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嘉年华”模式下的幼儿自主性培养
2015-04-29吕牡丹
吕牡丹
摘 要:依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对已有的体育器械进行适当地分配和更新,建立完善的“师幼互动、多元挑战”的“嘉年华”模式,提高幼儿参与晨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嘉年华模式;自主性培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71-01
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开端。以往的幼儿园户外晨间活动是由幼儿园统一安排,班级重复轮流1~2种器械,在指定地点、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这种传统的户外活动模式忽略幼儿玩的天性,忽略愉悦情绪,忽略幼儿自主体验,忽略幼儿自主性,忽略个别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教师进行了基于幼儿园“嘉年华”模式下的幼儿自主性培养和实践。
一、自主性培养的内容与目标
1. 内容
材料整合:生活资源、生态环境、废旧材料、成品器械、自主玩具等。自主游戏:以混龄模式下自主选择游戏区,自主、快乐地体验游戏活动。
2. 目标
(1)通过“嘉年华”模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力。(2)通过自主、愉快的体验,培养幼儿挑战的乐趣。
二、幼儿自主性培养的模式
通过“嘉年华”晨间体育活动模式的开展,改变长久以来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的“单一模式”,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采用了开放式的锻炼。通过在多元互动中开发拓展幼儿运动的空间,在师幼自主创新中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不断调控幼儿的运动节奏等方法,旨在为幼儿营造更为开放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真正做起了晨间锻炼的主人。
三、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策略
策略一:为幼儿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营造轻松、自主的环境氛围不但能使幼儿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还有助于幼儿积极地探索环境,培养独立、自信的人格。
策略二: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策略三: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1)通过“嘉年华”自主体验式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2)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3)通过幼儿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阶段
1. 第一阶段:构思方案
我们以遵循幼儿自主游戏为大原则,根据幼儿们的年龄特点与兴趣所在,为每个区设想适应的具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游戏内容,合理规划幼儿户外场地,在每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尽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以及不同能力水平发展的需要,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针对“嘉年华”模式进行定期的研讨、反思和调整、材料整理。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丰富晨间体育活动器械和材料。
2. 第二阶段:自行研发
“嘉年华”式的晨练活动,结合园区现有的运动条件、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创设多个集挑战性、情景性、层次性的运动项目,凸显出运动的野趣性和创意性,高效挖掘了晨间锻炼的新价值。充分利用教师自制、半成品、废物利用等集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多功能性为一体的各种材料,运动主题游戏形式如“探险区”“跳跃区”“行进区”“探索区”“拓展区”等发挥游戏的有效性,极大地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自主增设游戏情境,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多用性,细致地顾及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整个晨间活动给幼儿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环境,教师们也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合理地调控了密度和强度,使幼儿们得到了有效锻炼。
3. 第三阶段:自我突破
通过创造、交往、游戏、运动等过程为突破口,以及幼儿最喜欢的动漫、游戏为主题,创建主题体能工坊。
基于以上多方面的系列实践,立足我园健康教育“自主运动,快乐游戏”的理念需要,设计了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嘉年华”模式操作体系,在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让幼儿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快乐运动”转变,并通过各区之间的流动与混龄的方式,使幼儿在自主探索、自由交往、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地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吕向宇.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
[2]周云,窦晓娟,陈淑萍,姚婧.以美育人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2(03).
[3]裴秀敏.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1999(06).
[4]赵艳.幼儿自主性能力培养的误区[J].学前教育研究,2001(05).
[5]曹秀芹.让幼儿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J].现代阅读,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