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
2015-04-29李宝纯
李宝纯
摘 要: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经常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体育课;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99-01
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经常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如手指挫伤、脚踝扭伤、脱臼等。我从事体育教学已有数十年,感觉到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应该引起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是场地器材。体育课往往是在室外、器材较多,占用场地大,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体育场地有不易发现的小物体或者凹凸不平、体育器材设计不合理和老化年久失修等。
二是注意力不集中。体育课主要是在室外,初中生又处在注意力不能相对集中的年龄阶段,在进行运动时,一个局外人的行动,甚至一只蜜蜂都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一节课中,在队列慢跑时出现前后两人同时摔倒的情况,问其原因,原来是操场上走过该班一名任课教师,后面的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观察该老师上,而前面的学生则突然减速,造成二人绊倒并导致摔伤。
三是练习时有畏惧心理。由于课中所学技术动作难度大,学生心理上有畏惧感,在做动作时有些犹豫,缩手缩脚,使动作不能充分完成,从而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这类事故常见于体操、田径项目中。
四是教师设计的场地及器材的布置不合理。如教授原地侧向推铅球时,教师把场地设计成圆形(圆的直径15米),按正常向圆心推铅球,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还处在初学阶段,可能出现投掷方向的偏差,从而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是在运动中动作粗野和鲁莽。体育运动很多项目有身体的接触和对抗,但这种身体接触和对抗应该是在规则允许下合理的动作,但学生由于对规则的不熟悉,自身又有强烈的好胜心,就造成了伤害事故。像比较常见的篮球、足球项目,就会经常出现这类问题。
六是课的组织不合理,教师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有的学校场地小、人数多,如果组织不当,场地安排不合理,也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如场地划分不合理或在同一场地同时进行几种练习、投掷区离其他区太近、学生随意穿越投掷区、分组练习时保护帮助不到位等,这些都会引起伤害事故。
七是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严。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很多细小的环节中,如做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接棒后各从哪个方向跑,以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和避免碰撞。掷垒球、抛实心球一定要强调同抛、同捡。这些知识虽然简单,但教师若不着重指出,学生体会不到,练习时师生稍微松懈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八是课堂组织管理松散。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擅自做尚未学过的动作造成的。
九是技术动作不熟练、不熟悉。体育练习和比赛中,要求对技术动作要熟悉和熟练,尤其是技术动作中的一些小的细节,往往被学生忽略,从而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要求接球时手心对准来球,可一部分学生往往用手指对准来球,造成手指挫伤。
针对以上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健康愉快地上好每节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对伤害事故的产生及预防方法进行细致分析,严格要求。在学期开始的前几个星期,可以安排“安全教育月”活动,利用讲座、黑板报、校刊、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师生对伤害事故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师德修养,责任心不强是思想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的体现,是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三是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首先备场地。体育教师要配合学校后勤人员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同时在上课前要对所用器材和场地进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体育教研组在每一学期开始前,要根据各年级教材的内容和场地的情况合理地搭配各年级的教学进度。体育教师要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班与班、内容和场地、班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做到班与班上课既不相互干扰,又能合理利用场地。其次备学生。在每学期初,要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掌握每个学生基本的身体状况,并分成好、中、差不同的组别;在分组练习时,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动作掌握的程度适当进行调整。练习时教师应将指导和保护的重点放在相对较差的一组。虽然学生都处在同一年龄,但各班学生的心理和纪律情况差别较大,有的班学生活泼好动,有的班学生相对较稳,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掌握各班的情况。针对各班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该严厉的一定要严厉,该鼓励的一定要多鼓励。
四是消除心理障碍。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采用经常沟通、加强保护与鼓励、降低练习难度、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等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
五是强化自我保护知识和意识。通过室外课的练习和理论课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摔倒时应该怎么办?从高处跳下时怎么处理?什么是体育运动中野蛮和粗野动作?
参考文献:
[1]李祖述.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伤害事故[J].中国学校体育,2007(03).
[2]齐防.要防止体育伤害事故[J].江苏教育,1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