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29郁树梅

成才之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课本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郁树梅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课本剧就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结合教学资源和历史背景,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编排,然后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的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本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74-02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一些课程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来迎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考课堂,在课堂教育的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为了改善教学的状况,教师应把历史课本剧表演的教学形式逐渐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所谓课本剧就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结合教学资源和历史背景,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编排,然后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和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

一、注重目标——把握初中历史课本剧的重要作用

1. 整合突出教学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几千、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这些历史事实的学习是非常具有难度的,不知道学习的时候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课本剧的形式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将教材上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然后进行组织和编排,让学生参与到表演的过程中来。比如,在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那样的表演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然后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表演。在整个历史剧的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课堂的形式比较单一,无非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偶尔进行问题的回答,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增加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要尝试着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历史课本剧的表演则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在进行历史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在剧本的编排工作上,教师要让学生互相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的想法说出来。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对于剧本中存在的不满意的地方要集中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作品。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合作,进行相互的配合,才能够达到完美默契的演出效果。

3. 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

传统的历史课堂上,由于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的气氛显得比较沉闷,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感觉到厌烦,因此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升课堂的活跃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课本剧需要学生的参与,并且这样的新型教学形式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能驱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让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历史知识,有效地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全神贯注。所以,上课时需要教师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二、有的放矢——做好初中历史课本剧教学的应用

1. 课本剧的编写

要想进行课本剧的演出,首先要做的就是编写好剧本,剧本要根据教材上的实际内容进行编写,要尽量地贴近历史事实。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历史资料,还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查找,储备充足的历史资料之后,在不脱离课本的前提下,进行课本剧的编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口述的形式来进行课本剧情节的描述。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查找到的相关历史资料以及自身的想象描述当时的情景,其他的学生可以根据该学生描述的情节进行想象,有观点不同的地方可以进行纠正。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先将课本剧的故事情节勾勒出来,然后在细节方面进行重点的描述和突出。学生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生动的、符合历史的课本剧。

2. 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

本编写成功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排练和表演了。为了能够在最终的表演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当然少不了排练这一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剧本中人物的数量以及特点进行人物的安排,选择一些学生进行排练,帮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自身表演能力以及特点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表演。在排练的过程中,主要是熟悉人物在故事情节当中的动作以及台词,让学生通过排练熟练地掌握各个人物之间的演出关系以及出场顺序和台词,这在将来的表演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演出的压力。同时,反复进行排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对历史故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 课本剧的应用

首先在历史课本剧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一点就是课本剧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改善教学状况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应用。当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写以及排练之后,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教学中的难点解决掉,同时还能够调节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当中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学生们对图像的记忆更能记得牢,因为他们往往会在回忆的时候将联想这部剧,将记忆更加形象化,以至于在今后的记忆中都会成为他们在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

4. 历史课本剧的评价教学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当完成课本剧的表演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根据学生演绎的故事先对整个故事情节以及历史史实进行点评,然后再对学生的表演状况进行点评。其实,学生的表演状况也间接地反映了该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剧中的表演情节进行提问,让学生对表演的内容进行回顾,找寻正确的答案。对于表演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给出中肯的评价,提出改善的方案,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于学生表演出色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剧这样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表演、教师指导的形式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课本剧的形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减轻教学的压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课本剧的创作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课本剧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编写、排练到演出等都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后的应用与评价更是课本剧重要性的有力体现,不仅响应了教育改革,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庆常.历史课如何才能真正“活”起来[J].安徽教育,2005(01).

[2]蔡文娟.编演历史剧 促进历史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3]李稚勇.课堂历史剧——中国版的模拟游戏与角色扮演论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4).

[4]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06).

猜你喜欢

课本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