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2015-04-29杭溪
杭溪
摘 要: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美术活动兴趣,提高儿童绘画水平、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美术教育任务。
关键词:自信;教学设计;作品赏析;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35-01
在美术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不会画。”每每听到这样的声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生气学生还没去尝试去努力,就否认了自己。然而坐下来想想,也会发现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每个学生都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出色,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另眼相看,能够说出“不会画”,想必也有他们的“苦衷”。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不会画”,我想首先是他们缺乏自信。还没画就放弃岂不是缺乏自信吗?怎样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老师告诉了我答案。他在放声高呼“我能成功”一章中写道:我随意出了个作文题目《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口头作文。要求:随随便便地说,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可以颠三倒四地说,可以忘乎所以地说,总之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说。这样不加任何限制,问题本身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一时间舞台上人声鼎沸,大家顿时忘记了紧张。两分钟过后,上课时,学生们充满了信心。同样的,在学生绘画前,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漂亮的、新颖的创意给予大大的肯定与表扬。在大家的带动下放松自我,在老师的鼓励与赞扬中消除紧张,增强自信。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画汽车”,一上课,我就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什么车,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都有什么功能。若是一开始就从汽车的组成说起,学生会觉得无趣,知道的少,开动大脑思考的机会就变少了,一上课就进入了紧张的上课状态,之后再让他们自己创作,估计脑袋里都是糊涂浆,不敢画了。而让学生自己介绍认识了什么车,简单地描述车子的外形,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又各具哪些功能,一些学生还会说出自己想象的车子,如多功能环保车等,更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老师的及时表扬更是“助长”了他们发言的“气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上课了。尤其是学习了关于汽车的组成及功能后,变得更加自信,创作的时候“不会画”的声音基本上也消失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作品的意识
学生说不会画,稍微用心地与他们聊聊就会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害怕自己“画错了”“画得不好看”。这样说来,学生正确欣赏作品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一幅作品的好与坏、美与丑,不是好不好看这个简单的字眼评判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不会画”,怕“画错”“画得不好看”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审美教育方面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方面,我认为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美术作品,知道如何欣赏名家名画,还需要了解如何来欣赏同龄朋友们的作品及自己的作品,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树立正确欣赏作品的意识和能力。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因为接触小学生时间少,就不会欣赏他们的作品,看到他们的作品画面组织单一、涂色随意,认为他们没有努力认真地画画。后来读了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小学时期的孩子,身体还处在不成熟阶段,手部肌肉、腕骨发育很不完善,这种情况下,本能的“自由”使得画出的画线条不流畅、随意,物体没有比例。知道原因后,我意识到评价孩子的作品,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评价,而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童眼”去看、去欣赏。也就是和小朋友一起来聊聊他画的是什么,让他觉得自己的画是有趣的,能“看懂”的。
最好的“聊天”时机就是在学生刚画完,想要给老师看的时候。这时教师就可弯腰倾听,肯定他们的想法。在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中,通过疑问、假设等方式慢慢地渗透绘画中如何优化自己的线条、色彩及形状。用这样的方法,小朋友可以说出自己的所画所作,有助于其提升绘画的美感和表现自我画风的特质,亦能在正确、有效的回答中让其了解画中的造型特色,和别人对他画作的感应。学会欣赏孩子的美术作品,肯定孩子的想法,这不但可以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也可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使你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学生创作时总会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画一下。”起初真的以为自己在教学中没有讲清楚,于是非常认真地给他们单独再讲了一遍。而他们还是会说:“老师,你来画个我们看看。”原来不是不会,而是他们没兴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法必须与研究学生心理同步进行,缺一不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摸索一种让学生接受得了、并乐于接受的能够激起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方法手段来。为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环节。如“谁画的鱼最大”一课,可先创设情境,说这条大鱼很好客,它邀请我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呢!大家想想鱼的身体可由哪几种形状组成?欣赏视频后,学生画的鱼都是椭圆形的,没从鱼鳍、鱼尾等部分形状的变化而创作出造型新颖的鱼。为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教师请小朋友上台拼摆一条有新意的鱼。这样,学生都跃跃欲试,效果显著。
总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不再畏难;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敢于作画了;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学习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