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人生,学会选择

2015-04-29李稻葵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纽约大学波士顿圈子

李稻葵先生在CCTV-1的《开讲啦》中生动地向学生们讲述他的人生阅历,被不少媒体称为“一位清华教授骑着摩托赶往央视给年轻人讲的三个故事”。

消灭选择

(Eliminate the choice)

讲故事以前我想问问大家,尤其是男同学们,你们小的时候打过架没有?

我是出生在北京,可是幼儿园还没有毕业,我就被送到了农村。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天,同学们课间把我叫到了操场。哎呀,我说同学们真不错呀,要欢迎我。我傻呵呵地刚过去,站到中间,还没站稳呢,有一个同学悄悄地跑到我的身后,把我的裤子一拉,扒下来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还有外班同学的面,男生女生都看着我……

我跟班主任告状,班主任讲的是方言我没听太懂,哇啦哇啦哇啦讲了半天,大概的意思是说——你小子真笨,连自个儿的裤子都保不住,你还来找我,你太笨了。然后我就回家了,我心里非常明白,假如我告诉我父母的话,我父母一点儿不会同情我,因为我的父母一定会教育我,说一定是你犯错误了,农民的孩子都很纯朴的,怎么会找你麻烦呢?你要自我检讨。

所以我想我是没有选择了,怎么办?必须靠自己。怎么靠自己?三件事。

第一件事,我找到我妈妈,我说我那个裤子不能用松紧带,你必须给我一个绳子,把我的裤子扎起来,要扎得紧紧的,保住底线。

第二件事,我要跑,我打不赢我要先能学会跑。我们那个学校离我们的食堂很远,大概有两公里的路,每天放学我是第一个从课堂里跑出来的。

第三件事,我得学,我得观察孩子们怎么打架的,怎么一个打法。

最后,机会来了。一个月以后,我的班主任说:“李小葵同学(那时候我的名字叫李小葵),你不能够一放学就跑,你要做值日呀,打扫清洁,你今天跟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扫地、搬桌子。”没办法了,我留下来,那几个同学逮着我,要打一顿,我今天跑不掉了。我跑了一个月的步,身体也开始壮了,像阿甘一样身体也练出来了。这时候四五个人要准备打我,我先跟他们周旋,在课桌之间跑。大家都跑累了,最后我逮着一个机会,朝着一个欺负我的同学撞了过去。他没防备,没想到我还能够反击一下。他的头碰到了课桌上,当时就流血了,我知道我闯祸了。

第二天我的妈妈,买了饼干,带着我到这位同学家去赔礼道歉。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家旁边有一头牛。牛的味道非常特殊啊!农村的牛可不是动物园的牛,那个味道一辈子我都没忘记!那是香味,我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甜头,我知道从此以后,没有人敢随便欺负我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人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才能够真正地自救。那么看看我们的年轻人,看你们的今天。今天你们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了。我的很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经常来问我,以后做什么,尤其是博士生。

我经常想,假如马云考试成绩好一点,数学灵光一点,假如能考上一个很好的学校,读了金融,恐怕今天不见得他会创业吧!可能就进了金融公司了;假如马云长得像我们的主持人撒贝宁一半那么帅,有可能就到某个电视台当主持人去了,也就不创业了。所以我们的马云也好,刘强东也好,他们往往是被动地,客观地消灭了很多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道理——你们要做的,是尽陕地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大方向,在这个大方向上消灭选择。在明确大方向,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突然会发现你的能量,你的才智比想象的高,你能干成很多自己以前认为干不成的事情。

投资企划

(Investment of Life)

1992年,我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第一个去面试的学校叫纽约大学。纽约大学金融系决定要给我工作。一星期以后,密歇根大学经济系也给我打来电话,说决定要请我去经济系工作。

于是我碰到了一个选择的问题。纽约大学金融系就在华尔街隔壁,金融研究水平非常高,工资整整是密歇根大学的两倍。其中纽约大学的系主任,他碰巧是我博士生期间一个同学的父亲,所以跟我讲话很直。“我给你付的工资是别的经济系的两倍,你来我这儿,你专门给我研究金融问题,甭搞你的中国经济研究啦!”

这句话在我脑子里反复回响,当年读大学选了经济学,我关心的是中国的问题,想的是中国的事情。如果我去了纽约大学,只让我研究金融的问题,跟中国不直接搭界,我的未来会是怎么样呢?我会高兴吗?想到这儿,义无反顾,我的决定是去密歇根大学经济系。用经济学的道理来讲,我想的是未来,想的是我所谓的人力资本,是我未来获得幸福、获得陕乐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位同学,你们不用买股票,你们不用买房子,你们已经有了一个大股票,就是你们自己!你是你这只股票的CEO、董事长,你的导师、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同学,都是你的持股者,只不过你是个大股东。所以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如何做好你的主营业务,如何让你未来更加快乐和幸福。

定位圈子

(Positioning circle)

我想跟各位分享的第三个故事,是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的故事。这位同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国了,在波士顿上大学。他很早就想清楚了,他要搞金融。他本身是学外语的,他的学校并不是所谓的名校,他怎么才能够进入美国金融这个职业化很强的圈子呢?

每个周末,他都坐着公共汽车进城去波士顿。而美国的公共汽车,可不是北京上海的五分钟一班呐,那是一小时一班呐!他需要背着干粮,背着面包,带着可乐,带着牛奶,一走就是一天。

去波士顿的金融街,那里面有很多基金公司的办公室,还有很多投资银行分部的办公室。他就在大厅里看着那个门板,记下来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名字是什么,部门是什么。然后找到这些公司总部的电话号码打过去说,“我要跟史密斯先生谈一谈,他是哪个哪个部门的。”总机的接线员一听,这小伙子还挺靠谱,可能是一个业务伙伴,放进去吧。于是我的这位同学就通过这种方式,跟华尔街在波士顿的分公司接上了头。

很快他就去这家公司做了实习生,再过了五六年,经过他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成为全球三大投资银行之一的亚太部总管。现在已经下海自己创业了,办了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

这个故事的关键词叫圈子,经济学道理即是“外部性、外溢性”。每一个有才能的人,每一个大公司,都会给周边的人带来正向的帮助。哪怕基础低一点,只要进了这个圈子,你会不断地往上走。经过你的努力,你成功了,你有名了。往往我们年轻人会有一种情结,经过我的奋斗,我成功了,可为什么这个圈子还有其他的人跟我竞争啊?这就是所谓的“瑜亮情结”,这个经济学道理也告诉我们,你不应该这么想,因为人才的成长都是集团性的。

猜你喜欢

纽约大学波士顿圈子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你不能带绿气球进波士顿美术馆
波士顿狂飙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上海纽约大学做全球式教育
爱立信加快5G研发
你的圈子在哪里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