荞与甜荞、甜荞与野生荞麦、苦荞与野生荞麦。但是,种间生殖障碍难以逾越,至今没有进展。
目前,在国内外荞麦育种界,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技术。笔者在前10年率先试验成功“甜荞自交不亲和两系互交制种技术”,开辟了甜荞杂种优势利用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育成2个杂交品种,分别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都居第一位(‘荞杂-5并列第一位),均被推荐审定推广。正在大面积推广的‘榆荞4号品种,单产水平由2250kg/hm2提高至普遍3000kg/hm2,最高达到了3750kg/hm2,居国内外荞麦育种研究的领先水平。但是,离小麦、水稻单产水平相差较远。很多高产作物实践证明,生物种内杂种优势是有限的,亚种间、变种间杂种优势普遍较高。由此,笔者对翅荞麦变种进行研究,发现的甜荞与翅荞麦不存在生殖障碍,能够相互授粉结实,可以进行品种与变种之间育种选育,也许是显著提高单产水平的突破口。
1材料与方法
1.1田间优良植株的发现与启示
2008年9月,在试验田中发现了一个极其优良的荞麦植株,其形态特征与其他植株相同,而籽粒大小、形状与其他植株明显不同,不仅结实籽粒多、而且棱较大,籽粒也大,单株粒重28g,折合千粒重40g(见图1)。而其它植株株粒重小于20g,千粒重33g。为什么田间地力水平、植株密度、环境相同,而这个植株产量特别高?如果都能像这个植株,荞麦的单产水平会非常高。由此启示,荞麦的单产水平还有大幅度提高的空间。
1.2探寻源由与验证及旁证
2009年,将这个优良植株的籽粒播种成一个小区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植株形态、籽粒形状与正常植株相同,籽粒大小和棱角比上年都变小,千粒重是36g;2010年,将所收获籽粒种植成一个更大的小区进行观察。其结果是:绝大部分植株与正常植株完全相同,极少数植株籽粒发生了变化,成为翅荞麦(见图2)。因此,认为2008年发现的优良植株是翅荞麦作母本,由普通荞麦授粉的F1代植株,这一猜想需要验证。2012年将翅荞麦种植在一个小区观察,结果复制出与2008年相同的优良植株,证明笔者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一验证结果让笔者联想到很多的旁证现象。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荞麦区域试验中,有一个品系产量高、每年都是第一位,每年考种时这个品种都分离出少量翅荞麦;近年的全国荞麦品种展示中,‘赤荞1号表现增产显著,2014年在‘赤荞1号小区中观察到2种类型的翅荞麦;日本荞麦‘信浓1号品种被很多国家引种,表现稳产、增产,从中也观察到翅荞麦。据此认为,在普通荞麦中混有翅荞麦,翅荞麦有机会接受普通荞麦的花粉受精,成为品种与变种间的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致产量提高。
1.3翅荞麦变种特征特性的遗传学观察与分析
中国辞海对荞麦有详细的记述:栽培荞麦有3个种:(1)甜荞(Fesculentum)亦称“普通荞麦”,中国栽培较多的一个种;(2)苦荞(Ftataricum),亦称“鞑靼荞麦”,中国西南地区有栽培;(3)翅荞(Femarginatum),亦称“有翅荞麦”,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有少量栽培。在中国《植物学分类词典》中和许多栽培学书籍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可见翅荞麦曾经被作为栽培品种利用。前苏联及很多国外文献资料认为,翅荞麦是普通荞麦的变种。但是,有关翅荞麦的遗传习性在国内外文献中没有详细描述。对此,进行了遗传习性的观察与分析。
1.3.1翅荞麦黑色籽粒种植观察将分离出的翅荞麦黑色籽粒种植观察,秋季共收获225株,其中160株籽粒色泽是黑色,65株籽粒色泽是灰褐色;2种色泽的籽粒都变小,少量植株仍然有翅,但翅也变小,粒形近似普通荞麦。种植观察3个世代,结果相同。
1.3.2翅荞麦灰褐色籽粒种植观察将分离出的翅荞麦灰褐色籽粒种植观察,秋季共收获139株,其中56株的籽粒色泽是黑色,83株籽粒色泽是灰褐色。随机各取20株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翅荞麦为隐性遗传
经过几年的种植观察发现,在很多甜荞品种中混有翅荞麦,二者能够相互授粉结实。但是,翅荞麦出现的比例小,然后又突然消失;另外,用翅荞麦作母本,授以甜荞的花粉,F1代籽粒稍有棱翅,F2代籽粒无棱翅(父本粒形)。由此判定翅荞麦为隐性遗传。
2.2翅荞麦纯系籽粒色泽是灰褐色由双隐性基因控制
从表1可看出,籽粒灰褐色的翅荞麦能够遗传,而且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筛选出了不再分离的纯系;从试验和表2可以看出,黑色籽粒的翅荞麦遗传不稳定,其中2个植株在同一植株上既有翅荞麦籽粒,又有正常植株籽粒;其他植株都与母代粒形、粒色不同,显示出遗传很不稳定,直到恢复成甜荞籽粒形状为止,不再分离。由此认为,翅荞麦纯系的籽粒色泽为灰褐色,由双隐性基因(rr)控制。
2.3翅荞麦的利用价值分析
翅荞麦所占空间大、容重小,单独作为一个栽培品种利用可能不受农民欢迎。但是,在甜荞品种中混有一定比例的翅荞麦有好处,可以产生品种与变种间的杂交种,有益于提高荞麦产量;从表1可以看出,翅荞麦千粒重43.8g,与甜荞(千粒重33g)杂交,F1代千粒重可以达到40g;翅荞麦结实率比甜荞高,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性状;翅荞麦与甜荞杂交属于变种与品种杂交,从发现的优良单株可以看出二者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利用荞麦自交不亲和特性配置两系杂交种,即把翅荞麦选育成近交系一作母本系与父本近交系(甜荞)混合播种进行制种,收获后用一定孔径的振动筛和风力将母本和父本分开。这样能够减少其他作物杂交制种时按行比种植、分别收获的人工投入,可以降低成本;在F1代大田生产中,根据翅荞麦出现的数量,可以计算出杂种比例,监测制种效果。
3结论与讨论
翅荞麦是未被开发利用、十分优良的种质资源。翅荞麦籽粒大、千粒重高、结实率比甜荞高、有形态标记,而且是隐性遗传,便于利用;翅荞麦与甜荞种间不存在生殖障碍,能够互相授粉结实。可以进行变种与品种间杂交制种利用杂种优势,选育高产品种。
3.1翅荞麦的分类地位
在植物分类学中,因为翅荞麦与甜荞能够相互授粉结实,不能单独作为一个物种,只能作为甜荞的变种(Femarginatum)。另有些学者认为,翅荞麦只是甜荞的一个品种类型。本研究认为翅荞麦籽粒大小、形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甜荞杂交,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表明其遗传基因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变种的分类地位毋庸置疑。
3.2翅荞麦来源途径
国外有学者认为,翅荞麦是由甜荞基因突变所致。然而,在中国云、贵、川野生荞麦资源中有甜荞类型、苦荞类型的翅荞麦。翅荞麦究竟来自基因突变、协同进化、返祖现象?有待进一步考证。
3.3翅荞麦的生产与利用现状
中国文献资料中有翅荞麦作为栽培种利用的记载,但现在看不到种植了。前苏联的资料中介绍了33个荞麦品种,在果实性状的描述中,品种籽粒有翅的14个、稍有翅的8个、有锐利的翅1个、中等高度的翅1个。这些类型与本研究不同的是籽粒小,千粒重25~30g,而且是显性遗传。可见荞麦变种类型较多;在前苏联33个推广品种中,多一半品种是有翅荞麦,足以证明翅荞麦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关于翅荞麦作为种质资源、进行甜荞与变种之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在试验中,效果较理想,有望大幅度提高荞麦单产水平;此前在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历届国际荞麦会议的论文中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