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宝”助我成状元
2015-04-29高志华
高志华/清华大学
2015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
母校:四川绵阳中学
现就读:清华大学环境专业(国际班)
兴趣好爱:看书、骑自行车、游泳
高考分数:语文123,数学142,英语142,理综282,总分689
对于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与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有很大关系。我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平时对我放得宽,我从小到大都是“自由生长”。家里不会刻意地去问我的成绩,不干涉我的学习,让我自由选择。学习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做主,包括高中选学校、上了高中之后选择文理科,都由我自己决定。
在家的时候父母不会干扰我的学习,一直都会给我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他们连电视都不会看,更不会在家里打麻将,我受他们潜侈默化的影响很大。从他们身上我也获得了非常多宝贵的品质——
踏实、善思考、能静心、会提问
踏实是我最大的秘籍。但凡做借了的题,我都会整理下来,高中三年下来,我每一个学科都有一大本借题集。把所有做错的题全部写在上面,当复习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认真地看,研究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才对?我的成绩不是靠题海战术堆出来的,而是通过这些错题集渐渐地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我做的题并不多,而是一类题反复练,自主复习的时候总是先把错题集拿出来看,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做专门的训练。
高中文理分科时,我的文科基础远比理科强,但我却选择了更为喜爱的理科,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总可以弥补。其实我的记忆力不太好,“背功”不行,选了理科之后,知道自己数学和理综都比较薄弱,所以就一直加强练习。
除了踏实,善思考、能静心以及会提问也很重要。我遇到问题比较善于思考,也能静下心来,实在不懂的也会马上问老师,如果心情烦躁了也会去找班主任聊聊,这样对自己下一步怎么走就比较明确,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
课外时间,我喜欢骑自行车和游泳,我还喜欢看“课外书”,我喜欢看当代小说,余华、冯唐、张爱玲的小说我都喜欢看,高中差不多看了几十本书。我特别喜欢余华的《活着》,很喜欢里面的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活着就是最好。这也成为我在学习方面绵延不绝的动力。
此外,我参加过演讲与口才的学习,平时不论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困惑,我都能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来排解。我和老师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其独到之处,属于我的那一部分可以用“踏实”来表达。“踏实”似乎是一个很平凡的字眼,甚至算不上一个优点。但我却用这三年求学生涯,最好地诠释了这个词语。
我所在的班级,学生整体素质都很高,竞争激烈。我喜欢看书,文学作品、漫画来者不拒,大量的阅读让我的知识面格外丰富。课余间,我花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也不少,学习累了就去操场和同学们一起打球,一场比赛下来大汗淋漓,和汗水一起挥发的是我在学习上的压力。我几乎是那种坐在教室里就能立马进入状态的学生。宜动宜静,似乎很适合形容我的性格。
我的学习法宝,在之前说的“四宝”之外应该还有一招,名为“调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能数给学生的其实并不多,老师和学校给学生培养的是一种理念,发挥如何就全靠自己“悟”。很多学生的素质部很好,但未必在高考的时候能发挥到最好。哪怕遇到困难,哪怕成绩不理想,不难过、不悲伤,有问题就决绝,有事情就说出来,不开心就和同学聊天,和老师交流。也许,就是这种注重过程大于结果的心态,才让我取得最后的喊功。成功不只高考这一次,一个人的好品质最终会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