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
2015-04-29刘芬
刘芬
[摘 要]《金色笔记》通过描写“自由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生存困境,从政治、社会、婚姻、爱情、自由等多个角度,刻画了自由女性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独立女性追求自由途中的困境,进而指出其真正出路,女性要获得自由,关键在于对自己的人生处境有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进行探索。
[关键词]金色笔记; 多丽丝·莱辛; 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090 — 02
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因深刻性、丰富性与哲理性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其作品中对独立女性的精神世界及其各种困境而更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她的《金色笔记》〔1〕更是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为“以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女性经验,以怀疑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透视心性的想象力,审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2〕《金色笔记》包括一个独立故事与五本笔记,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由女性”,而“黑”、“红”、“黄”、“蓝”四种颜色的笔记分别象征了安娜生活的四个角度:作家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这四种不同的颜色使安娜的生活始终无法统一,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状态之中。最后《金色笔记》总结了安娜的生活,意味着她分裂的生活整合之后得到了统一。〔3〕莱辛的《金色笔记》被视为女性解放与成长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解读《金色笔记》,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莱辛的《金色笔记》进行一番探讨,以求可以为读者解读莱辛的作品提供一些新角度或新思路。
一、莱辛创作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一思想反映在文学批评中就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逐渐融入了现象学、社会学、阐释学、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等理论之中。英国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源头,这类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英国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在19世纪,英国文坛涌现了很多优秀女性作家,像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与勃朗特姐妹等,这些均为英国女性文学的奠基者。进入20世纪以后,伍尔夫提出“双性同体”一说,而且将其用于写作,这一举动奠定了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基础。同时伍尔夫的这一理论对英国文坛,世界女性主义学者、批评家影响很大,其中就有多丽丝·莱辛。莱辛结合自身经历去理解女性之苦,并将女性自由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启发社会各界的思考。
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集中反映在《金色笔记》之中。《金色筆记》包括由一个故事和五本笔记。五本笔记分别是黑、红、黄、蓝、金五色,这五种笔记分别象征了安娜生活的不同方面。黑色笔记代表安娜的非洲之旅,期间经历了种族冲突、殖民主义等问题。红色笔记象征安娜对斯大林政府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这记录了她的政治信仰。黄色笔记记录安娜的爱情破灭经历。蓝色笔记记录了安娜的精神危机过程。金色笔记则是安娜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4〕女主人公安娜与好友摩莉都是有独立意识的自由女性,但是她们都有离婚遭遇,有一样的信仰,都批判男人。虽然安娜与摩莉衣食无忧,然而在一个男权社会之中,都有婚姻、家庭、政治、社会等各种困扰。所以,这些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都渴望并积极去寻求解脱的方法。
二、独立女性追求自由途中的困境
(一)政治理想破灭
安娜与摩莉等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都是具有政治理想的,但是她们的理想最后都以失望告终。安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一生的终极信仰,也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行动指向。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安娜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她认为加入党组织是很有人生意义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她的政治理想很难完成。最后,安娜还是退出了党组织。她的生活有陷入了迷茫之中。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在追求政治理想这条道路上,荆棘遍布,安娜遭受了无数磨难。然而,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安娜的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归于失望。
(二)爱情遭遇挫折
同样,在爱情道路上,安娜也是遭遇了失败。
安娜爱上了迈克尔,并想与之共度一生。爱情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安娜与迈克尔交往的五年过程之中,她却从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变为一个毫无主见的小女人。她迷失了自己并屈服于男权主义,她对此感到十分痛苦。安娜的独立意识与女性主义思想逐渐在美丽的爱情生活之中被磨灭了。随着安娜不断陷入爱情与家庭之中,面对女性独立意识与女儿、情人之间的选择,安娜作为一个女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女儿与情人,还总是替情人着想。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能够挽回自己的婚姻与家庭,迈克尔还是无情地指责与抛弃了安娜。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安娜的爱情最终灭亡了。
(三)工作遭遇性骚扰
本来,作为独立女性,安娜与摩莉等女性应该能够在工作领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但是事与愿违。安娜与摩莉等女性都是具有自由思想的女性,她们对于性爱问题比较前卫,没有传统伦理道德的条条框框约束。但是安娜她们所追求的性爱与保罗、迈克尔等男性追求的性发泄完全不一样。安娜与摩莉渴求灵肉结合,而不是一时的发泄。但是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这中灵肉结合的性爱根本不存在。性爱仅仅是男人发泄性欲的一种工具而已。小说中,查理与摩莉离婚以后竟然还打扰摩莉的生活,更可耻的是,查理还对安娜有性要求。除了婚姻生活之中的不幸,安娜摩莉等人还要面临社会男性骚扰,例如乘地铁公交之时陌生男子的“咸猪手”。所以,在一个男权中心主义社会,安娜与摩莉等独立女性,很难寻得真爱,甚至还要面对情人背叛、社会男人骚扰等问题,这些使得自由女性备受折磨。
(四)精神备受折磨
离婚之后安娜一人抚养孩子,她成了一位是很有名气的作家。她思想上进,收入丰厚,也没有婚姻困扰,她俨然成了一位真正的独立女性。但是真实的安娜还是一个精神处于挣扎状态的安娜。她被深爱的迈克尔抛弃之后,变得郁郁寡欢,对生活缺乏激情。她的精神世界失去了任何“牵挂”,结果,她陷入了自我幻想之中。而且,安娜精神世界毫无束缚的状态令她陷入矛盾,精神近乎崩溃,得了“写作障碍症”。于是,为何获得解脱,安娜不得不看心理医生。她花了十年时间治疗“写作障碍症”,然而效果不佳。这令安娜痛苦至极。最后,马克斯太太为她找了一个方法,告诉她把写作当作一种发泄,而不是一种工作。但是她仍然没有摆脱这种疾病,只能通过笔记舒缓精神压力。
安娜的好友摩莉,与安娜经历了几乎相似的遭遇,也因为婚姻不顺心而走向单身,丰衣足食,还有精神需求与信仰。摩莉与查理结婚后,由于“男主内女主外”的原因,两人常常发生矛盾,最后两人还是离婚了。虽然安娜与摩莉等均为独立自由的新女性,然而,她们却不能真正地当好一个家庭的母亲。安娜女儿简纳特与安娜沟通存在阻碍,最后离开母亲去了寄宿学校。摩莉儿子汤姆感受不到家庭关爱而自杀未遂,最终双眼瞎掉。安娜与摩莉等自由女性都期望儿女可以理解自己的生活理念,长大成材,但是事与愿违,两人的子女反而与自己的关系更加疏远。总而言之,安娜与摩莉等自由女性可以自由的选择生活,但是却无法完全解决精神问题。
三、独立自由女性的真正出路
女性要真正获得解放与自我发展,仅仅坚持与男权主义斗争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全面认识自己在两性中的地位,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肯定与自我回归。
(一)独立自由女性之自我反思
莱辛是根据个人自身经历而塑造了安娜这一小说形象的。换言之,安娜探索与反思女性主义及其存在状态与生存困境,实际上是莱辛个人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思考。安娜在政治上是信仰共产主义,但是参加了非洲反殖民组织与共产党之后,她发现实际情况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差距过大,所以她的政治理想开始动摇。自己心爱的男人不仅不能为她带去安慰与幸福,反而令她备受折磨。安娜连续遭遇了政治理想与美丽爱情的挫败之后,她自己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她第一点反思了“何为自由女性”,独立自由女性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带去独立、自由与幸福,反而令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烦恼之中。她反思的第二点是女人可用女性标准去衡量男人,女人要独立,婚姻或爱情的失败不仅仅是男人的责任,而是两个人的问题。但是,女人也不适合过分地独立与自由,女人不可能完全不需要男人。这些是安娜对自己的人生遭遇给出的反思,其实也是作者的反思。
(二)独立自由女性之自我肯定
作为独立自由的女性,安娜却逃避自己身为一名女性的现实。她认为婚姻是自由生活的阻碍,她说离婚方可解放女人,让女人获得自由快乐的生活。但现实是,安娜离婚之后,表面上,安娜自由了;可是她却被逼到了现实生活、政治理想、爱情等的死角。最后,安娜与摩莉等自由女性不得不回归传统,回归主流。安娜在婚姻福利中心安心上班,替婚姻有問题的女性解疑答惑。而摩莉也选择嫁给了一个富商,从新寻找家庭的温暖。从这里看来,莱辛是让女性用于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幸福。
(三)独立自由女性之自我回归
在《金色笔记》中,莱辛其实为我们道出了一个道理:我们的人类社会包括男人与女人两类人,两性关系不是依赖关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尊重。男人与女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关心,才能实现双方的自由、快乐与幸福。所以,莱辛是向我们指出创造和谐的男女关系才能使得男女双方获得独立与自由。只是,我们社会要真正实现男女关系和谐,仍然是任重道远的。其实,从安娜与索尔的关系中,女性主义思想还是存在一丝希望的。总之,如果女性要想真正实现独立与自由,“性战争”解决不了问题。恰恰相反,女性要真正自由,还是需要以两性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沟通为基础的。
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如想坚守自我价值与独立人格,不仅要直面残酷的现实,还要与现实的不公残忍斗争。这就要求女性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与内心,以两性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基础,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独立与自由。
〔参 考 文 献〕
〔1〕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M〕.陈才宇,刘新民,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高永红.《金色笔记》和谐主题阐释〔J〕.东岳论丛,2010,(8).
〔3〕于波.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的形象〔D〕.河北大学,2010.
〔4〕刘瑾.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由女性”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2.
〔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