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的几种病变和胶囊内镜检查
2015-04-29田雅君
田雅君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占全消化道的70%~80%,是主要的吸收器官。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被小肠绒毛吸收。小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小肠液。正常人每天分泌1~3升小肠液,其作用主要是进一步分解糖、脂肪、蛋白质,使它们成为可吸收的物质。可以说,小肠的健康决定了营养代谢的正常进行,是人体健康最基本的保证。所以说,“肠寿”等于“长寿”。
但是,由于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是整个胃肠道中最难检测的部分,又因小肠走向迂回重叠,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使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给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对于小肠的健康,值得在体检中给予重视。几种小肠病变的种类
小肠病变的种类繁多,但威胁到生命和健康的则主要是以下几种: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指常规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未能发现异常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7%~8%,推测出血部位可能是在小肠。小肠特殊的解剖位置限制了x线检查、阻碍了内镜插入、影响了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定位,因而OGIB患者的确诊时间较长。
2.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可累及全消化道。约70%的克罗恩病可累及小肠,超过30%单独局限于回肠。
3.小肠肿瘤: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3%~6%,以恶性居多,约占2/3,包括腺癌、类癌及小肠间质瘤等。小肠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率较低以及缺少小肠直视性检查手段等原因,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发现时多为晚期。
4.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胃肠道多发息肉是其重要特征,多发息肉可引起相关并发症,如肠套叠、肠出血等,其癌变率高达60%,癌变的最常见部位是小肠。因此,对PJS患者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十分重要。
小肠检查的方式和禁忌
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小肠检查一度成为临床上检查的盲区,常规检查往往难以窥视其真面目,从而使它成为困扰消化科医生的难题,且在诊治中也会出现相应的延误。传统的小肠检查方法如腹部CT、X线、消化道钡餐、核素扫描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受影响因素太多,且均为间接成像,故而敏感性较低,定性差。近年来临床上常运用的胶囊内镜直接观察肠腔病变,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在临床上广泛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小肠息肉等病变位于小肠的诊断,故对疑似小肠疾病的现今所有诊断方法中胶囊内镜保持着无法替代与难以超越的地位。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线的、一次性使用的胶囊,可以借助肠道平滑肌的自身蠕动动力使其通过消化道,并自然排出体外。检查前10~12小时禁食即可。为提高获取图像的质量,可在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以提高小肠视野的清晰度。在服用胶囊2小时后可饮清水,4小时后可以进少许清淡食物。在它穿行期间胶囊传送其所捕获图像的数字数据,并传输至黏附患者身上的接收传感器上,摄像视角与普通内镜的视角相似。图像能放大可以观察到小肠绒毛的结构。电池可持续工作8~12小时,系统具有体外图像实时监控功能。整个检查过程获取的图像资料被保存在与传感器相连的数据记录仪中,该记录仪挂戴于患者身上。检查时允许患者自由走动,无需住院。当检查结束后,取下患者身上的传感器和记录仪,医师从记录仪中下载图像数据至电脑工作站进行处理和读片。
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胶囊内镜表现了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顺应性好、图片质量高的特性,为小肠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途径,大大提高了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极具价值的工具。但这种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方式,也存在着以下检查禁忌。
绝对禁忌: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的患者(这样一旦胶囊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相对禁忌1.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瘘管;2.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3.吞咽障碍者;4.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